楊華
【摘 要】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化學是對化學這門學科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恰當的加入化學實驗,這樣會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發展。教學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教導學生們能夠在離開了學校教育的時候,自己能自主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 實驗運用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93
高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不是單純的教導學生怎么面對高考。高考是學生的最終目的,但是很多學生到了大學以后,沒了老師的督促,他們不再認真學習,開始放飛自我,導致最后掛科。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一、實驗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讓學生自己在探索中學習,培養樂趣。就拿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來說,學生剛開始會產生疑問,認為鐵是不能燃燒的。此時教師就要利用學生這一問題的提出,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引導。前面有講過鎂條在氧氣中燃燒的案例。鎂和鐵都屬于金屬物質,它們的反應按照化學規律是可以進行類比的,然后就讓學生仔細想想,為什么鐵鍋不會燃燒呢?最后教師把實驗的重點落腳在鐵鍋與鐵的真正區別上,鐵指的是純鐵,它是不含雜質的,含有其他雜質都會影響鐵在氧氣中燃燒的任何反應,因為雜質的加入導致鐵無法燃燒,這也是為什么鐵鍋會被用來炒菜的原因,而且該反應是鐵在純氧中燃燒,不是空氣中,空氣中氧氣的成分很少,是不夠使化學反應發生的。
高中階段的學生們在學習上更傾向于對教師產生依賴,大部分學生都還是很尊重老師的,老師安排的作業也會去做,即便有的學生的作業是抄來的,但實際還是在聽老師的話,將作業完成了。所以教師安排的作業越多,講究題海戰術,能認真完成的學生們成績就會更好,當然這是依賴于老師,有極少部分學生會因為覺得自己知識掌握的不夠,主動去復習。教師要對學生教學時進行思想教育,不要只是一味地給學生們灌輸知識點,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探究思維的發展,而實驗就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最后自己培養學習習慣,培養好后,這類學生是不會一直放棄學習的,他們會將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一個愛好,終身去學習、去提升。在實驗中發展學生的思維是很有效的方法,這樣既提升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讓學生更加關注課堂,教師的教學也會開展的更加順利。
二、以環保為己任
現在因為要發展經濟,很多投資者都只看到了工廠的發展,并不重視自己所開的廠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他們這些只會一味地牟取暴利,將犧牲大家的綠色家園作為代價。而高中化學老師則要教導學生們做實驗不是去創造污染。以前,很多廠家覺得經濟發展可以帶動自己富裕起來,可以從中獲得很多金錢,那時候政府還沒有太重視環境保護,所以生態給予我們人類很重的警告。各種地質災害都告訴人類不能再這樣對大自然。現在國家很重視綠色環境保護,那些廠家就會去尋求一些化學工業,將自己廠所生產的垃圾、廢水進化掉之后再排出。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思想灌輸,給他們拓展有關化學的社會現狀。讓學生以保護環境為動力,促進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教師教授學生化學探討能力,進行實驗探討學習,讓學生們主動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其實化學是個很有趣的科目,它相對于物理來說,更加生動,更加能讓人接受。學生在學習化學時,會接觸到一些實驗,會看到一系列化學反應,他們會對其產生興趣,更加喜歡這個科目。
三、將實驗進行歸類
高中化學實驗仔細整理起來,其實還是有很多的。這樣就需要教師針對類似的化學反應、類似的化學結構等進行整理分類,讓學生形成自我的一套知識體系,連貫的在頭腦中顯現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還能激發學生將各個環節的化學實驗進行歸類、創新,最后尋找出新的化學物質,為人類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就拿學生學習置換反應來說,在做這個化學反應前,教師要教給學生們一些理論知識,讓學生們能更好、更清楚地對化學實驗進行了解。其中就涉及到是金屬的置換反應還是非金屬的置換反應,它們能在酸性還是堿性條件下反應,它們的反應是否需要催化劑的作用。有點反應是有明顯的物理現象的,比如產生氣泡、顏色變化等,這一系列物理變化可以分為一類給學生們進行總體的實驗,讓學生們根據這些理論知識,自己再進行創造,最后達到學生掌握知識,自己主動的去做實驗,去發現其他實驗。教師的能力就展現在是否能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們,學生們能自己掌握并發展這種能力,讓自己能夠更加成功的、更加快樂的進行再創造,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以為社會服務為目標,最終促進全人類發展進步。
四、尋找趣味實驗
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對學生講授知識一定不能是死板的、枯燥的。這樣會扼殺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導致學生不愛學習化學。雖說學習各有其好,但是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偏見,就放棄那些不喜歡化學的人。其實喜歡一樣東西是可以培養的,它不是先天的,教師只要有效地發揮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是會看到教師的努力和用心,因而更加努力更加喜歡學習。這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不是一方面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師要在化學實驗中尋找樂趣,發現樂趣,然后有效地將自己所發現的樂趣恰如其分地帶給學生,讓學生們自己感受樂趣,最終愛上學習。教師不僅要自己喜歡學習,在行為方面影響學生,還要在價值觀、道德層面上影響學生。有的天才,即使成績再好,但他們的成績是為學校帶來麻煩、創造麻煩的,為社會帶來危害,這些都是因為在學習時,老師沒有注重對該學生的品德培養,致使這些所謂的高分人才人性扭曲,為所欲為。所以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道德的培養,不要讓這些知識成為學生危害社會的籌碼。
五、結束語
化學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式,教師要利用好這一措施,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將化學實驗用自己所能呈現的方式給社會呈現出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讓學生的思想境界提升為為人類發展進步,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擁有更加遠大的目標。將化學實驗有效分類,促使學生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有效地進行運用,發揮學生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