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摘 要】由于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教師就必須具備更多的知識儲備,與此同時對于老師的專業化發展給出了更高更大的挑戰。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就希望可以回歸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去,根據在課堂中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察,找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最有效的方法。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這部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希望通過不斷的反思,找到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的方案。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課程 日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86
在我們常態化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多思考什么是英語教學,只是把教材上的知識教給學生就行了嗎?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會講解很多的“知識點”、“考點重難點”,留給學生一些作業。在閱讀課的上課流程中,先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去快速瀏覽文章做幾道選擇題,接著就將文中的知識點教給學生。那這樣的教學到底教給學生的是什么呢?語言、文化、還是閱讀方法,這些問題應該引起老師們的反思。
在英語閱讀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先講授詞匯,然后講解語法知識。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讓閱讀課的課型定位和實際課堂教學的操作變得不盡相同。即使在優質課的比賽當中,為了尋求亮點,導入lead-in部分內容太多,圈子繞太大;朗讀沒有引起授課教師的重視;閱讀過程往往用聽錄音的方式所取代;在pre-reading部分,常常用PPT展示幾張圖片或是回答1-2個問題;skimming部分選擇設置1-2個選擇題;scanning部分會設置更多的選擇題。Language points部分會占用比理解文章更多的時間,如果是公開課會被discussion所取代。
這樣的流程就會帶來一些問題:1.有關于詞匯方面的教學尤其是生詞,教師一般選擇在課前集中處理完成,或者在閱讀課后用聽寫的方式進行處理,很多時候并沒有結合所講授課文的上下文語境中來讓學生學習理解詞匯;2.如果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語言點的教學上,那么這堂課還是閱讀教學嗎?3.什么形式的教學才算是把閱讀、語言、語言能力之間的關系處理好?
而以上這些問題又引發以下的矛盾:教師在課堂中既想處理語言又想重視其意義,深度挖掘之中的語言能力,也就是各個方面都想兼顧,而教學的時間又極其有限。優先關注文本意義,全方位解讀,考試中題目涉及的語言點知識點又該如何去處理呢?
在面對高考強大壓力下的英語閱讀課,教學過程常常存在著語法語言知識點第一的觀念,一遍遍地進性機械式重復訓練的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英語閱讀教學實際上是學生各種能力全面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課堂形式。在閱讀教學中,需要考慮我們可以做什么,并且加以落實。我們應該考慮如何從不同的教材視角去處理同一個教材;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處理文中出現的詞匯;如何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閱讀產出效率?如何去發展學生對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通過使用有效的方法去創造出更加適合學生的寫作等輸出活動。
閱讀課里面的詞匯不同于其他部分單獨的英語詞匯教學,既然是閱讀課程教學,教師應該把課文中出現的詞匯聯系上下文進性教學。
在閱讀課程教學中,所教授的文本騎著載入的意義。通過文本的傳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閱讀后的語言輸出也是課程中的重要環節,這是閱讀課的真正意義所在。讀后的輸出活動必須與課文的話題相關,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有機會能用課程中所學的語言知識去思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