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根
【摘? ? 要】寫作是每個學生必須學會的一種表達方式,高中語文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如何使高中寫作教學變得有效優質,是每個高中語文教師的職責,高中語文教師必須積極改變教育觀念,從學生的寫作需求和特點出發,針對高中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采取有效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寫作興趣?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49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它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對學生而言,寫作卻是件頭疼的事,作文課上常有學生愁眉苦臉,仿佛大難臨頭,為了應付“差事”,只好生搬硬套,胡編亂造,所以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點燃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火花”,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社會生活談一下自己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方面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一、注意體裁的分別
寫作教學雖然難,但也并非無從下手。在學生下筆之前,教師仍舊需要給學生講解一些基本的寫作知識,尤其要提醒學生注意體裁的分別。
記敘文是一種功能性文體,一般用來記人和記事。而在高中階段的寫作要求中,記人和記事通常是相互交融的。寫人一般要用記事來塑造,在記事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對人物的描寫。
記敘文中通常采用的描寫手法有: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記敘文還要求敘事抒情,講求以情動人。
筆者布置過一篇作文題“外面的世界”。一名學生寫了一篇描寫親情的記敘文,寫了奶奶在病房中修養的時候經常記掛的三個地方:一個是主人公“我”的家,一個是和爺爺一起住的家,還有一個是自己多年未曾回過的老家。對她來說,這三個家就構成了外面的世界。該生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并且把醫院的風景從冬天到春天的變化與奶奶的病情好轉交融起來,借景喻人,是一篇文筆優美、真情動人的美文。
這就是記敘文的特點。筆者一直跟學生強調,記敘文的寫作不要追求事件的復雜,關鍵是抓住一件事情以小見大,首先把它寫得明白曉暢,在此基礎上可以注意修辭方法的使用,文字或樸實動人,或辭藻優美,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和內容的需要而定。
至于議論文,則不同于記敘文的寫作方式,第一要求就是說理清晰。教師應該在議論文的訓練中提醒學生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在議論文的開頭部分亮出自己的觀點。許多學生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想法很多,但是并不能有效地整合到一起。筆者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說明自己的觀點,圍繞自己的觀點去說明理由、尋找例證。
當然,筆者并不是要求學生機械地寫作議論文,在主要觀點明確的情況下,學生依舊可以在每部分的論述中采用自己的方法。例如:有些學生喜歡采用設問說理的方式,有的學生喜歡對比論證,只要可以為中心服務,都可以表現出自己的寫作特色。
二、開放式寫作
在交流寫作思路后,可以放開條件允許學生自由表達。有人說,高中的教學即使不提倡以高考為指揮棒進行八股文的訓練,也應該提倡有統一要求以適應考試的標準。但是我們需要明確近年來高考作文也都在盡可能地給予考生最大的選擇空間和寫作自由,而且高中三年,如果從頭到尾都以高考作文的標準進行單一的訓練,既違背了作文教學的初衷,也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制,如果學生根本不想寫,又何談提高水平呢?這種殺雞取卵的近視行為得不償失。因此,可以在平日的作文中著重引導學生我手寫我心,培養寫作興趣,通過寫感興趣的話題和擅長的文體來加強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三、注重閱讀,積累素材,遷移運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是學生積累知識,打好寫作基礎的重要環節。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寫作材料,“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土成山,集腋成裘”,要使學生養成細致地觀察,廣泛地閱讀,主動地積累的習慣。積累的途徑很多:一是選取適當的閱讀材料。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感興趣地認真研讀、欣賞,使學生得到知識的培養、藝術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二是教會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如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常用的諺語,留意周圍的標語、廣告詞并隨時記錄到自己的生活筆記中去。學會了品位生活,才會使生活中的語言積累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得到永久儲存。三是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勤動筆往往會促進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提高思維質量。
閱讀可以是一目十行,也可以是慢慢咀嚼,但不動腦不動筆則無所得,這就有必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包括摘錄好詞好句、編寫寫作提綱和寫讀后感。寫讀后感尤其有用,能使閱讀活動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活動的有效參與。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深思、融會貫通,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遷移到作文中去。在教學中,除了推薦與課文有關的名著外,我還向學生推薦時文精品和《讀者》《意林》《散文》《青年文摘》等人文性較強的雜志,由于貼近生活,且富含哲理,學生也都非常喜歡看。課堂上,我經常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朗讀一些美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也能從中有所感悟和啟發,進一步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充分利用假期、星期天等有限的時間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閱讀內容,甚至列出具體的書目,要求盡可能地寫出讀書筆記、閱讀提綱,以此培養他們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所以我還要求學生平時多練筆、多記日記,將獲得的課內外知識或某種感受,隨時隨地的記錄下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寫作水平。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至對時政國事的評說,小至遣詞造句,不一而足。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能夠受到如此之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培養高中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重視“寫”在語文綜合能力框架中支撐作用,引導學生熱愛寫作,練就學生扎實的寫作功底是高中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然后現實是寫作教學是一個費時費力、見效較慢的教學板塊,這就需要教師們牢固樹立全局觀念,不焦不躁,從耐心培養鞏固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入手,把握好推進節奏,從點到面地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鞏固寫作知識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