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維
【摘? ? 要】錯誤在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對其進行整理和分析可以有效地使得下一次犯錯的概率降低,錯題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資源,可以使得教師在教學方面能夠有所提升,加強對于數學錯題的分析,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教師進一步的教學,本文對其展開探討。
【關鍵詞】錯題? 教學? 關鍵問題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39
一、初中數學“錯題整理”的學科意義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偏科的情況比較嚴重,問其原因,基本都是有興趣的課就學得好,沒興趣的課就不想學。可是,興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經常有成功的體驗,就會逐漸產生學習的興趣,而興趣又會增加成功的體驗,這種積極的循環非常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多肯定學生,找到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增強學生的信心。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于學生教學更趨向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從近年來的中考數學命題中也可以發現,已經逐步趨向于學生數學能力的考察,尤其是函數背景下的題目,往往與基礎知識、理論無關,而是側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能力以及通過已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中學生應該具備創新意識,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要積極思考、主動發現、探索問題,勇于創新,不斷嘗試新知識、新方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與思維習慣。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錯題收集,積極主動地去學積累與夯實數學知識,拓寬自己的數學視野,探索追尋更多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從多方面提升自身數學能力,以迎接新形勢下教育改革的各種變動。
二、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糾錯習慣培養存在的問題
1.糾錯本有誤。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的課堂練習、考試、作業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錯題。這時,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將自己錯的題目抄下來,將其整理成屬于自己的糾錯本。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根據教師的要求來進行錯題的摘抄和改正,但仍然有部分的學生沒有在糾錯本上寫出正確的解題方法。有的學生雖然分別地記錄了教師講解的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但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仍然會出現相對較多的問題。還有的學生會將教師總結的所有錯題全部記錄在糾錯本上,但卻沒有標明造成錯誤的原因以及正確的解題方法。還有的學生只是被動的進行解題過程的抄寫和復制,認為只要這樣就是完成了糾錯。也有的學生在進行解題過程抄寫的過程當中沒有抄寫題目,使得學生在后續的復習的過程中不能夠正確的將題目和解題過程進行配對,而導致后續解題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2.學生逃避錯誤。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的學生往往只能夠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數學知識,從而導致部分的學生不能夠及時、主動地進行相關的數學問題思考和探究。還有的學生在長期的接受這種教育模式之后,本身會對于教師存在較為嚴重的依賴心理,不愿意自主的進行相關的數學問題思考和探究。出現解題錯誤時不會總結自己的原因,而是等待教師在課堂上統一的進行錯誤的講解和訂正。初中階段學生本身的心理發展并不成熟,在練習和測試的過程當中出現錯誤,就會產生一種嚴重的羞恥心理,不愿意主動的尋求其他同學和教師的幫助。有的同學甚至會想方設法地去掩蓋自己的錯誤,為了避免出錯而選擇抄作業或者不在上課的時候舉手回答問題,本身存在較為嚴重的糾錯意識缺乏現象。
3.學生基礎較差。有的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和數學基礎相對較差,不能清楚而明確的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數學概念。這會使學生面對數學題目時表現得束手無策,甚至會存在混淆意思相近概念的現象。在學生不能夠確定正確的解題思路的情況下,將會嚴重的提升學生的解題錯誤率。部分的學生雖然能夠記住相關的運算規律,但是卻不能夠靈活的在解題過程當中進行應用,這也會使學生的數學題出現錯誤。還有的學生在解題過程當中沒有正確的審題,覺得題目相似或者簡單大意、馬虎,這會導致很多較為簡單的題目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
三、初中數學“錯題整理”的基本步驟
1.錯題歸因,尋根溯源。學生應該找到在作業考試當中出現錯題的原因,很多時候是學生對于題目沒有審清楚,同時在方法上出現錯誤,關鍵還是在于數學思想的深度不夠,在我國現階段的數學課程,可能涉及面較廣,但是深度不夠,在很多課程并沒有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數學思想,教師的教學,并沒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但是如果把深度和廣度同時增大,又增加了學生的很多負擔。中考題對于考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在很多時候,考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到題目的意思,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但是在看到答案解析之后,又會有一種非常開朗的感覺,問題就出在,很多時候考生對于一些基本的恒等變化,沒有搞清楚,學生對于一些數學的概念理解并不是很深刻的,只是理解而沒有結合實際的環境進行思考,從而在計算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問題。初中時候的函數問題是很抽象的,但同時自身的思維也并不夠成熟,因此他們在學習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所以教師應當以學生為本,在豐富的具體場景中,進行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理解分析。
2.糾錯整理,反饋提高。對于一些自查自糾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解決。教師組織學生積極投入小組互動,教師也要參與。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應當是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的,因此學生對于錯題的理解應當由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來進行完善,這樣他們的理解才更為牢固、更為系統,所以在教材中把數學的概念進行正反方面的敘述,讓學生進行辨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認知,更好地對數學的概念進行理解,盡量地減少今后的數學方面的錯誤。錯題這一概念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遺漏的地方,這樣有利于學生進行長期有效的數學學習。但是教材中所提到的材料并不多,這樣會導致學生對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夠全面,對于數學的學習也會遇到瓶頸。很多概念性的東西學生以為自己會,但是一做題就錯,這種情況較為多見,危害也較大。同時,中學的教材中抽象概念較多,如果無法進行具體形象化地教學,將會使學生的理解上出現較為嚴重的偏差。尤其在學習函數概念時,學生的認知剛剛從常量過渡到變量,這種情況更為嚴重。
參考文獻
[1]尤忠國.淺談數學錯題的有效處理[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7).
[2]孫桂珍.中學生元認知、錯題管理與學習成績的關系[D].南京師范大學,2007.
[3]韓偉東.學生常見數學錯誤的原因與對策[J].江西教育,2002(18).
[4]肖云雷.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策略[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