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露




摘要:當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紅”對大學生消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文章通過調查數據,構建圖表從而分析大學生關注“網紅”存在的差別。因而可以分析“網紅”對于大學生消費行為影響的不同是否與大學生關注“網紅”次數存在必然聯系,繼而引導大學生理智看待“網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理性消費。
關鍵詞:大學生;網紅
“網紅”,原指因為某個或一系列事件和行為而在互聯網上受到大眾關注進而走紅的人,也指通過社交平臺等媒體走紅并擁有大量粉絲的人。
“網紅”經濟是指“網紅”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積攢人氣,依靠粉絲群體進行營銷活動,并對其消費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產生影響,由此產生出的實際利益和經濟效應。[1]
當今,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與此同時,“網紅”群體也借助直播平臺等社交網絡迅速壯大。在這些現象的背后,由于大學生對于新事物強烈的好奇心并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因而受到“網紅”的影響也尤為明顯。受“網紅”的影響,大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不理性的消費。[2]為了進一步探究“網紅”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2017年下半年,項目組組織了一次對南京部分高校大學生有關“網紅”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本文根據調查數據,旨在研究大學生消費支出與關注“網紅”的次數之間的關系。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內容
這次針對大學生有關“網紅”問題的調查,主要從大學生的性別、就讀學校、就讀年級、生源地、對網紅的關注度、因網紅而發生的消費支出,以及對因“網紅”而發生消費的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共向南京部分高校大學生,發放1500份問卷,獲取有效問卷1350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0%。
(二)大學生關注“網紅”次數情況
大學生平均每周關注“網紅”的次數主要集中分布在六次以下,人數約占調查總體的90%以上。由此我們發現,大學生對于“網紅”的關注度極低,平均每人每天關注“網紅”的次數不到一次。這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現在的“網紅”這一群體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網紅”所依托的社交媒介的管理也同樣存在一定的缺陷。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網紅”和“網紅經濟”的發展受到限制,大學生對于“網紅”的關注程度極低并導致了許多不是很理性的消費,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盡量規避和解決的。由表3可以看出,有83.70%的大學生因“網紅”而發生的消費支出低于100元,但仍有少部分人因為“網紅”產生了高昂的消費支出。
二、大學生關注“網紅”次數與其因關注“網紅”而發生消費支出的關系研究
(一)大學生關注“網紅”次數與因關表1大學生每周關注“網紅”次數及其相應消費支出情況注“網紅”而發生的消費支出
將大學生按因關注“網紅”而發生的消費支出和關注“網紅”的次數進行分組(見表1)可以發現,本次調查選取的樣本數為1350,月消費支出100以下的有1120人,占樣本數的82.96%,每周關注網紅次數小于2次的有1046人,占比77.48%。
(二)大學生關注“網紅”次數與因關注“網紅”而發生消費支出之間關系的檢驗
從表1可以發現,大學生關注“網紅”次數與其消費支出之間有一定的相關關系,但是這種“相關關系”是是否具有顯著性,還需要通過統計檢驗才能確定。為此,運用卡方檢驗法來對兩者的關系進行檢驗。
設置原假設與備擇假設:
H0:大學生關注“網紅”次數與其因關注“網紅”而發生的消費支出之間不相關。
H1:“網紅”對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與大學生對“網紅”關注度之間相關選取檢驗統計量:
其中,x2為檢驗統計量,o為表1中初始數據,E為根據初始數據求解的均值。
利用樣本計算統計量的值f如表2和表3)。
根據上述3張表格可知,調查樣本的檢驗統計量:x2=1124.062,而在顯著性水平a=O.01且自由度n-1=(5-1)*(8-1)=28時的臨界值為48.28,遠小于檢驗統計量的值,所以拒絕原假設,即在顯著性水平為0.01時,可認為大學生關注“網紅”次數與其因關注“網紅”而發生的消費支出之間存在高度相關關系。
這也說明了“網紅”對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是存在一定的影響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要重視“網紅”以及他們背后所依托的社交媒體,從而引導大學生理智看待“網紅”,樹立正確消費觀,理智消費。
三、建議[3]
通過表1、2、3,我們發現大學生對于“網紅”的關注度不高且大學生因“網紅”產生的消費不高,這從側面反映了當前“網紅”這一群體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推薦的產品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具有參考性。通過卡方檢驗我們發現“網紅”對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與大學生對“網紅”的關注度之間是相關的。根據以上的結論,下面從大學生和社會管理兩個角度給出建議。[4]
(一)大學生角度[5]
通過卡方檢驗我們發現“網紅”對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與大學生對“網紅”的關注度之間是相關的,針對很多人因“網紅”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費,所以,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當減少對“網紅”的關注度或者關注“網紅”是應該保持理智,不盲目追星,對于“網紅”代言推薦的產品,應當根據自身情況,從實用有效等角度合理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
(二)社會管理角度[6]
因為“網紅”對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與大學生對“網紅”的關注度之間是相關的。為了避免“網紅”對于大學生消費產生不利的影響,有關部門應當針對當前現象制定有效合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堅決抵制不健康行為的傳播,規范“網紅”和直播平臺的行為和內容,鼓勵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杜絕“網紅”因為利益推銷許多不合格的產品,從而減少大學生因此產生的無用支出。
從社會層面來講,針對當前“網紅”賴以生存的各種社交門戶網站,其應提升自我約束力,對于“網紅”的行為應加以規范,對于他們推薦的產品應加以監督,確定產品信息的真實性,而不是為了推銷故意夸大產品的效用,從而導致大學生不合理的消費。
參考文獻:
[1]苗苗.淺析互聯網時代的網紅經濟[J].電腦迷,2017,(2):179-180.
[2]程剛,楊春靜.“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現代情報,2016,(8):48-54.
[3]王衛兵.網紅經濟的生成邏輯、倫理反思及規范引導[J].求實,2016,(08):43-49.
[4]敖鵬.網紅為什么這樣紅?——基于網紅現象的解讀和思考[J].當代傳播,2016,(04):40-44.
[5l張世浩.由“網紅經濟”引發的電商稅收征管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6):170-171.
[6]胡冰淇.淺析網紅背后的“經濟鏈”及其孵化公司的監管[J].新經濟,2016,(1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