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才
摘要:本文以股份制改造為分水嶺,首先闡述了股改前農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接著對新時期農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進行深入探討,最后對中國農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供以借鑒。
關鍵詞:農業銀行;金融服務;展望
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OF CHINA,簡稱ABC,農行)成立于1951年。總行位于北京建國門內大街69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也是中國四大銀行之一。顯然本文對中國農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回眸與展望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股改前農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
(一)農業合作銀行因“三農“而生(1951-1952年)
緊緊圍繞著“扶貧救災”特點的信貸支持“三農”。從 1951年7月開始,中國農業合作銀行首次成立。這個時期的農業合作銀行始終遵循“深入農村、幫助農民、發展農業”的工作理念,有目的、有組織的開展信貸資金投放工作,并加大農、林、農田水利等相關產業建設的力度,積極幫助各地合作社開展相應的產銷貿易活動,大力支持農業、農村的快速發展。
(二)農業銀行的第二次建立(1955-1957年)
縱觀農業銀行的發展歷程來看,從原來的“扶貧救災”逐漸朝著“支持互助合作農業”的方向發展。在1955年3月期間,農行基于農業合作社快速發展的形勢下進行第二次建立。在整個發展進程中,農行主要將農業信貸投放作為主要任務,積極促進農業生產、統購統銷等相關業務的拓展。
(三)農業銀行的第三次成立(1963-1965年)
農業銀行應當將國家給予的支農資金進行科學管理。從1963年開始,為了可以對農業資金進行妥善管理,農行第三次成立。這一期間農業銀行主要的任務是對我國支農資金進行管理,從經營等方面來看更多的是擁有管理的權利,有著較強的政策性,在促進農產品流通、防災減災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
(四)農業銀行的第四次建立(1979-2006年)
從1979年開始,農業銀行第四次成立,其主要肩負著支農資金管理的重任,工作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集中辦理涉農貸款;第二,支持農村金融。直到90年代以后,我國農行經過以下階段的改革以后,慢慢演變成現代商業銀行:第一階段:分(農業發展銀行);第二階段:脫(農村信用社);第三階段,剝離(不良資產)。由此可見,在整個流程當中,農行達到了城鄉金融全面覆蓋的效果,而且還以全新的視角發展農業金融業務,進而為普惠性農村金融的快速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新時期農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
對于我國農業銀行來說,其自身始終承擔著“三農”的社會義務,與此同時也充分的認識到了網絡技術的重要性,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實踐慢慢演變成農村金融體系的擎天一柱,在快速發展普惠性金融服務的基礎上始終不忘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一)(2007-2009年)將小額信貨當作主體的農村金融實踐期
為了可以進一步妥善處理農民融資難的問題,我國農業銀行結合農戶這一群體特點,為其研制出了以下兩種產品:一種是惠農卡;另一種是小額貸款。在2008年期間,隨著這兩款產品的不斷普及,得到了眾多農戶的一致好評,同時社會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沒過多久就得到了快速發展。顯然在整個發展期間,農行研發這兩種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農戶實現創收的目的。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農行采取批發以及零售這兩種手段,不但和有影響力的企業達成共識以此來控制風險系數,而且還促使其可以朝著集約化、專業戶的方向發展,繼而滿足各生產鏈條的實際需要。農行還采取了有效措施對林權抵押貸款產品、農機具抵押貸款等產品進行了創新,繼而衍生出以下多種服務模式:第一,農行+龍頭企業+農戶服務模式;第二,農行+信用村+農戶服務模式;第三,農行+農民互助合作社十農戶服務模式,同時還對“三農”信貸評級、授信等相關制度加以優化,構建了相應的專項信貸制度體系,繼而為日后農行業務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2010年-2011年)將“存取貸“基礎金融服務當作主體的農村金融實踐期
從2009年開始,我國已經將新農保制度落實到實處,和之前落實的新農合政策、涉農財政補貼等相關政策一起建立了完善的社保體系,并打造了惠農工程。怎樣使新農保、新農合等相關服務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落實,是當前農業銀行值得深思的課題。基于這種背景下,農行為了進一步普及惠農性金融服務齊心協力,除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縣域網點建設的力度以外,還應當對發展電子渠道予以高度重視。為了可以進一步符合農民支取小額現金的需要,農行在多個地區已經建立了若干個自助取款服務站點,如超市、農保站等,這樣農民就可以就近選擇,節省了大部分的時間,顯然這些服務不需要農行介入就可以獨立完成。除此之外,小額貸款農業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相關管理人員的服務能力幾乎已經處于飽和的狀態,促使農戶開始將目光放在了大額生產經營資金的上面。鑒于此,農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以后實施了個人生產經營貸款,貸款額度一般在5100萬元左右。顯然在這期間,農行金融實踐實施理念是有效促進我國惠農政策落實到實處的關鍵所在,保障各項資金都可以按時到位,服務內容也逐漸從原來的小額貸款朝著存款、信貸等方向發展。
三、對我國農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發展進行展望
對于農業銀行來說,應當始終遵循“廣覆蓋、低成本、商業化”的發展方針,并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農村金融的研究當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所有農戶提供更為優質的現代金融服務;農業銀行主要的服務對象應當以數億惠農卡持卡農戶為主;服務產品琳瑯滿目,除了有惠農卡、電子機具以外,還包含諸多金融產品,如網上銀行、短信銀行等;服務功能逐漸擴大到負債、中間業務等。由此可見,隨著“金穗惠農通”工程的不斷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能夠促使農行服務普及到每一個鄉鎮角落中,真真正正的實現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心愿。
四、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通過對農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進行回顧以后,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對農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旨在希望可以為農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繼而促使金融行業可以邁入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趙歡.進一步發揮學會平臺作用更好地服務農村金融和農業銀行改革發展[J].農村金融研究,2017(02):4-6.
[2]陶亮.新時期農業銀行服務農村金融發展策略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2(12):168.
[3]張俊剛,馬昌貴,嚴江,蘇細福.農業銀行的農村金融服務[J].西南金融,2008(0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