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摘 要】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美,路邊的一顆石子、樹上飄下的一片落葉,在它們上面都存在著美,就看我們能不能發現它。我們要充分利用美術課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美。在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活動中,首先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 引導學生 自然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10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美術造型能力,不但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題材內容,更需要學生通過觀察、體驗、了解生活與表現生活。
在我們的美術課教學中存在著較多的臨摹練習,還有一些符號式的練習,對別人作品的臨摹,學生缺少自己的主觀感受與表現,這樣的作品缺少生動性與感染力。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學生去認真觀察生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認真觀察身邊的山川、河流、農莊、樹林、花草、植物等等,就一定能夠從中發現美的要素,把這些美的要素用藝術手法表現出來就是美的創造。
農村現實生活中自然資源非常豐富,這些資源數量多,可操作性強,趣味性足。利用這些資源來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從中感受藝術來自生活的道理。以下是我在美術教學中如何用自然資源和文化藝術理念來培養學生造型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從身邊現實生活中去發現美
農村學校地處廣闊的鄉村,周邊有著豐富多樣的藝術創作資源,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各種花草、樹木、石子、泥土、碎布頭、家禽羽毛、各種秸稈、蘆葦以及勞動工具等都可以成為我們進行藝術造型與創作的好素材。可以通過剪、貼、刻、捆扎等各種手段進行工藝創作,將這些身邊的物體變成具有感染力的美麗的藝術作品,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熱情,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們要多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自己身邊的各種事物,到熟悉的家鄉周圍尋找美,到身邊生活中尋找美,在尋找素材中欣賞美,在藝術創造中感悟美。讓學生感受到,在我們的家鄉到處都有好的繪畫素材和創作材料,這才是我們因地制宜的美術教學方法。
二、用身邊的材料創造美、發現美
當教師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導學生深入到身邊的生活中去,從廣闊的鄉村田野里,從農莊、菜棚、路頭、渠邊尋找藝術創作的素材,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開始,把美術學習創作與生活相結合,將藝術與周圍環境相聯系,帶著熱情用藝術去表現生活,再現生活,美化生活。在這些創作活動中,學生們用眼睛看、耳朵聽、做中學,親手制作出許多令人贊嘆的物件,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發展,也使學生們認識到蘊藏在大自然中的資源是多么的多姿多彩,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只是缺少我們去發現。
三、走進生活去感受美
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天上飄動的白云、小溪里潺潺流水、現代新農村的風光、漂亮的農莊、豐收的碩果、奇特的山丘溝壑、野花小草、空中飛鳥,天邊的彩虹等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為農村的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但由于現行教學體制和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使孩子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生活,缺少有目的的觀察生活。所以我們還要教育學生要關心周邊環境、增強美化生活的意識。
實踐證明,只有充分利用自然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生活,親臨廣闊天地,挖掘地域特有的資源,把現實生活和藝術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個性得到彰顯。引導學生親手創作出具有地域特色與個性特點的藝術作品來,以再現自然美,表達出孩子心中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