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雯
【摘 要】幼兒園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兩種教育相互結合、取長補短,才能充分地發揮教育的優勢,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本文通過對家園合作的必要性、家園合作應注意的問題、家園合作的有效途徑等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進一步幫助教師和家長們更好地認識和落實家園合作,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幼兒教育。
【關鍵詞】家園合作 雙向交流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97
幼兒教育是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總和[1],這兩種教育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讓幼兒教育目標得到真正徹底的發揮和實現。
一、家園合作的必要性
(一)各有優勢,取長補短
幼兒園教育是針對幼兒群體進行專業教育的教育機構,是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通過運用有效的方法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和組織性。家庭是幼兒接觸時間最長的場所,家長的教育對幼兒來說具有很強烈的感染效果,且這種教育對幼兒來說更加長久、影響也更加深遠。總的來說,幼兒園與家庭各有優勢與不足,只有通過家園合作,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加強交流,互享經驗
幼兒園和家庭是兩個獨立的環境,如果缺少交流,那必然會使幼兒教育產生狹隘性。但如果教師與家長進行家園合作,則可以將兩個環境下的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利于雙方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變化。
(三)保證一致,整體發展
幼兒園與家庭作為幼兒教育的兩個不同環境,在教育目的上只有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果[2],才能保證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加強家園合作就能夠有效的加強雙方的溝通,讓教育信息能夠快速準確地在雙方間傳達,保證幼兒的學習效果,進一步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二、家園合作應注意的問題
(一)目的不明
目前家園合作仍然存在教師與家長對家園合作的目的不明確的現象。一部分家長對家園合作夠重視,更談不上參與家園合作;一部分教師則依然保持著幼兒在園時是老師的事,幼兒離園后就是家長的事的觀念,對與家長合作互動的事情不放在心上。
(二)缺乏尊重
目前家園合作仍然存在教師與家長地位不平等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第一,部分幼兒園乃至教師以自我制定的教育計劃和教育內容為中心,一味地要求家長配合,家長始終處于被動的位置;第二,家長狹隘地認為幼兒園只是托兒所,從而輕視幼兒園制定的教育計劃和內容,不尊重幼兒教師,不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
(三)單向交流
目前家園合作仍然存在單方呈現、單向講授、溝通次數較少、交流質量較低的情況。在一些幼兒園里,教師只是機械的把育兒經驗的文章張貼在家園聯系欄里,這樣勢必就降低了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或者當教師在開家長會時表演“獨角戲”,既不給家長說出想法的時間,也不給予家長提問的機會。
三、家園合作的有效途徑
(一)優化傳統途徑
1.舉辦各種形式新穎的家長會。幼兒園中可以采用形式新穎的家長會,比如舉辦家長座談會,在這樣的家長會上,教師主要充當組織者的身份,將家長們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和困惑,然后大家一起商討,給出建議。此外,家長沙龍也是一種互動式、開放式的家長會[3],它以家長為主導,幼兒可跟隨父母參加,教師以旁聽者的身份參與,園內園外皆可舉行。
2.園方組織開展各類親子活動。親子活動能有效促進和帶動家長參與園方教學,促進家長對園方教育內容的了解、明白園方的教育理念,更可以增進幼兒與家長間的情感溝通,幼兒通過父母的陪伴,可以在心理上更親近和信賴家長,家長通過活動也可以更直接的觀察到幼兒的發展情況,從而做到心中有數。
(二)開拓新型途徑
1.創建“父母課堂”,就近構建家園互動平臺。園方可以積極聯系各個居委會、鄉鎮婦聯等,在城鄉分別創建幾個“父母課堂”[4],園方定期在“父母課堂”里安排專業教師對家長進行育兒知識的傳授和疑惑的解答,家長們每次則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去離自己最近、行路最便捷的“父母課堂”進行學習。
2.組建幼兒成長助教團。各園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也催生了組建幼兒成長助教團模式。所謂幼兒成長助教團是指幼兒園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有選擇、有計劃的邀請一些熱愛并關注幼兒教育的家長或者社會人士組成幼兒成長的助教團體[5],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來,運用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優勢、知識優勢等,輔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共同為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3.創建網絡互動平臺。如今伴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也已進入了廣大百姓家庭。作為園方,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合理運用網絡資源,創建家園合作的新平臺。
參考文獻
[1]劉亭.家園共育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技信息,基礎教育:713-714.
[2]石偉峰.家園合作的必要性及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2010,26(7):218-220.
[3]金麗麗,牛春燕,陸蓓玲.家長沙龍—新式家長會[J].幼兒教育,2005:44.
[4]解玉真.“互動式”家教指導模式—實現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J].家庭與社區教育,2005,(7-8):103.
[5]陳女.幼兒成長助教團—家園合作的新模式[J].家庭與社區教育,2006,(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