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少偉

摘要:加強建設一體化課程師資隊伍是一體化課程改革的一項主要內容。要加快培養既能講授理論知識課,又能指導技能訓練和生產實習的一體化課程教師。有必要注重在一體化課程開發試驗過程中,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教師企業實踐能力、一體化課程開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示范性強的優秀一體化課程教學團隊。本文結合我校近幾年來的一體化課程試點實踐,就一體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師資建設;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實踐能力
課程改革是我們教育教學永恒的主題,不同層級的教育改革的原則、方式、內容等都不經相同。像中職、高職院校最近幾年在大力提倡一體化課程改革,有些學校成績顯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09年制定了《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并當年在全國選擇了部分具備條件的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從此掀開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的序幕。2012年、2016年人社部先后推進了第二批第三批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雖然還處在改革創新探索階段,但在這三批試點的技工院校中有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取得了豐富的教學改革經驗和成果,如:開發制定了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出一體化課程教材、建設了標準化一體化課程教學場地、組建了一支強有力的一體化教學團隊。筆者學校有幸能成為第二批試點院校,通過我校近幾年來的一體化課程試點實踐,就一體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教師企業實踐能力等相關問題進行初步研究。
一、更新教學觀念
“教學觀”就是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觀念”,是具體的教學實踐的理論指導。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的更新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傳統教學與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理解程度上,只有我們老師自己真真接受一體化教學確實優越于傳統教學,才能更好地開展一體化教學。比如我校開始很多老師甚至有些教學領導也很抵觸一體化教學,他們都認為傳統教學要比一體化教學效果好,在一體化試點過程中我們采用座談會、研討會、請相關專家進行一體化課程教學解讀等等方式來幫助我們教師團隊更新教學觀念。傳統教學與一體化教學具有太多的不同,在此僅列舉教案編寫和課程教學設計來說明一體化課程教學優于傳統教學。
(一)一體化與傳統教案要素及編寫的不同
傳統課程教案的要素包含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課堂練習課后作業設計。一體化課程教案的要素包含學習任務設計、學習者學習狀況分析、學習目標設計、學習重難點分析幾化解方法、教學策略設計、學習的環境和資源準備、引導學習的工作過程和步驟、考核評價。
(二)一體化與傳統課程設計的不同
傳統教學重知識傳授、理論思維,一體化教學重知識應用、能力訓練;傳統教學以知識、概念、定律邏輯推導為載體,一體化教學以完成項目任務為載體;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聽講,一體化教學中老師積極引導、創造學習環境;傳統教學以“老師講過”、“老師講的好”、“老師完成了教學進度”為評價標準,一體化教學以學生有興趣、學生學好、學生的能力明顯提高為評價標準。
二、創新教學方法
當我們認同了一體化課程教學后,我們才能主動對我們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可能就不太適合一體化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或者是理論+實訓的教學模式(不是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還可能會用到講授法、先講后練法等等,把這些方法應用到一體化課程中效果不是很好。同時我們技工院校學生也有一定的認知規律:聽過的一般都會忘記,看過的可能會記得,做過的會理解,做個幾次會理解深刻,做過失敗了再成功會記一陣子,如果自己創新的東西永遠都會記得。因此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們創新出很多一體化教學方法,如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小組討論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大腦風暴教學法等等。
三、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一體化課的核心特征是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和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符合職業能力發展規律與遵循技術、社會規范相結合,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而實施“一體化教學”課程的關鍵是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在一體化課教學試點實踐中,歸納起來,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一)培養教師課程開發能力
在一體化課程開發過程中,參照人社部提供的模板,我們把老師分成幾組,每組負責一門課程標準開發任務,使之符合我校實際情況。一體化課程標準包含典型工作任務描述、工作內容分析、課程目標、學習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內容。在一體化課程開發中,要求老師勤于思考,熟悉專業,大量閱讀,整個過程中完善了教師的知識結構,擴寬了教師的視野,豐富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增強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培養教師教學資源整合能力
教學資源是指提供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軟、硬件條件和環境。最初的汽車職業教學資源是書本、黑板、掛圖、簡單模型等,很顯然二維平面很難把三維立體的東西說明白,這樣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教學往往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后來隨著職業教育改革,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各類實訓臺架、幻燈機、投影機等設備陸續進入課堂,職業教學也開始使用實物、動畫、視頻、文字等教學工具,進行直觀、具體、形象的展示。比如實物教學可以觸摸、使用、拆卸實操等,教學效果大大提高。而現在我們處在網絡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技術資源充分應用大數據、AR技術、VR技術等等的成果,打造軟硬件一體化的教學資源。作為一體化老師,我們要學習這些新技術資源的使用,要會從豐富的資源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資源并能把它們有效的整合用之實踐。
(三)培養教師教學組織能力
教學組織得好壞是評價一體化課教學質量好壞的指標之一。教學組織能力體現在教學技巧運用的能力、調控各個教學環節的能力上。我們在一體化課程改革過程中對教師進行教學技巧培訓,要求老師不但要掌握傳統的教學技巧,如語言和語調的技巧、時間分配的技巧、課堂舉例的技巧、課堂提問的技巧等,同時也要根據教學方法及時更新技巧,如演示、模擬、角色扮演等教學技巧。在調控各個教學環節上要從調節學生良好的注意力、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創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情景三個方面進行調控。
四、培養教師實踐能力
本人就教師實踐能力對我校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表1。
結果表明,覺得自己動手操作能力“較弱及以下”占34%,覺得自己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及以上”占36%;有40.8%的老師認為自己示范能力“較弱及以下”,“較強及以上”為26%;在實踐創新方面有65%的老師認為“較弱及以下”,“較強及以上”占10.6%。結果說明大部分老師認為自己動手能力、示范能力都較弱,特別是在實踐創新方面更為突出。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在實施一體化課改前、課改過程中采取很多方式對老師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途徑如建立校外生產實習基地,組織教師深入企業、組織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崗位培訓、聘請企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定期到學院做講座、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等等。
五、結論
總之,要想在一體化課程改革上有所突破,那一體化教師的師資培養必須先行,我校在啟動一體化課程改革前就做了大量的師資培養工作,特別在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教師企業實踐能力等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同時隨著新技術、新觀念、新方法我們也隨時調整我們的師資培養措施,使我們的師資隊伍跟上改革的步伐,為一體化課程改革打下牢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