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思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企業要想生存下去是離不開業績評價的,它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但是至目前為止,很多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還是主要以會計利潤的評價指標來運行的,它的滯后性與局限性一直讓人們質疑。EVA業績評價體系引入中國以后,相比以會計利潤為主的業績評價較為科學與嚴謹,因此應該在我國推行下去。本文從傳統的業績評價人手與EVA業績評價進行對比,并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
關鍵詞:傳統業績評價;EVA業績評價
傳統績效評價方法形成于二十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績效評價的局限性卻日益顯露出來。在1982年,美國思騰思特公司提出了經濟增加值概念。它是指企業的稅后凈營運利潤減去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后的所得。
一、傳統業績評價與EVA業績評價的論述
(一)傳統財務評價十分注重對財務指標的選取、分析和運用,西方國家由于經濟發展原因,很早就開始了傳統財務評價的研究和運用,其中影響力較大的觀點有以下幾個:
1.標準成本系統。該理論于1911年,由美國會計工作者哈瑞在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上設計并提出。該理論指出通過精確調查分析、技術測定而制定的標準成本,可以為最優成本控制、衡量雇員工作效率提供合適參照。
2.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或杜邦分析法。該方法成型于20世紀初,是從財務角度評價企業業績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和首要目標,按照資產經營、資產運營兩個方面,將其逐級分解為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等多項財務比率的乘積,并通過財務比率之間的關系綜合評價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
3.沃爾評分法。該方法由亞歷山大沃爾于1928年提出。在其著作《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財務報表比率分析》中,沃爾選取流動比率、產權比率、固定資產比率、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自有資金周轉率7個財務比率,通過確定標準值和權重,綜合計算企業信用能力指數。后經改進成為進行企業業績評價的“沃爾評分法”。
(二)EVA業績評價
EVA作為一種企業價值評估的新方式,遵循收入減去成本的經濟利潤概念。其指標結果是企業的稅后凈經營利潤減去全部資本成本后的凈值。EVA中的企業稅后凈經營利潤需要根據企業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全部資本成本等于企業的資本投入乘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代表企業資本預期收益。簡而言之,EVA是對企業經營成果和投資者期望進行衡量,指標結果反映出企業是否為股東創造了價值。
二、傳統業績評價的缺陷
(一)傳統的業績評價主要是以會計利潤為主的,它是根據會計報表的上面的數據得出來的,因為這些數據是過去的、已經發生的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且它并不能預測企業正在進行的價值創造,而且這種滯后性可能會使得企業領導人為了企業的好的經營成果從而采取一些投機取巧的的行為來提高企業的短期收益。因此傳統業績評價反映出來的公司資本和利潤存在一定的失真性
(二)傳統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更多的是企業內部信息的評價,忽略了企業外部的影響。它可能只是關心企業的創造價值以及內部管理水平,對于顧客滿意度、技術創新、供應商、競爭對手、員工滿意度等等外部因素可能直接忽略,這將會使得企業做不到客觀合理與全面。(三)傳統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中涉及更多的是財務指標,而非財務指標涉及的甚少。財務指標大都屬于經營結果指標,不能及時的與企業進行的經濟活動相聯系。而非財務指標更多反映的是過程,例如科研、人力資源、市場等等都要通過非財務指標反映出來,他們對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夠預測企業的發展趨勢。
三、傳統業績評價的優化-EVA業績評價的必要性
(一)EVA業績評價更能真實、有效的反映企業的價值。
相對于傳統業績評價來說,EVA業績評價更能客觀、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EVA業績評價引人了經濟利潤的概念一方面通過調整企業賬面利潤,還原企業經營真實收益,另一方面考慮資本成本,這兩個指標能夠更加準備的、全面的反映企業的價值。
(二)EVA業績評價有助于管理者建立激勵機制
傳統業績評價由于其各部門的職能、目標、利益等方面出現的分歧,因此就會出現一種有利一起搶、出現問題就推卸責任的局面,但是EVA將企業的經營者、員工利益和股東的利益完全統一起來,促進激發管理者和員工們的積極主動性,激勵他們努力去為公司創造財富。到人人關注EVA不僅能使企業的內部得到優化,而且還能促使企業的良好發展。
(三)有助于企業短期和長期目標的共同努力。
業績評價方法為避免財務指標使用帶來的短期性影響,采取調整研發支出、折舊等財務數據的辦法,使稅后凈營業利潤盡可能體現企業長期發展的需求。
當然EVA業績評價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計算過程比較復雜、資本成本率不好確定等,但是相對于傳統業績評價來說EVA還是較為科學、全面的。
參考文獻:
[1]彼得·德魯克,企業績效測評[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9:43-99.
[2]王化成,程小可,佟巖,經濟增加值的價值相關性[J],會計研究,2004(05):36-45.
[3]張純,論新經濟時代EVA的效用性[J].會計研究,2003(04):69-104.
[4]Milunovich, S&A.Tsuei.EVA in恤ecomputer industry[J].Joumal ofApplied CorporateFinance, 1996:104-115.
[5]Stephen O.Byrne.1996.EVA andMarket Value[J].Joumal ofApplied CorporateFinance.1996,1 (9):116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