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丹
摘要:在當今的社會當中,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船舶修理市場的競爭變的越來越激烈,企業更加多樣化,整個船舶修理市場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在追求最高的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從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最高的利益上。因此,使得大家十分重視對企業運行成本費用的計算和控制。以下是本人對這個社會現象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關鍵詞:成本核算;船舶修理;企業管理;成本管理
建立成本核算體系對船舶修理企業全體的管理人員具有重要的意義。成本核算體系的成功建立能夠使得企業管理人員在實際管理中能夠對癥下藥,更能夠激發企業管理人員對參加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企業整的管理水平,從根本上增加企業的經濟收入。然而,合理建立一個全面且科學的成本核算體系并不容易,除了要對生產過程足夠了解并且具有足夠的生產經驗和抗壓能力之外,更要為了保證成本核算體系的正常運行而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和流程。建立成本核算體系并不僅僅意味著是對成本核算關系的簡單建立,更重要的是對核算對象業務運作的根本特點以及對企業管理階層管理理念的體現。
一、船舶修理企業成本核算現狀
與市場上其他的經營性企業相同,在船舶修理企業管理的所有步驟中,成本管理分為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考核幾個部分。然而,在大多數的實踐中,對于企業成本的管理結果與預期的效果卻相距很遠。經過實踐檢驗和探討我們得知,成本核算環節應該被歸結為差距出現的主要原因,因為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經常會出現成本預測和實際成本差距過大,成本核算不徹底、不全面等問題,因而成本預測以及成本計劃便沒有了可以用來參考的科學的數據。所以,構建合理并且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對于船舶修理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尤為重要。
在現在的市場當中,大部分船舶修理企業在運營的實踐過程中都意識到了成本管理對于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卻總是出現成本管理環節不齊全、管理人員散漫且執行力不高等問題,因而導致成本控制環節中缺少科學的數據依據等問題的出現。
二、船舶修理企業成本核算的實踐
成本核算對于企業的成本管理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成本管理中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將直接決定企業管理決策的成敗,如果沒能核算出企業投入的準確成本的話,那么企業將無法從過去的經營中得到真正的經驗,無法對自己實際的運營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更無法順利的做到長遠發展。因此構建科學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對于企業來說顯得格外重要。成本核算體系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作用就是將準確有效的數據資料信息傳達給企業的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經過分析研究后根據企業整體的支出和收益情況制定出利于企業長期發展的合理運行方案,然后企業便可以以成本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提高其經濟收益。那么,關于船舶修理企業如何建立科學而又全面的成本核算體系,我認為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可以入手:
(一)高效地使用信息化科學技術
二十一世紀儼然是一個屬于科技的百年,船舶修理企業也應當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的力量。合理運用會計核算軟件的管理模塊,將財務管理與施工管理結合起來,實現成本信息采集的程序化和自動化。財務中心與生產管理中心的相關人員應當仔細地研究探討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數據資料體現的實際情況完善改進信息數據的統計方法,并基本控制和監督船舶修理工作各環節的運作情況。這樣原本缺少成本核算環節的不合理的管理情況就會得到改變,使得每個環節所投入的成本變的更加詳細明了,并且由于生產管理中心給出的信息資料,財務部門可以在所有的工程步驟中準確地推測出該工程的整體進度,進而為成本核算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船舶修理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中,最關鍵的是有效地控制和把握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例如人工費管理、材料費管理、維修保養管理、機械設備使用費以及對于其他非生產費用的實際消耗等。
(二)細化費用項目
關于這一點,企業財務部門的相關人員主要是要做到動態管理成本費用,并且引入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個概念。合理劃分各類費用,科學地分攤固定成本,全面控制修理工作中產生的各種變動性費用。船舶修理企業的運行與其他企業有些許不同,這些不同主要體現在固定投資的折舊問題上:船舶修理的工期和成本投入和船舶的重量等條件掛鉤。若維修護理的船舶噸位小,工期短,對這樣工程量小的項目投入固定成本的話會造成對成本的相對浪費,減少該項目利潤收益;相反,如果同時對多艘船舶進行維修的話,工程量大,那么成本會被低估,從而出現利潤虛高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每艘船維修所需要的實際的成本將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對于不同種類以及大小的船只,管理人員應當對維護修理費用進行科學的分類,以不同種類以及大小的船只的變動成本來代替之前不論大小種類的固定成本,做到動態管理成本費用,使得成本核算體系更加全面科學,這種情況下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會得到提升,進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收益。
(三)分解目標成本,確定項目內部的責任預算成本
在前兩項的基礎上,在優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產要素的條件上,財務部門相關人員應當和生產管理中心的相關人員相互溝通交流,在勞動定額、配件消耗定額的基礎上將目標成本分部分項地降低。提高對單船成本費用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從而優化采集的成本數據信息。管理階層應該完善成本統計工作的工作內容,明確自身工作崗位的責任,提高自身在面對成本統計工作時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做好核算分析,及時糾正核算誤差
除了發生在成本核算工作的實際實施過程中以外,成本差異的信息更多的發生在一般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成本數據信息的原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應當得到更高的重視,特別是對單船修理成本的核算。在項目完成后,及時對比項目預算成本和實際消耗成本,盡早發現出現的問題和不足并進行改正,做好施工過程中的預防工作,保障施工的進度,全面有效地核算船舶修理工作所消耗的成本。
(五)提高對船舶修理工作中生產狀況調研的積極性
相關人員應當積極尋找成本發生變動的直接影響原因,通過對成本的監督和調查掌握最新的數據資料,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從而控制成本消耗。與此同時,要對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必要的專業培訓,提高其整體的專業素質和工作水平,從而保證成本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成本核算體系的合理貫徹。船舶修理項目是一個每個環節都需要一定人員進行控制和監督的系統化的項目,因此其對相關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工作效率的要求則非常高。
三、加強船舶維修企業成本核算的思考
船舶修理企業應當結合實際運營情況做好對成本預算的控制工作,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把成本管理工作貫穿到船舶維修護理項目的各個環節中去,盡可能地降低企業的成本投入,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其在同類企業中的知名度,從而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船舶修理企業來說構建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體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此之外,現在的施工技術不斷發展,新材料、新工藝層出不窮,成本核算體系也應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發展完善。合理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是船舶修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客觀要求,實踐是真理的來源和根本,除了本文中提到的一些要求和建議之外,關于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更重要的是結合實際情況,從實踐中得出寶貴經驗和結論,并對成本核算體系進行再次完善。
參考文獻:
[1]吳水娟,葛世倫.與造船企業相適應的目標成本管理體系[J].江蘇船舶,2002.
[2]朱嘉龍.論未來的船舶生產管理模式[J].船舶工程,1997.
[3]高柳珍.試論西方經濟學中成本與會計學中成本之比較[J].科技經濟市場,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