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艷
(028000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通遼市醫院 內蒙古 通遼)
《刑事訴訟法》作為我國的重要法律,對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其中,司法鑒定制度與刑事訴訟制度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對司法鑒定條款的修改更加需要嚴肅和慎重地處理。在司法鑒定條款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只要稍有偏差就會導致案件真相被遮蔽,使罪犯逍遙法外,使受害者含冤受屈,還會對其他訴訟制度的有效實施產生及其不利的影響,并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正。所以,對司法鑒定條款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索和分析具有深遠的意義,希望可以引起職權機關的重視,并采取相關的行動來彌補刑事訴訟制度在司法鑒定方面存在的不足。
隨著現代化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司法鑒定也越來越專門化,并且出現了新興鑒定領域,對司法鑒定的具體實施運作和專業性管理變得更加重要。在司法鑒定的具體實施中,訴訟制度和證據制度對司法鑒定的規范是必不可少的,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就極其重視對司法鑒定的管理,也非常重視保障與當事人有關的鑒定權利,他們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許多國家都對司法鑒定程序的具體實施建立了非常嚴密的監督體制,這種體制使鑒定人在鑒定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著客觀公正的立場和認真嚴謹的態度,除此之外,還規定鑒定人必須出庭,有些特殊情況可以通過專家來輔助當事人進行質證。通過規范化的運作有效解決了司法鑒定中的爭議,大大提高了司法鑒定的效率,并且有效維護了司法鑒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我國近年來對刑事訴訟法中司法鑒定條款的相關修改主要是關于鑒定人出庭作證、當事人聘請專家輔助質證等方面的內容,但是這些制度在部分特殊案件中依然無法幫助法官徹底解決鑒定爭議問題。目前,司法鑒定制度的最大缺陷還是訴訟法中對司法鑒定的相關規定應過于寬泛,缺乏切實保障當事人鑒定權利的法律規范和制約法院、法官行為的法律規范。在我國目前的法律中,法官任命鑒定人、委托鑒定、采納鑒定意見等事項沒有受到嚴格的規范和監督,目前的法律也沒有賦予當事人充分的參與權。我認為在未來司法鑒定的發展過程中,應當切實解決好以上存在的問題,加強對司法鑒定的規范和監管,做到司法鑒定和訴訟制度、證據制度的合理銜接。
司法鑒定關系到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切實保障,還關系到程序正義的實現并對案件真相起到決定性的關鍵作用,在許多刑事案件當中,是否啟動司法鑒定程序決定著被告人被判有罪還是無罪,所以,司法鑒定的啟動是刑事訴訟中的關鍵性環節,也是刑事訴訟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司法鑒定中,當事人的鑒定申請權雖然沒有被絕對禁止,但也沒有得到良好的尊重,因此應當將這些權利上升為法定權利,通過法律使當事人的鑒定權利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在刑事訴訟法的修改中賦予當事人鑒定申請權,這樣做不僅滿足了當事人對訴訟權利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對實際案件中當事人申請鑒定行為的肯定。職權機關應當切實保障當事人鑒定申請權的程序正當性和必要性,積極對待當事人的鑒定申請并滿足當事人在鑒定程序上的合理訴求。
刑事訴訟法允許當事人在訴訟中聘請專家協助,這樣的規定有利于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障,但是沒有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作出具體規定,在刑事訴訟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當對一些新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法官在決定是否同意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時,應當充分考慮申請人對鑒定意見的態度以及出庭理由的合理性。在對鑒定意見產生異議或者是存在疑問的時候,就應當允許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讓鑒定人與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理性的探討,如果鑒定人有不能出庭的情況,但是當事人對鑒定意見存在異議或疑問并且理由正當的情況下,也應當允許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對鑒定人給出的鑒定意見提出專業見解。
綜上所述,法律修改應當關注社會熱點,反映社會民意,在具體修改事項中應當盡可能的保障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平衡,充分體現立法的民主精神和理性原則。職權機關應當以查明案件的事實真相為最終目標,在刑事訴訟案件中始終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并進一步完善刑事訴訟中司法鑒定的實施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