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導語:一個令人著迷的地方,經過1700多年歷史變遷,典型規整的羅馬式宮殿結構已經被迷宮般錯綜復雜、不同時期的建筑所打亂。行走其間,仿佛跨越了N多個朝代。
2018年世界杯結束了,但克羅地亞的傳奇卻并沒有因此而落下帷幕,這個人口僅有四百萬、默默無聞的東南歐巴爾干小國歷史性地打入決賽,雖沒有取得冠軍,卻贏得了世界球迷的心,一支讓人敬重的球隊。有幸在我的第二次克羅地亞旅行中分享了克羅地亞人勝利的喜悅,民族雖小,但很團結,讓人感動的東西很多。
先來認識一下這個國度,從地形上,亞得里亞海東岸的克羅地亞分為三個地理區域:北部、東北部平原,中部山地,伊斯特拉半島和沿海地區,總面積56594平方公里。沿海地區北起伊斯特拉半島,南至德林灣,綿延700多公里,石灰巖構成的山脊露出海面,成為狹長的半島和島嶼;軟巖形成的縱谷,被海水淹沒,成為狹長的海峽和海灣,海岸、島嶼、海峽、海灣走向大致平行。這種類型的沉降海岸,在地貌學上以當地古代部落的名稱命名為達爾馬提亞海岸,海岸線總長5800公里,沿岸島嶼有1246個之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克羅地亞也因此被稱為“千島之國”。從哪里開始呢?匆匆走過克羅地亞的眾多歷史名城,只有一座城讓我駐足最久,那就是斯普利特,克羅地亞第二大城市、亞得里亞海東岸最大的港口。
從北到南,沿著達爾馬提亞海岸一路南下,收入鏡頭中的六處世界文化遺產各有特色。每個世遺背后都有一串傳奇和現實編織起的歷史故事,最富戲劇性的當屬斯普利特古建筑群及戴克里先宮。斯普利特這座城相當古老,建造于公元3世紀末到4世紀初的廢墟在城中隨處可見,天主大教堂是中世紀時期在古代陵墓基礎上建造的,12至13世紀的羅馬式教堂、中世紀防御工事、15世紀的哥特式宮殿以及其他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的宮殿,讓人眼花繚亂。時空轉換瞬間,完全感受不到其他羅馬廢墟應有的滄桑和孤寂。
戴克里先宮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羅馬宮殿之一,本是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 284~305在位)退位后居住的地方。古城的歷史正是從這位很有故事的帝王開始的,東、西羅馬帝國和四帝共治的歷史,戴克里先就是這一統治形式的始作俑者。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戴克里先加強了君主集權,鞏固了羅馬帝國的統治,使得羅馬帝國成為一個比較穩定的國家,可以說戴克里先是羅馬歷史上一個具有轉折性意義的君主。不僅開創了羅馬帝國統治的新格局,戴克里先還是歷史上第一位自愿“退休”的皇帝。公元305年,他主動讓賢,退位后決定建造行宮安享余生(據說他最大的樂趣是種卷心菜)?;蕦m的選址頗有先見之明,就是如今斯普利特的所在地,位于達爾馬提亞核心地帶的阿斯帕索海灣,也就是現在的斯普利特海灣。這里距離戴克里先的出生地很近,依山傍水,海上有斯普利特群島拱衛,陸上有高山峻嶺阻裹,天時地利,確實是建造行宮的理想地點。
戴克里先去世后,朝代更迭,宮殿建筑一再改造,好在拜占庭、威尼斯和奧匈帝國統治期間,并未對其造成太大損壞,宮殿的列柱廊、戴克里先陵墓、朱庇特神廟、列柱大道、早期教堂、羅馬式房屋全都保存完好,羅馬城墻內出現了一座和諧的城市。
八月是旅游旺季,城中熱鬧非凡,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進入參觀,沒有想到入口竟然是地下通道,這里曾經是戴克里先皇帝從宮殿出入港口的通道,兩側擠滿了販賣旅游紀念品的各色商鋪,克羅地亞的古跡周圍商業化非常嚴重,也是巴爾干半島國家的常態。地下宮是整座宮殿保存最為完整的部分,當時作為地下倉庫和監獄使用,上面是戴克里先的居所,早已蕩然無存。公元312年戴克里先死后,宮殿漸漸廢棄,地面建筑被毀,地下宮變成填放垃圾的地方,從此無人進入。也許正因為如此,它才得以保存下來。
從地下宮出口上去,來到了一個圓形大廳——前庭,這里是出入宮殿的必經之處,前來覲見皇帝的人先要在此停留,等候下旨才能進入。前庭有三層之高,以前有拱頂,裝飾華麗,四周鑲嵌著馬賽克,考古學家認為它可與羅馬萬神殿媲美,可惜這些裝飾都沒能保留下來,現在則天頂大開,正好可以望見鐘樓。據推測宮殿設計師可能是希臘人,因為墻上刻有兩個希臘人名,又是典型的希臘建筑風格。
我們像在迷宮里左拐右轉,根據地圖指示終于找到了位于小巷子中的朱庇特神殿,這條僅容一人通過的窄巷,當地人稱為“Let me pass”(讓我過去),挺有意思。當年廣場前建有三座神殿,現在僅存這座,還因為前面加蓋了建筑變得十分隱蔽。戴克里先篤信希臘神,將自己比做朱庇特神,要民眾信奉他。戴克里先死后多神教式微,神殿不再受尊崇,11世紀時被基督徒利用,改為洗禮堂,另兩座神殿先后被拆除。
朱庇特神殿面積不大,堂前右側是11世紀大主教勞倫斯的石棺,左側的無首黑色花崗巖斯芬克斯像據說是5世紀時從埃及運來的,標示著多神教曾經有過的地位。然而,洗禮堂的朱庇特神雕塑并非古跡,而是20世紀克羅地亞最著名的雕塑家伊萬·梅斯特羅維奇(Ivan Me?trovi?)的作品,堂內還保存著一塊極具考古價值的11世紀的石雕,上面頭戴皇冠、手持十字的正是克羅地亞國王。
朱庇特神殿對面便是戴克里先大帝的陵墓,原址本是個大花園,公元312年戴克里先去世后葬在這里。這座古城中最壯觀的建筑,采用埃及八角陵墓的外形,24根立柱構成柱廊環繞一周,陵墓內部結構為圓形拱頂,皇帝的石棺放在中間,這里也是《權利的游戲》中的經典場面拍攝地之一。
沒想到還不到兩百年,他的靈柩就被移走下落不明,陵墓也被改成了天主教圣瑪麗亞教堂(公元5世紀),中世紀改名為Cathedral of St Domnius教堂,以紀念來自Solin的殉道者Dujam,后又改建成基督教堂,又加建了57米高的羅馬風格鐘樓,一躍為老城制高點,一座非常獨特的建筑。正面兩個羅馬石獅子,圓拱頂上是狩獵壁畫。1908年鐘樓進行了改建,直到今天,依然作為城市地標矗立在宮殿內?;蕦m的一樓,過去是皇室公寓,現在只能看到剩下的殘垣斷壁。
公元7世紀阿爾瓦人和斯拉夫人攻占了附近的城市薩洛那,羅馬居民紛紛逃入已經荒蕪了的宮殿,憑借還算堅固的城墻抵御敵人,并在宮內建起永久定居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宮內建筑越來越多并逐步向外延伸,形成一座城市。如今古跡與城市早已融為一體,人們在廢墟上建起民宅,在羅馬帝國的后花園中開起民宿和餐廳,“宮殿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宮殿”,最終衍生成了斯普利特這座城市的血脈和心臟。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好的羅馬宮殿之一,1979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在這個濃縮空間里,時光流淌了1700年,從羅馬時代到拜占庭帝國、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從巴洛克時期到20世紀的建筑應有盡有,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建筑,更是文化、藝術和歷史。我們像當地人一樣享受著老城寂靜的清晨和夜晚,在古羅馬城墻下的咖啡館用早餐,看著陽光逐漸灑滿宮殿庭院,穿行在迷宮一樣的亞得里亞海地區最具價值的古代建筑群中,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遺跡之一,卻無半分蒼涼感。她的熱鬧繁華不僅僅是因為旅游業,更因為當地人的生活氛圍:幾個世紀以來,三千多人居住在宮殿附近的民居里,古代與現代,就這樣不動聲色地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