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楊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要遵循科學規律,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相關配套改革,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膽創新。都勻在定位自身城市發展時如何彰顯地方特色?
王建忠:都勻是貴州省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南地區出海重要交通樞紐,黔中經濟區五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勻是黔南發展的“火車頭”,距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僅78公里,與貴陽“半小時交通經濟圈”、與珠三角城市群“四小時交通經濟圈”逐步形成,具有承接沿海城市產業轉移的有利條件。
當前,都勻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新發展理念”,突出發展優先、生態優先和民生優先,深入實施工業強市、城鎮化帶動、“一圈兩翼”發展三大主戰略,力爭在創建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范區中走前列、作表率,圍繞建成國家多民族創新發展示范區、貴州南部中心城市及現代產業發展集聚區的發展定位,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都市進程,奮力把都勻建設成為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協同進步、民族文化繁榮、生態優勢突出、民主法治健全、人民幸福安康的美麗城市。
:貴州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扶貧思想,深刻領會“扶貧開發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任務”等十個重要論述。就都勻市而言,如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王建忠:一城多鄉是都勻的特點,城市和鄉村之間怎么做到自然和諧的過渡,并形成一幅和諧畫卷?我認為城鄉融合就是要打破城市和農村發展的壁壘,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生產力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合理分布、協調發展,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比如都勻正在實施的老城區、經濟開發區和各中心城鎮帶動周邊多個村莊聯動發展的“1+N”模式,統籌建設城鎮和周邊農村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布局現代農業園及山地高效農業,優化產業園區布局,重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一批精品景區,加快發展鄉村旅游業;引進東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產業,以產業帶動農民就業,變農民為產業工人,變周邊村莊為社區,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
:棚戶區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都勻推進棚戶區改造有何現實意義?預期的目標是什么?
王建忠:都勻市曾有十幾個棚戶區,路面坑洼不平,街巷狹窄擁堵,基礎設施滯后,居住條件較差,安全隱患也很突出,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通過棚戶區改造,“十二五”期間,都勻城區面積從過去的24平方公里擴容至68平方公里,先后榮獲2015年度、2017年度“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在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我們以棚戶區改造為抓手,著力提升城市品質。按照計劃,2018年至2020年都勻將實施9個棚戶區(其中,都勻市8個,經開區1個)改造項目。根據每個棚戶區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因地制宜,規劃打造金融、辦公、商業、居住、人文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城市區域。

都勻堅持以城鎮化集中安置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時期,將實施2990戶12393人易地扶貧搬遷。圖為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王建忠(前右二)和都勻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右一)在都勻易地扶貧安置點了解建設情況。(文勇 / 攝)
預計到2020年,都勻市常住總人口達7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2萬人,城鎮化率達74.2%。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總量達到260億元左右;中心城鎮大擴容,全面完成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任務,構建山地特色新型城鎮體系,基本形成適應“雙百”城市(面積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體系;生態建設大拓展,完成主體功能區布局,綠色低碳生態體系基本形成,國家公園城市、水生態文明城市、環境模范城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取得突出成效;民生福祉大改善,農業農村大投入、大規劃、大建設、大變樣,農村貧困人口按國家現行標準全部脫貧。:棚戶區改造涉及“拆、建、管”各個環節,如何做到有效銜接和保障?
王建忠: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在市級層面,都勻成立了“124”(一大,即黨的建設工作;二急,即脫貧攻堅工作、2019年承辦黔南州旅發大會籌備工作;四重,即城建和棚改工作、園區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工作、2020年承辦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建設工作、服務開發區建設管理工作)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組建7個工作專班,城建和棚改屬于“四重”之一。
通過分類施策做到有的放矢。分別針對棚戶區改造城中村農民、易地移民搬遷農民、本市在城區和集鎮區租房的農民工、外來人員和返鄉農民工落戶都勻制定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提高市民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通過融合發展做到共融共生。一是“新型城鎮化+脫貧攻堅”,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實現“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的就地就近城鎮化;二是“新型城鎮化+雙創”,建立都勻市農民工創業園,出臺《都勻市創業獎勵補貼實施辦法》等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文件,吸引外來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創新創造。
通過搞好配套做到穩住轉戶。都勻不僅制定了《都勻市外來經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義務教育管理辦法》《都勻市住房保障配套政策措施》等公共服務配套政策文件,還通過項目建設解決城市中“看病難”“上學難”“出行難”“活動難”等問題,保障各類新增市民進得來、住得下、能發展。
:都勻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力爭通過五年努力,讓都勻更加富有實力、充滿活力、獨具魅力,在國內更有影響力。
王建忠:在新形勢下推進城鎮化,肯定不能像過去那樣大拆大建和大規模房地產開發,必須選擇一種新的城鎮化模式。
特色品牌的城鎮化。每一個城鎮都應該有特色的產業、特色的品牌,這樣才能形成競爭力,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都勻以“都勻毛尖”獨有的資源稟賦和自然優勢,構建起具有都勻色彩的產業體系;同時大力培育以毛尖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綠色文化、三線文化為特色的劍江文化,塑造都市文化品牌。
集群的城鎮化。城鎮化像產業集群一樣,發展城市群、城市帶、城市圈,只有通過集群的城鎮化,才能促進城市之間的分工協作,提高整個城市體系的運行效率,達到優化資源配置、保護環境的效果。從“大都勻”建設,到“泛都勻”經濟圈構建,再到“都勻”變“都市”戰略定位,都體現了這種理念。
智慧的城鎮化。建設物聯網、互聯網,通過推進智慧城鎮化的建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早在2015年11月,都勻就編制了《云上都勻智慧城市總體規劃》,如今“云上都勻”“政務110”“多規合一信息化”“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大數據應用平臺已在都勻有了很好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