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邱勝
都勻市按照道法自然、生態優先的原則,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了“園城合一”的產城融合格局,呈現出“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美好畫面。
從都勻出發,沿210國道向南行駛30公里便到墨沖鎮,全鎮坐落在墨沖河彎曲成的一個“U”字型里。
“點成景,線成蔭,面成林”,隔著河岸遠望,兩旁的居民樓掩蔭在綠樹叢林間,形成一道水韻山地新城。
“墨沖鎮按照‘做優示范城鎮、做美精品農村、做強特色產業、做實脫貧攻堅’,城鎮化格局日益明顯。”都勻市墨沖鎮黨委書記胡安賢說,墨沖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提升著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都勻,城鎮宜居宜游宜業,鄉村農業產業興旺,越來越多的農民享受到完善的公共配套,過起城里人的生活,城鄉融合步伐加快。
“搬出去,找不到工作怎么辦?”從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翁降村搬到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區時,居民韋佩鼎一臉迷茫。
“搬得出、穩得住、會發展、能致富。”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王建忠說,都勻要以就業和增收為核心,以改變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為主線,讓搬進城來的百姓安居樂業,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不久后,韋佩鼎被安排在一家出租車公司上班,負責公司一些雜活。
“每天早上8點去公司上班,下午6點回來,作息時間很規律,收入穩定。”韋佩鼎說。下一步,他打算學習駕駛技術,為公司開出租車。
6月27日,在墨沖鎮易地扶貧搬遷第二批分房儀式上,家住沙寨村上兔場組的村民王欽軒分得了一套102平方米的房子?!胺孔尤糠鬯⒑昧?,等下個月買齊家具,就可以舉家搬進去?!蓖鯕J軒說,政府已經提前幫我安排好工作,在一家材料公司做藤椅,做好后,公司會收購。
在毛尖鎮,黨委政府積極組織搬遷群眾參加各種技能培訓,通過培訓,為85戶搬遷農戶實現就近務工。
毛尖鎮擺桑村村民高良金學到蜜蜂飼養技術后,也開始嘗試著養蜂,他說:“養了10箱蜂,年產蜂蜜260斤左右,年收入大約2萬元?!?/p>
“目前,都勻已完成易地移民搬遷1280戶5316人,未來還將繼續按照‘以崗定搬、以產定搬’模式,確保搬遷人員安居樂業?!倍紕蚴蟹鲐氶_發局社會扶貧科科長徐運濤說。
為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都勻市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實施保障性住房,改善軍民住房條件,圓了千萬棚戶區家庭的“安居夢”。
“危房”變“新房”,“憂居”變“宜居”,家住墨沖鎮墨沖村的村民羅德芬深有感觸:“以前,每逢下雨,出門一腳泥,屋漏是常有的事。現在,住進新房,不僅安全,房前屋后有綠化,心情也舒暢?!?/p>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
在墨沖鎮,名聲在外的紫色長茄無疑是這里農業產業的靚麗名片。
“一畝地種400多棵茄子,一棵能產五六十斤,畝產可達0.75萬公斤,按照1公斤賣1.6元計,每畝可達1.2萬元。”墨沖鎮黨委委員、良畝片區中心主任胡德霜說,蔬菜基地解決800余人就近務工,人均全年可增加收入14000元。
“不僅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步伐,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互促共進,還要用特色產業統籌城鄉發展,走出一條城鄉融合的創新之路?!倍紕蚴形睍?、市長鄧忠學說。

都勻市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圖為都勻新建的文化館。(謝澤華 / 攝)
今年6月,一群游客由重慶自駕到毛尖鎮螺絲殼山茶園,體驗布依族婚俗的淳樸、感受祭茶神儀式的神秘、享受布依飯菜美味。
“遠離鬧市來到這里,體驗了一場茶旅結合的清心之旅。”來自重慶沙坪壩區的游客張靜說。
在都勻市,越來越多合作社像螺絲殼山茶園一樣走上了茶旅融合發展新路,茶旅融合正“遍地開花”。除了茶產業,都勻市根據地方特色布局產業,一二三產穩步推進:
在農業產業方面,都勻市將按照“553311”模式布局農業產業,發展5萬畝刺梨、5萬畝?;ú?、30萬畝茶葉、30萬頭生豬、10萬畝次蔬菜、100萬羽家禽,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工業產業方面,都勻市加快布局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農產品精深加工、物流基地、綠色食品等工業產業體系。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都勻市將大健康、旅游等產業有機結合,走出一條旅游發展新路。
如今,都勻已構建起集生產、加工、經營為一體的農村一二三產融合體系,鄉村產業發展蹄疾步穩。
行走在都勻城鄉之間,一步一景,步移景換。
“顯山、露水、透綠”,在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中,都勻依山就勢、傍河就景、錯落有致,打造自然山水為一體的生態山地城鎮;實施美麗鄉村“百村大戰”和百鄉千村“小康示范工程”,讓每一個村落都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公園多了,路也修寬了,都勻的鄉村顏值越來越高?!?0歲的趙發從“都市楊柳”移民新村坐車到都勻時忍不住感慨。
墨沖鎮將基礎設施“聯”起來、公共服務“合”起來,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已形成集廣場、公園、商業街、文化中心、雨污分流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為一體的多元化民族小鎮。
走進墨沖鎮布依文化城,一棟棟黃白相間的布依風格建筑鱗次櫛比,由瀝青鋪成的道路干凈整潔,廣場、跑道、路燈隨處可見。
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改善后,墨沖鎮退休職工周遠霞的生活也發生改變。
每天下午,周遠霞便會邀約三五個好友一起到墨沖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練習舞蹈。周遠霞說:“那里有專業的舞蹈老師教我們練舞蹈,現在,我會跳好幾種舞蹈。一到晚上,我和朋友們就去鎮上廣場跳舞,很充實?!?/p>
在都勻,人居環境改造帶來的成效可圈可點:
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平浪鎮、毛尖鎮成為國家衛生鄉鎮,歸蘭鄉榔木寨入選全國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墨沖鎮良田壩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村。
都勻重塑“綠”之魂,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10+N”計劃,打造出“都市楊柳”移民新村、墨沖“布依城”毛尖風情小鎮等特色小城鎮,朱紫寨、包陽村等民族村寨,充分展現山、水、茶、橋元素與多民族文化。
目前,都勻市按照道法自然、生態優先的原則,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了“園城合一”的產城融合格局,呈現出“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美好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