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韋倩
都勻乘著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東風”,將社會治理與大數據有機結合,創新城市治理模式,讓群眾共享改革紅利,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建設的社會治理樣本。
“您好!這里是黔南州‘政務110’平臺,請問有什么能幫助您?”
“請幫我查詢我的養老保險繳納情況。”
“好的,請稍候。”
這是6月27日,記者在位于都勻市的黔南州“政務110”服務中心所見的場景。
隨著都勻市城鎮化面積的不斷擴大,城鎮人口也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都勻市以“云上都勻”為依托,搭建起“政務110”服務平臺,從群眾關心的“小事”“難事”“實事”做起,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全面推進“幸福都勻、平安都勻”建設。
平臺與全市54個行政部門、10個中心形成聯動機制,建立應急預案,設辦事指南和政策咨詢。群眾可通過熱線電話、政府網站、微信、微博、手機APP等方式報警求助,反映訴求及政務咨詢。
“我們明確規定,一旦接到群眾的相關訴求,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按部門職責推送任務單:屬于警務類的,快速接轉到公安機關指揮中心及一線民警,進入快速接警處警流程;屬于其他部門的,快速推送到每日值班人員手機APP,值班人員及時簽收處置;屬于咨詢類的,可以通過政策指南進行解答。”黔南州“政務110”平臺組長王珊介紹。
“部門值班員必須在15分鐘內受理,超時30分鐘平臺可自動通過催辦短信推送到部門主要領導,超1小時推送到市分管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倒逼部門履職。并將超時簽收、超時反饋等納入目標考核。”王珊說,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各個部門的辦事效率。
今年5月,都勻市“政務110”平臺對于群眾訴求的簽收率是99.91%,反饋率98.63%,辦結率91.85%,群眾滿意率91.45%。2017年,都勻“政務110”有效解決群眾訴求還被評選為年度貴州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
“‘政務110’平臺自2017年10月建立以來,群眾安全感大大提升,現在都勻群眾一有事想到的就是打110,大事小事都能解決。”都勻市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吳光丕說。
在都勻市綜合執法局,大廳里的一塊大屏幕格外顯眼,這是都勻市綜合執法局的指揮中心。
“我們在全市重要的卡口、公園、公路等重要場所安裝了500多個攝像頭,加上公安的天網系統,總共有3600余個。通過這塊大屏幕滾動播放,實時監控各個區域的最新動態,一旦發現違反城市管理的行為,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都勻市綜合執法局指揮中心副主任李卓介紹。
適應于新型城鎮建設需要,都勻市投資200多萬元,建設都勻市城管綜合執法指揮中心。截至今年5月15日,指揮中心累計產生數據63萬條,共約談提醒370人次,制定整改措施206條,整改落實率100%,真正實現“你呼我應”。
近年來,都勻市綜合執法局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利用網絡、通訊、信息集成等技術,將現有的城市管理執法、園林綠化、環衛保潔、燃氣監控、渣土車運行等管理信息系統集成到數字化管理中心,真正實現了城市管理智能化。
建立起完善的城市管理基礎數據,包括地理信息、部件信息、單元網格信息、工地信息、商鋪店面信息等,為政府及各所屬部門提供基礎電子地圖、專業數據地理化存儲、地圖化顯示及以空間位置為索引的專業數據綜合查詢、分析和輔助決策等服務。
“城管工作多而雜,運用大數據手段大大提升了我們的工作效率。”都勻市綜合執法局特勤中隊副中隊長陳泓陶告訴記者,目前全市60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點配備了73臺數字化對講系統,通過指揮中心平臺統一調度,將城市主要集中問題分時段進行科學管控,實現上下聯動,點面連線,反應迅速。
智慧城管平臺投入使用以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完成了19500多組路燈及2500多顆行道樹燈的日常維護維修,全年全市亮燈率達到99%以上;維護清理漏水孔3616個,更換漏水板179套,更換井蓋91套,清掏排污溝2800米,清運污泥雜物900方,修復瀝青路面面積10018.15平方米;整治糾正占道經營370余處,清理726個流動攤點;有效管護城區綠化總面積542.06公頃。

都勻將社會治理與大數據有機結合,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圖為都勻市大龍大道。(盧桃 / 攝)
都勻市文峰辦事處龍潭社區是都勻市最大的社區,總共能容納4萬余人,目前已入住1萬余人。
按照“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的要求,都勻市創建社區網格化管理,把社區居民分成若干個小版塊,分化服務,并創新推出兩委委員、民生監督員等到網格擔任網格員的工作機制,確保“一格一員”落實到位。
“我現在專門負責一個網格,只需要把這個區域內的群眾服務好就可以了,不再像以前一樣面對的是又多又雜的事。”龍潭社區一位網格員告訴記者,這樣拉近了網格員與居民的關系,工作開展起來也更加順利。
龍潭社區還設置民情日記模塊,要求網格員對重點人群,不定期走訪排查,運用平臺對工作情況統計分析,作為考核依據。通過獎懲機制,促使網格員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處理問題,實現了矛盾糾紛發現在先、處置在前,事件不發生,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同時,社區將辦證須知等民生服務內容添加在教育宣傳版塊,群眾關注平臺微信公眾號即可查看,方便又快捷。
下一步,龍潭社區將引進國內先進的網絡信息公司,為社區居民配備人臉識別系統、電控鎖、停車場道閘等設備。針對老年人,還將引進智能家居,全面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
“整合天網系統,與‘拆窗架網’工程共同實施,我們把龍潭社區作為試點,推動大數據與社區管理相結合,運用人工智能服務社區居民,試點完成后將在全市進行推廣應用。”吳光丕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