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孟錦群

文化和景觀深度融合,讓旅游更有詩意、更有溫度、更有特色。圖為位于沙灘的黎庶昌故居。(胡志剛/攝)
在新蒲新區,詩和遠方同在,畫與美景相伴。
“歐洲5年,游歷10國,寫成《西洋雜志》。如果不是實地觀光、旅游,很難想象,被稱為清代黔北‘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黎庶昌,來自偏遠的小山村。”參觀了位于新蒲新區新舟鎮沙灘村黎庶昌故居后,游客李其堯發出這樣的感慨。
黔北文化看沙灘。事實上,黎庶昌只是沙灘村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從乾嘉至清末民初的一百多年間,這里涌現了以鄭珍、莫友芝、黎庶昌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學家、外交家、詩人和學者。他們著述豐碩,影響廣泛,不僅在貴州文化發展史上是個奇跡,在全國文化史上也不多見。
旅游離不開文化的體驗,文化離不開旅游的承載。
新蒲新區深度探索挖掘多元文化內涵,形成以沙灘文化為核心,土司文化、鄉土文化、軍旅文化多元化發展、有機融合的地域文化品牌,實現了從淺層相加轉向深度相融,讓“文化+旅游”更有詩意、更有溫度、更有特色。
“新蒲新區作為沙灘文化的所在地,保護和傳承沙灘文化義不容辭。”新蒲新區教育文化科技局文物管理所所長鄭小波說,“在保護方面,我們不斷充實藏品的數量,豐富沙灘文化的內涵;在傳承方面,我們開展了沙灘文化進校園以及一些研討會等,對沙灘文化進行弘揚和傳承”。
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優勢就是旅游的特色。據新蒲新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曾永娜介紹,新蒲新區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影響較大的有沙灘文化、李家寨古軍事城堡、楊氏土司墓等。
“這些景點好比一顆顆珍珠,只有把它串起來才能成為光彩奪目的項鏈。”曾永娜表示,新區以尊重歷史、留下鄉愁、傳承文脈、彰顯特色為原則,努力修舊如舊,爭取把最美的“項鏈”呈現給觀眾。通過挖掘、研究、宣傳,在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同時,也展示了新蒲新區旅游產業的文化魅力。
目前,總投資10億元的沙灘文化旅游景區規劃面積2.29平方公里,沙灘老街、禹門老街房屋包裝改造正在加緊建設;游客服務中心、電瓶車道、人行棧道、自行車道、覽江閣、沙灘村牌坊以及濕地公園、櫻花走廊、萬國花園等景觀正在進行集中打造;沙灘八景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李家寨是古鹽道仁懷、綦江口岸匯入遵義、進入湖南的必經之路,因其險要關隘被譽為遵義東大門。遠在南宋時期,播州土司楊氏就在此修建屯堡,以抵抗蒙古大軍。清咸豐、同治年間,遵義朱明月軍興,李家寨人曾再次大興土木,加固屯堡。如今,當年的軍事遺跡仍依稀可見。
在遵義,除了先前已經發現的以楊粲墓為代表的楊氏土司墓葬外,2013年,又在新蒲新區發現了第14世土司楊介夫婦墓和第22世土司楊鏗夫婦墓。據專家考證,在墓葬群范圍內,還有通道、水源、城墻、軍營、民居、磚窯、碾坊、月室等設施及疑為土司古軍事遺址。
下一步,新蒲新區將以沙灘文化、播州文化為基礎,打造黎庶昌故居、李家寨、土司墓葬、“三線建設文化”等高品位的人文旅游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