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李思瑾
今年4月,貴州省全面啟動實施森林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建設1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60個省級森林城市、100個森林小鎮、1000個森林村寨、10000戶森林人家。
“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美麗中國”的生動描述,道出了人民的心聲。
早在2004年,貴陽市就成為中國首座“國家森林城市”。2010年,遵義市又獲此殊榮。作為國家級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不斷推動森林城市創建,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為百姓營造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家園。
凱里市民周阿姨退休快十年了,每天晨起都會和老伴一起到附近廣場健身,還時常約上三兩好友去公園里唱歌、打太極、登山,“我們這兒空氣很好,風景很美。登上小高山俯瞰凱里,城市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大片大片的綠色擁抱著建筑。”
和周阿姨同小區的張先生習慣下班后換上輕便的運動服,在小區里跑幾圈,“我以前常去健身房,自從家附近修好了慢行綠道后,我發現在綠道上跑步要比在跑步機上更有意思。”
“出門500米見綠”是凱里市對市民的承諾。凱里市拆除城區主次干道兩側的圍墻、敞篷、活動房、臨時門面,綠化城區裸露山體,規劃建綠、就地增綠、拆圍透綠。
2015年,凱里成為“貴州省森林城市”,同年,又獲國家林業局批復創建國家森林城市。2017年9月,《凱里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通過省級專家評審。
“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要求,城市森林覆蓋率南方城市達到3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平方米以上,而凱里市森林覆蓋率達55.94%,人均公園綠地13.98平方米。” 凱里市農林扶貧工作局局長劉洋告訴記者,凱里市各項生態建設工程中重點向水庫、公路、鐵路兩旁傾斜,水岸平均綠化率達82.1%,公路綠化率達96.0%,并堅持綠化與道路建設同步,以鄉土、適生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注重植物品種造型、色彩搭配,力求一街一景致、一路一特色,如今凱里市的道路綠化基本上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林蔭路系統。
9年前,龍云模從天柱縣嫁到凱里市爐山鎮,一進洛棉村,路面坑洼,屋子老舊,污水橫流、垃圾亂堆。二十歲出頭的姑娘有些發愁:這樣的環境里,一輩子要怎么過呢。
今年6月,天氣轉熱,爐山鎮洛棉村荷花開了,田田荷葉中,朵朵粉色、白色的荷花,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6月29日,龍云模招呼完前來吃飯的客人,逗著剛過百天的二女兒,笑著說:“洛棉村現在大變樣了。春天滿山開滿桃花、梨花,像仙境一樣;夏天沿著小路走入荷田,就像走進了畫里;冬天梅花開,和雪一樣美麗。”
爐山鎮洛棉村由原新山、尖坡、洛棉三村合并而成,8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村寨,聚居著苗、仫佬、漢等民族。當地山高坡陡、海拔落差大,耕地面積少。過去,村民們種玉米、水稻等傳統作物,增收難。
2016年,洛棉村將流轉出來的168畝山坡種上了桃樹和李子樹。來年春天,村民看到曾經的荒山變成了花園,都動了心。
2017年4月,洛棉村桃李荷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500多戶村民加入,除了土地流轉費、盈利分紅,村民平日里還可在合作社務工賺錢。“我們雇傭村民在經果林里修枝、除草、疏果,在荷田里抽水、養魚。去年共計發放268萬元務工費。”洛棉村駐村書記潘年新說。
“目前,我們已經退耕還林2000畝,種下桃、李樹,且采用大樹栽植,頭一年就可掛果。”爐山鎮黨委書記周密站在洛棉河邊,指著對面的那座山說:“爐山鎮森林覆蓋率達60%,利用好洛棉村的一山(環谷山)、一河(洛棉河)、兩田(稻田、荷田),讓村莊更美、百姓更富。”
6月29日一大早,黎平縣的石先生駕車帶著一家人前往錦屏縣敦寨鎮雷屯村游玩。
雷屯村是一個三面環水的村子,亮江由南至北繞村而流,有六個沙洲點綴,大小各異,低平和緩,洲上綠草成茵,沙洲與沙洲之間由“百步橋”連接。一個小時后,石先生在沙洲上搭起了帳篷,妻子陪著小女兒在一旁看著一群鵝從草地下到水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沙洲上還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黃牛在吃草、歇息。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村里有一百多頭黃牛,他們踩踏、吃草是對沙洲的天然養護。”
走進村子,徽派建筑風格的房屋與苗侗風格建筑相互交錯,田壟整齊、菜畦蔥綠。雷屯村村支書楊通吉給記者介紹:“雷屯是蔬菜之鄉,一季糧,三季蔬,四季都有好收入。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8000多元。”
“在外務工多年,最終我還是回來了。”2016年,村民朱翔回到村里,在亮江邊流轉了80畝土地,種上了桃樹、李樹。下一步還將完善木質棧道、森林小屋等旅游設施。
記者走入一村民院壩,院子里向日葵、三角梅開得正盛,走進屋舍,窗外綠樹成蔭,不遠處就是環繞雷屯寨的亮江河與水中沙洲,美如圖畫。
“村里共有200多棵古樹,我們都掛有保護牌子,寫明樹種、大致年份,提醒村民們要保護好。” 楊通吉說,“我們還安排村民們在自己庭院里種植香樟樹和桂花樹。房前屋后樹成蔭、庭內庭外花飄香。”

優美的自然風光,讓錦屏縣敦寨鎮雷屯村成為周邊地區群眾度假的好去處。(錦屏縣委宣傳部供圖)
鏈接
今年4月,貴州省全面啟動實施森林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建設1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60個省級森林城市。實施森林進城綠化工程,大幅增加城區綠量,大力建設城市綠廊,推動森林融入城市,推進城區見縫插綠、拆違建綠、拆墻透綠,建設1000個大中小微型森林公園,使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
建設100個森林小鎮。實施森林鄉村美化工程,根據森林、濕地、綠地等生態資源稟賦,統籌鄉鎮規劃建設與山水林田湖草布局,大力建設村鎮公園,集中打造100個森林覆蓋率高、生態品質好、宜居宜游的旅游型、康養型、生態文化型森林小鎮。
建設1000個森林村寨。傳承鄉村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風貌,開展“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森林村寨建設。大力推進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綠化,大量栽種群眾喜愛的鄉土樹種,建設一批“村在林中環境美,林在村中生活美”的森林村寨。
建設10000戶森林人家。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新民居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積極引導群眾在房前屋后栽花種樹,綠化美化庭院,鼓勵集體、個人、專業合作社、經營戶等建設森林人家,發展鄉村旅游,振興鄉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