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施輝相
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踐行以學生“關懷工程”為中心的科學管理理念,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充沛的資源,為培養“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社會”的“應用型、技能型、服務型”中高級專業醫藥技術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遵義醫專”)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公辦學校,于2015年1月整體搬遷至新蒲新區大學城辦學,占地面積1394畝,有全日制在校高職生13000余人。
自成立以來,遵義醫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借助貴州省發展“大健康、大醫藥”之勢,堅持以內涵發展為基調,人才培養為核心,與遵義紅色文化相結合,厚植“重立德樹人、育醫者仁心”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入推進新形勢下學校學生“關懷工程”。
校園環境建設是一所高校獨有的精神風貌,對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遵義醫專依托遵義紅色文化資源,將人文環境建設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突出“鑄就紅醫之魂、培育醫者仁心”的工作主線,著力打造“杏林紅”文化精神內涵。
走進學校拱形北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以黔北民居為基本風格的紅磚白粉墻、青瓦頂校園建筑設計,將遵義會議會址的弧形窗、回廊、紅墻等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整個建筑集現代、古典、生態、人文為一體,處處都散發著學校傳承和發揚醫學人文的辦學理念。
在這種理念支撐下,護理系將紅軍衛生員對百姓的關愛精神與“人道、博愛、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相結合,每年組織開展紀念5.12國際護士節暨護士生授帽儀式活動;醫技系開展“雷鋒月”活動,傳承了中醫傳統的“師帶徒”儀式;藥學系成立了“中草藥”協會,在老師的指導下采集、制作中草藥標本;醫學技術系開展“黨員進宿舍”活動,與學生面對面談心,引導他們真正領會人文精神的內涵……
遵義醫專擁有面積1400平方米的校史館、900平方米的生命科技館、900平方米的中藥標本館。校史館內七個展廳充分展示了學校辦學成就和發展歷程;生命科技館按人體系統解剖分為8大展區,館內存有顯示清晰的實體標本2000余件,全方位、多層次揭示人體奧秘、探索生命規律;中藥標本館內的中醫藥發展簡史長廊和師生共同制作的中草藥標本,是藥學系各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的平臺,也是中醫藥教學、科研、文化傳播及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
“學校將參觀校史館作為新生入校的第一課,讓學生對學校的整體概況、校訓精神、歷史沿革有全面、直觀的認識。”遵義醫專黨委書記孫逐說,與此同時,學校還利用生命科技館和中藥標本館,讓學生對生命有關懷敬畏之心。
遵義醫專西門一側是一片平坦寬闊的體育運動區,田徑場、體育館、風雨操場、游泳池、室內健身館等各種運動場所與教學區、生活區形成三角服務關系,為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提供了便利。
在關懷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學校也時刻關懷學生的心理健康。近10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功能齊全,團體活動、自信工作坊、情感工作坊……各種活動豐富多彩。學校率先在高職高專設立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培訓心理委員近800人(次),編印了心理委員工作手冊,實施同輩督導;指導班級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心理健康協會開展講座、讀書會等70余次,受益學生7000余人(次);完成了300余人(次)的心理咨詢。咨詢中心老師咨詢案例文章《中國社區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十八)——偏執型人格障礙》在核心期刊《中國全科醫學》上發表。
同時,為了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學校專門設立了清真食堂,滿足有清真飲食習慣少數民族學生的需要,體現學校無微不至的關懷。
為了進一步提高服務師生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遵義醫專專門在學生服務中心成立了校領導接待室,學校領導間周輪流到此傾聽學生意見,現場辦理學生反映的問題,做到交流溝通“面對面”、解決問題“實打實”、推進發展“心連心”。
為關懷貧困學生,學校建立了校內貧困生數據庫,設置勤工儉學崗位128個,近四年支出180余萬元、提供學生助學服務500人(次),足額提取學校學費收入的10%用于學生資助工作,共有13990人獲得國家助學貸款,貸款總額6905萬余元。
此外,學校還在學生資助中心成立國家獎助金工作評審小組,公平、公正、公開地做好“獎貸助、勤補免”工作,讓國家的各項資助資金實現專款專用。2017年在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之外發放校內助學金30萬元,發放返鄉補助5萬元。

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修建的體育運動區與教學區、生活區形成三角服務關系,為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提供了便利。圖為學校足球場。(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供圖)
遵義醫專切實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推動學生“關懷工程”建設與網絡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守護好學子們學醫路上的網絡“精神家園”。
全面開啟“互聯網+思政教育”新模式,全面試行“到夢空間”“第二課堂成績單”APP工作,在全國第一期學校共青團工作研究培訓班作交流發言;2018年3月啟動“易班”建設,已創建33個機構群、70多個班級公眾號平臺,4100名學生注冊認證;開通“學習十九大”“亮盆景樹風景”“青春遵醫專”“輔導員網絡學院”“心靈驛站”等應用平臺;“兩微一端”微信訂閱號開設“見字如面”“最美醫專人”等專欄,得到14500人(次)的關注。
學校還緊跟時代步伐,在校園網主頁上設置了VR全景導航,方便學生和社會對學校進行全面了解,這在遵義的高職院校中是唯一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大力建設思政實踐教育基地,將道真自治縣大鎮文家壩村、習水縣青杠坡村精準幫扶點作為思政實踐基地試點。遵義醫專還是全國無償獻血先進促進獎單位,近四年在校學生每年獻血量超過60萬毫升,有721名學生獲得遵義市“無償獻血公益獎學金”,用行動踐行了醫者仁心。
為幫助學生就業,遵義醫專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和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機構,狠抓落實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緊盯就業市場,開設專場就業指導講座,到省外考察用人單位,與市區內及各縣(市)各大醫院建立就業信息平臺,舉辦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與上海和孝養老集團合辦“健康管理與服務”定制班,與貴州一樹藥業合辦“店長訂制班”,在遵義市“眾創空間”建立創業平臺,不斷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學生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遵義醫專踐行以學生“關懷工程”為中心的科學管理理念,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充沛的資源,盡可能地滿足學生接受優質教育服務的需求,使學生可以自由全面的發展,為培養“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社會”的“應用型、技能型、服務型”中高級專業醫藥技術人才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