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購買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可在收入6%(最高不超過每年1.2萬元)的規定額度內稅前扣除,也就是說該額度內購買合格養老保險產品的保費可在扣除個人所得稅前繳納。保險機構為參保者建立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投資收益在繳費期間無需納稅。參保者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時,對其養老賬戶資金的25%部分予以免稅,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稅率繳納所得稅,即在領取階段綜合采取7.5%的稅率。
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參保者進行估算。下表中第一欄為稅前月收入,其中2420元和7132元分別是2017年上海市最低工資標準和平均社會工資?;谖覈~累進稅率的個人所得稅扣除方法,第三列和第四列分別給出所適用的稅率和個人所得稅扣除額。第五列給出可延稅養老保險繳費額,即收入16667以下的,按照6%繳費,超過的則一律按每月1000元繳費。第七列和第八列給出扣除養老保險繳費后所適用的稅率和個人所得稅繳納額。最后一列為每月的延稅額度,即在繳費期免于納稅的額度??梢?,稅收延遲效果隨著收入的提高而增加。首先,收入水平越高,則可稅前扣除的養老保險繳費額度越高,同時基于超額累進稅率,適用的稅率也較高,因此節稅幅度越高。其次,扣除養老保險繳費后,可能會降低所適用的個稅稅率。如月收入1萬元的情況,不參保稅延型養老保險的適用稅率為20%,參保后隨著稅前扣除600元養老保險費,個稅稅率降低為10%,進一步增大了延稅效應。
每個月幾十到幾百的延稅數額,日積月累,到退休時達到的總延稅額度將十分可觀。假設按照4.5%的利率,不考慮工資增長等因素,月收入16667元和30000元的參保者30年的總延稅額度將分別達到18.7萬元和35.6萬元。
在領取階段,所有參保者按照一刀切的7.5%的共同稅率納稅,加劇了不同收入群體間的稅收優惠差距。月收入5000以下的低收入群體在累積階段適用的稅率為3%,即這部分本應按3%納稅的養老保險繳費,到領取階段卻要按7.5%的稅率納稅,不僅沒有節稅,反而大大增加了納稅成本。而適用較高稅率的高收入群體,則顯然將獲得極大的節稅效應。經我們測算,在4.5%的利率假設下, 月收入5000元的參保者,30年繳費期后,領取養老金時多繳納的稅額約1萬元。而月收入16667元和30000元的參保者,少繳納的稅款在退休時的價值將分別達到13萬元及30萬元。

不同收入水平下稅延養老保險延稅額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