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寧艷陽
十多年前,國內藥物經濟學還是個小眾話題,相關研究少,且主要集中于國外藥物經濟學思路、方法的介紹和引入。如今,我國藥物經濟學在藥物一致性評價、藥品定價、醫保目錄調整、藥品談判等政策領域的應用正在快速增加。近日,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醫療保障專業委員會和《健康報》社、《中國衛生》雜志社聯合舉辦“藥物經濟學應用與發展座談會”,來自衛生健康、醫保、臨床醫學、疾控、經濟等方面的行政官員和專家共聚一堂,探討藥物經濟學在中國的行進方向。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提出,過去20年間的各類統計指標表明,我國藥品行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行業。但是醫藥費用與健康成本的增長也非常迅猛,其中藥物供應與藥物使用不當是重要原因之一。近期,包括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藥在境內上市審批、強化短缺藥品供應保障、落實高價藥品降價措施、激勵藥品創新和仿制、完善醫保準入機制和價格談判機制等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密集出臺,表明國務院已經發出明確信號,“新一輪醫藥降費的窗口期正在到來”。此時,借助藥物經濟學的方法、理論,可以有效化解醫療費用與健康成本急速攀升的困局,使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用。
《健康報》社總編輯、《中國衛生》雜志編委周冰介紹,藥物經濟學作為政策制定和調整的科學決策工具,已經并將持續為醫保目錄調整、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談判等改革舉措提供工具、方法論和決策依據。此外,藥物經濟學在促進合理用藥中也有關鍵作用。
今年5月,第23屆國際藥物經濟學與結果研究大會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召開,來自70多個國家的3741位研究人員、政策決定者、醫療機構管理者和企業界人士參會,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葉露教授介紹了此次大會的最新進展。她說,大會主題為“真實世界證據、數字化健康以及衛生決策的新場景”,今后國際藥物經濟學研究將更加側重于醫藥衛生服務未來的新方向、更加側重于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研究、突出病人與醫務人員的交流與互動。
2017年,36個治療重特大疾病的新藥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談判程序中明確要求申報企業提供藥品的藥物經濟學評價報告。“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動作,如果說以往藥物經濟學的研究都是在象牙塔里進行,那么現在已經逐步落地在實際應用中,對于廣大藥物經濟學研究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消息。”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副院長丁錦希認為,未來,創新藥、特別是高值專利藥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將成為常態化路徑,藥物經濟學評價報告將成為療效、成本效益甚至是預算影響分析的重要評判依據。
復旦大學外事處處長陳文說,藥物經濟學包含兩層含義。微觀層面上是一種技術方法,通過用一些標準的、規范的評價方法和尺度去比較不同藥物治療方案之間的成本效果或者性價比。宏觀層面的藥物經濟學更多關注政策制定,通過應用藥物經濟學、衛生經濟學的理念更好地指導政策的制定和發展。
陳文認為,在未來的深化醫改、醫保制度調整中,宏觀層面的藥物經濟學應用將更為突出,其中重點涉及3個方面。一是性價比。未來的性價比研究將不單純是技術方法上的成本效果比較,而是更加強調以健康結果為導向的價值研究。二是相對價值。藥物經濟學中非常注重參照值,即做不同產品之間性價比比較時參照的尺度是什么。在確定參照值時不僅要考慮本行業本領域,還應該和其他領域的價格做比較。三是激勵機制。在將來引入醫保支付價格或者支付標準的情況下,如何讓醫療機構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通過集團購買或者其他議價方式降低藥品采購價,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激勵機制。
“當然,藥物經濟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特別是將相關證據應用到政策決策的過程中,還面臨一些障礙?!标愇慕榻B,首先是基礎數據。一方面,缺乏高質量的基礎數據;另一方面,現有數據還不能完全被應用。其次是技術方法的適應性。國際上非常重視對研究結果的評審,經過評審真正符合決策需要的藥物經濟學評價才有意義。這對研究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此外,國內藥物經濟學研究者和評審者的能力跟實際需求相比還是較弱;現有領域大多數處在學術研究階段,用于管理和政策服務的還相對欠缺或者不夠規范。
2018年5月3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掛牌成立。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從藥物經濟學這個重要切口關注整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鄭功成認為,在完善醫保制度的過程中,藥物經濟學能發揮很好的推動作用,甚至在一些環節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比如,加快醫保制度的整合步伐,盡快在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整合,盡早實現用統一的醫保制度覆蓋全民的目標。其前提在于,醫保制度具有更強大的供給功能和更良好的財務穩定性。此外,進一步完善醫保目錄遴選制度,真正實現藥盡其用、用藥有效安全,使有限的醫保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進一步完善醫保支付方式,調動醫藥行業的積極性,抑制過度追逐利潤的行為。進一步完善藥物價格談判機制,保障重特大疾病患者的用藥,推動醫保部門從被動的付費者轉變為主動的投資者,走向自主性的購買。進一步完善醫療行為的職能監管,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達到合理控費的目標。
陳文說,藥物經濟學在將來的政策管理應用中,面臨一個重大的社會背景,即如何平衡協調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未來的醫療衛生領域,要研究如何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判斷哪些政府由著手落實、哪些要讓渡給市場。在涉及市場機制的時候,不僅要關注醫療服務市場、醫療保險市場、上游藥品器械市場,還要關注如何發揮個人作用,因為個人對于健康負有最大的責任,而這一點正好符合市場機制的要求。
“我對國家醫療保障局今后的工作充滿期待?!敝袊こ淘焊痹洪L、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表示,在對藥品、醫療費用的給付問題上,要保持清醒的認識,要設計科學的社會機制來加以應對。一定要遵循醫學規律和經濟規律,理性科學地測量醫療服務流程當中的各項成本,包括藥品、醫療器械的價格以及人力資源成本,防止“米賤傷農,醫賤傷患”,要真正下重力氣把醫生的陽光收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