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 本報記者 張雪婷
“身為人的尊嚴,誰都沒有資格剝奪”,這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015年推薦“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時的用語。然而當日本右翼分子腳踹“慰安婦”銅像10日被曝光后,她卻一直保持沉默。島內人士憤怒質問蔡英文,“到底是中華民國總統還是日本駐臺灣總督?”與蔡英文的冷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島內民眾炙熱的憤慨,以及為此打抱不平的大陸“網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1日表示,希望日方能夠正視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關切,以負責任的態度來妥善處理有關問題,“辱人者必自辱”。
蔡英文仍未出面回應
日本右翼團體“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組織”代表藤井實彥日前腳踹臺南“慰安婦”銅像被曝光,對此島內民間抗議愈演愈烈。11日上午,國民黨多名“立委”與婦女代表身穿黑衣舉行記者會,凸顯此事是爭取“慰安婦”權益中最黑暗的事件。他們除嚴厲譴責日本外,也批評身為臺灣首個女性領導人蔡英文的回避。事件發生以來,任憑島內如何呼喚,蔡英文就是不出面回應,只是在社交平臺曬辦公室照片。臺“總統府”低調表示由“外交部”回應,“外交部”繼10日呼吁理性處理后,11日又輕描淡寫地稱,藤井實彥個人“不夠文明”,但“不希望影響臺日關系全面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天因援助臺灣游客不力而被罵慘的臺“駐日代表”謝長廷11日終于發聲,先表明他一貫的立場是“譴責暴力”,譴責破壞臺日友好的行為,“但藤井的行為不等于日本人,也不等于日本政府”,他還宣稱將此事上綱成政治事件無益于臺日關系。
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11日撰文稱,日本人八田與一的銅像被斷頭,“行政院長”賴清德用日文致歉,12天搶修完成;蔣介石銅像被破壞,靈柩被潑紅漆,寂然無下文。全臺首座“慰安婦”雕像在臺南揭幕時,謝長廷卻提出質疑,擔心引發反日情緒。藤井實彥這一腳,不僅踹在所有臺灣人臉上,更踹在剛剛捐助日本2000萬元新臺幣的臺當局臉上。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11日批評當局稱,口口聲聲要“轉型正義”,卻不敢捍衛臺灣“慰安婦”權益,“請問蔡英文現在到底是中華民國總統還是日本駐臺灣總督?”
那個日本右翼小丑仍然猖狂
藤井實彥所在的“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成立于2013年,“目的為在‘慰安婦問題上捍衛日本的名譽”。該組織10日在臉書刊出藤井的聲明稱,他沒有踢銅像,是因為從日本長時間坐飛機到臺南導致腳麻而做伸展運動,還指“國民黨惡意加工影像,企圖將其發展成外交問題,作為選戰的工具”。對于這樣的借口,臺灣輿論嘲笑稱“連狗都不信的話”。11日,該組織又改口稱正與當事人確認,對公開視頻等進行調査以了解事實,近期將對外說明立場。
藤井對外雖看似“認慫”,迅速將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刪空,但對內卻仍口出狂言,將矛頭指向大陸以及日本國內客觀報道“慰安婦”問題的媒體。臺灣“信傳媒”11日報道稱,藤井向日本《產經新聞》下屬的“zakzak電子報”投稿,表示銅像后方寫著“慰安婦有20萬至40萬”“強征”等字眼,內容與日本右翼勢力一直企圖的“洗白”有很大差異。藤井甚至還在文章中借機詆毀大陸說,在“親日”的臺灣設置“慰安婦”銅像,“背后可能是中國方面的政治宣傳”,企圖阻撓日、美、臺灣的合作。
臺灣很多人咽不下這口氣
民進黨當局對“慰安婦”問題的曖昧態度其實并不令人意外。2016年大選時,蔡英文雖表態“積極和日方交涉,讓上一代受到的委屈得到補償”,但上任后沒有采取任何動作,僅在2017年發文悼念“慰安婦”時說一句,“答應您的事情,我們都有在做”。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辦公室調閱“慰安婦”問題預算發現,“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有一筆預算是協助向日本索償臺籍“慰安婦”受害人的補償費,近3年來卻持續減少。
據了解,國民黨已擬定“慰安婦名譽恢復及賠償條例草案”,若對“慰安婦”銅像有歧視行為者,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臺南市議員謝龍介等人擬對藤井提出毀損訴訟,雖然他已離臺,但“絕不會就此罷休”。“移民署”稱,若有人對日籍人士提出刑事訴訟,將等司法機關調查事實及裁判結果決定是否禁止其入境,或列為不適用免簽來臺的不受歡迎對象。11日,長期支持“慰安婦”的“婦女救援基金會”發表聲明,呼吁有關單位盡快查明事實,強調“不會因(日方)任何不友善行為而退縮”。
據島內媒體報道,10日至11日,大陸“網軍”紛紛在“日臺交流協會”臉書頁面下以中日雙語“洗版”,不少臺媒以“替臺灣出氣”對此進行報道。許多網民譴責,“你今天踢的不僅是銅像,也是我們全體中國人”,還有人呼吁“兩岸同胞聯起手來”“要求日本官方出面道歉”。▲
相關鏈接
“日臺交流協會”在臺不止被潑漆
因日本右翼分子被曝光腳踹“慰安婦”像,島內統派人士10日憤怒地在“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門口潑漆,將該組織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實際上,由于臺日之間存在諸多歷史和政治爭議,這早已不是“日臺交流協會”第一次遭到島內民眾抗議。
臺灣人最早到“日臺交流協會”抗爭是因為日本篡改教科書。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日報道,日本1982年篡改教科書中侵華史實,將“侵略”改為“出兵”,并掩飾“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殘暴行為,引爆臺北萬人簽名運動,名單被轉交“日臺交流協會”。1988年,被強行征兵參戰的臺灣原住民遺屬因對日本賠償不滿,赴“日臺交流協會”遞送請愿書。同年10月,十余個民間團體到“日臺交流協會”抗議,要求裕仁天皇臨終前向中國人民鄭重道歉。1996年6月,30多名臺籍老兵前往協會抗議,要求提高賠償未果,他們憤而砸毀協會的玻璃及辦公設施。
釣魚島事件也多次引發島內抗議。1989年9月,宜蘭一船員遭日本海上保安廳人員毆打,“中國統一聯盟”發起“新保釣運動”游行。次年時任高雄市長吳敦義提出“圣火登釣魚島”主張,但遭日本武力阻撓只能折返,由此引發抗議。1996年9月18日,香港與北美爆發反日示威,一保釣人士跳入海中宣示主權,因腳部被繩索纏住及被船撞傷頭部,最后不治身亡。臺灣保釣團體隨后到“日臺交流協會”前為殉難者靜坐哀悼,靈堂里掛著“中華兒女誓死保釣,犯境倭寇灰飛煙滅”等橫幅。
臺籍“慰安婦”首次去“日臺交流協會”抗議是2002年。當時阿桃嬤等5名“慰安婦”丟出象征日本“國民基金”的白色蛋殼,要求日本政府不要私了,要謝罪賠償。2005年,6名臺籍“慰安婦”到“日臺交流協會”遞交抗議信,要求日本正式道歉。之后,她們幾乎每隔一兩年就去抗議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10月圍繞釣魚島問題的抗議,民進黨也曾積極參與。時任該黨“外交部主任”李宗藩等人向“日臺交流協會”遞抗議書,強調釣魚島依歷史觀點及中國歷朝地理版圖變遷,“明確為中國的版圖”,日本帝國主義不應強行竊占。時任民進黨“立委”林正杰還怒砸“日臺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所長梁井新一的辦公桌玻璃。對比民進黨當局現在遇到日本就自矮一截,實在讓人唏噓。▲
(張云峰)
環球時報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