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知軍
【摘要】目的 對單孔腹腔鏡手術用于結直腸癌治療中的臨床價值作探討。方法 將納入對象根據入院單雙順序均分組為:對照組60例用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60例用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158.45±15.17 ml、術畢至下床活動時間1±0 d、住院時間7±1 d等指標數值均優于對照組243.83±12.31 ml、
4±2 d、14±3 d(P<0.05);對照組手術前后胃動素及胃泌素數值變化差異大(P<0.05);觀察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8.3%低于對照組35.0%(P<0.05)。結論 結直腸癌患者接受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更佳。
【關鍵詞】開腹手術;單孔腹腔鏡手術;結直腸癌
【中圖分類號】R7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0..02
Clinical value of single hole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YU Zhi-jun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an City, Sichuan Province,Sichuan Guangan 638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ingle hole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ingle and double order of admission, 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n surgery.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was 158.45±15.17 ml, the time to get out of bed was 1±0 d,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7±1 d,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43.83±12.31 ml, 4±2 d,14±3 d,P<0.05),and the changes of motilin and gastri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 (PThe anus exhaust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5.0% P<0.05).Conclusion The single hole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Key words】Laparotomy;Single-hole laparoscopic surgery;Colorectal cancer
結直腸癌患者發病早期并無典型臨床癥狀,亦不存在明顯異常改變的情況,當癌瘤至1~2 cm時會產生腫塊刺激腸粘膜的問題,患者自覺異物性刺激與分泌物增多。臨床上多見患者大便習慣異常或排便次數增加,排便費力等不良癥狀,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更是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故本次研究旨在對單孔腹腔鏡手術用于結直腸癌治療中的臨床價值作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120例納為對象,納入患者病情均經臨床病理學證實、均具有典型臨床癥狀,排除了合并心、肝、腎等重大器官疾病及體循環、凝血障礙患者,并將臨床資料不完善患者排除。將其根據入院單雙順序均分組為: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38~72歲、均值為(45.83±5.78)歲,Dukes分期為A期12例、B期35例、C期13例。觀察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為35~76歲、均值為(46.11±5.27)歲,Dukes分期為A期10例、B期31例、C期19例。兩組患者臨床基礎數據比較不存在差異(P>0.05)。本次研究中內容均經院方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允許實施,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均知曉,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叮囑患者均于術前12 h進流質食物,并于術前8 h禁食、4 h禁飲,停止或者限制補液,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做腸道準備,及時予以心理疏導與術前各方面情況講解;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及時將異常情況告知醫生,保證患者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得到對癥處理,并對補液做適當限制,術后叮囑患者8 h后可翻身,12 h后將胃管去掉,讓其開始進流質食物,依患者病情改善情況去掉尿管。
對照組接受開腹手術治療:開腹手術操作按臨床常規規范操作,并在術后行12個療程的FOLFOX方案化療。
觀察組接受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于患者臍部切開
2~3 cm,再將專用多通道套管妥善固定在臍部;確定患者病灶部位及腸管活動度等相關組織實際情況后,行由內向外、由外向內結合法將結直腸及其周圍組織游離,使用重力作用及左手牽拉配合著充分暴露病灶部位,建立適當的可操作區域后進行全部腸管解剖游離;之后將患者臍部做全層切開,把帶有病灶的腸管通過臍部提出至體外,再根據病灶實際情況做切除及吻合重建,但患者病灶部位若是高位直腸病灶,則經腹腔鏡引導做遠端切斷,之后把帶有病灶的腸管通過臍部提出并切除,再將適當的吻合器釘砧,并將切斷的腸管斷端再放回腹腔中,通過肛門將吻合器置入并行腸道重建;術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常規防感染[1]。術后化療方案與對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各指標數值詳細統計并記錄,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方面內容;再將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做評估,將所獲各項數據做詳細統計并記錄;統計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并詳細計算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將兩組患者所獲各項臨床數據做詳細整理后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手術治療各指標數值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所用時間均約為180 min(P>0.05);但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158.45±15.17 ml、
術畢至下床活動時間1±0 d、住院時間7±1 d等指標數值均優于對照組243.83±12.31 ml、4±2 d、14±3 d(P<0.05)。見表1。
2.2 腸胃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手術前后胃動素339.74±30.90 pg·ml-1、320.86±30.51 pg·ml-1,胃泌素163.65±25.12 pg·ml-1、150.42±24.64 pg·ml-1,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時間1±0 d、
肛門排氣時間2±1 d;對照組患者手術前后胃動素335.89±29.84 pg·ml-1、240±18.11 pg·ml-1,胃泌素164.90±23.63 pg·ml-1、106.05±19.86 pg·ml-1,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時間3±1 d、肛門排氣時間4±2 d;觀察組患者手術前后胃動素及胃泌素數值變化比較不存在差異(P>0.05,t=0.4382);但對照組患者手術前后胃動素及胃泌素數值變化差異(P<0.05,t=3.9805);觀察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t=4.7063、t=4.9721)。
2.3 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瘺1例、部分腸梗阻1例、總發生率為8.3%,對照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8例、吻合口出血5例、吻合口瘺4例、部分腸梗阻4例、總發生率為35.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8.3%低于對照組35.0%(P<0.05,x2=4.0569)。
3 討 論
結直腸癌為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為胃腸道腫瘤的第二位,并多見患者直腸、直腸及乙狀結腸交界位置產生病灶。該癥發病早期并無典型臨床癥狀,通?;颊呔蜃杂X腸道黏膜受到腫塊異物性刺激、分泌物增多而就診,此時腫瘤直徑已達1~2 cm,臨床上多見患者大便習慣異常或改變,每日排便次數增多、具有少量粘液性便/粘液血便等;亦有些許患者未見顯著原因便秘及腹瀉交替發生的情況,排便費力或者排出的大便存在壓跡也屬于該癥會造成的情況。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亦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上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深,結直腸癌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不僅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質量造成影響,并對社會發展帶來負擔[2]。
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大都接受開腹手術治療,該術式可直接將患病部位切除掉,再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給藥治療,以期徹底改善其癥狀體征或者延長其生存時間,但此術式各項操作侵入性強,手術切口大,操作時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的創傷,手術過程中極易出現術中大出血的問題,術后并發癥多,故其病情恢復時間長[3]。并有資料顯示: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時,手術操作會對患者體內胃動素、胃泌素造成較大的影響,導致其術后腸胃動能恢復之間延長,對其病情恢復也造成影響。近年腹腔鏡手術被廣泛用于臨床,此術式為微創手術之一,經此種術式治療結直腸癌時,手術操作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通常僅需2~3 cm的臍部切口,其手術操作安全性高,并不會對患者內臟器官或者軟組織造成影響,術后患者機體應激反應低,亦可盡早下床活動,以促使腸胃功能盡早恢復[4]。術后予以患者科學有效的化療方案做化療,可充分滅殺體內癌細胞,并阻止癌細胞增殖或者轉移,所獲臨床治療效果
顯著[5]。
綜上所述,單孔腹腔鏡手術用于結直腸癌治療中的臨床價值顯著,可確?;颊卟∏楸M早康復。
參考文獻
[1] 楊 華,肖 剛,汪 欣.老年結直腸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預后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4):400-404.
[2] 張春林,房玉海,洪志飛,等.老年人結直腸癌篩查結果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9):715-718.
[3] 李 偉,王路晉,金建云.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新進展[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7):34.
[4] 陳 磊,全 俊,張旭東,等.老年人腸易激綜合征并功能性消化不良與胃腸激素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4):394-396.
[5] 劉建軍.結直腸癌治療應用新輔助化療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探究[J].大家健康,2016,11(18):8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