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鑫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在不斷提高,國內的各項事業(yè)也都取得了眾多成就,其中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最為突出,對于人們的生命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西醫(yī)在我國逐漸發(fā)展,與此同時我國的中醫(yī)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人們認知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傳承,擁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中醫(yī)也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在中醫(yī)治療的過程中是離不開針灸的,而針灸作為一種獨特的治病方式有著獨特作用,文章就圍繞針灸展開敘述,對其補瀉的手法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增加大家對其的了解。
【關鍵詞】臨床;針灸;補瀉手法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8.23..02
針灸的手法在我國的中醫(yī)學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西醫(yī)發(fā)展迅速的現代,人們也相當重視其作用,當前我國還存在著眾多中醫(yī)藥大學,為中醫(yī)行業(yè)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并且在傳承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基礎之上融入西方醫(yī)學,這樣能夠不斷激發(fā)中醫(yī)學的活力,推動其不斷發(fā)展。針灸對于治療人們的一些慢性病及其有效,在人們的理解中中醫(yī)針灸往往是十分玄妙的事情,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針灸治療也是有確切的依據在的,同時針灸補瀉也是針灸當中的重要的手法,具體的補瀉仍然有很多種類,希望能夠增加相關人員對其的認知。
1 關于針灸的概述
1.1 關于針灸的基本含義概述
針灸實際上包括針法和灸法兩種,通常情況下針法是指相關人員把針從一定的角度刺入到病人身體上,同時伴有捻轉和提插,通過這些來對人體的特殊部位進行刺激,已達到通經活絡的效果;另一方面,灸法是指將提前制作好的灸炷或灸草放置在身體的一些穴位上,同時進行燒灼、熏熨,這樣就可以通過熱來對一些疾病進行預防或者治療[1]。一般情況下,人們使用艾草來進行灸法的治療,到現在柳條或者燈芯等也在被使用,人體總共有361個穴位,在針灸不斷發(fā)展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和地域特征,并且已經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
1.2 關于針灸的基本介紹概述
針灸治療疾病是我國特有的方式,其核心就是內部的疾病由外部來醫(yī)治,另外就是主要通過經絡的活絡和穴位的疏通來達到治病的目的,使用傳統(tǒng)中醫(yī)學進行疾病的診治,需要經歷判斷病因、辨別疾病性質、確定病因的具體經脈或者穴位,然后針對并正進行治療,一般情況下以通經活血、溫虛補身為主[3]。
1.3 關于針灸的治療作用概述
使用針灸進行治療有三大療效,其一是疏通經絡,有一些疾病就是因為人體的經絡堵塞,從而導致人的一些正常的生理機能出現問題,這時候使用針灸進行治療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盡可能地將堵塞的經絡疏通回來,一般出現腫脹、疼痛以及麻木等癥狀時,就應該使用針灸法進行治療;其二是調和陰陽,古人認為人的身體中存在著陰陽之分,五臟六腑各有特性,當陰陽失和現象出現的時候就可以用針灸法來展開醫(yī)治工作,將身體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轉變過來;其三是扶正祛邪,這種作用就是指扶植體內的正氣,達到去除病邪的作用,強化人身體之中的正氣,能夠對疾病起到預防或者祛除的作用。
1.4 關于針灸的注意事項概述
由于針灸法自身的特殊屬性,相關人員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多加注意,以免造成醫(yī)療事故。一方面,針對于醫(yī)療者本身,當病人出現以下幾類情況的時候是不適合使用針灸法進行治療的,例如容易疲勞、緊張、饑餓的人群不適合,同樣的年老體弱者在使用的時候手法要更加輕柔,一些皮膚病類患者也不適合使用針灸;另一方面,針對于使用針灸法后出現的事故,相關人員應該多加注意,提高重視程度,或者一些缺乏經驗的醫(yī)療人員進行了不當針灸,就容易造成以下現象,例如針灸所用的針發(fā)生折斷,從而遺落在人體內部,由于針本身過于細小,反而更加容易在人的身體內部流動,一旦刺破臟器或者血管,將會導致嚴重的醫(yī)療事故發(fā)生,可以看出,在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相關人員必須提高重視程度,這樣才能夠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2 關于針灸補瀉的概述
2.1 關于針灸補瀉的概況概述
補瀉也專門指針灸補瀉,但是其存在兩種含義,一種是補法和瀉法,它是指在使用針刺得氣的基礎上使用的手法,而另一種是一種治療思想,針對一些病癥的虛實來使用的,一般情況下指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簡單來說就是身體過于強壯就需要進行能量的釋放,而身體虛弱就需要進補。
2.2 關于針灸補瀉的分類概述
首先,較為常用的補瀉手法是指根據穴位來施針的一些常規(guī)的方法,就像捻轉補瀉一般,當針刺入相應的部位之后來進行旋轉,從而達到刺激穴位和經絡的目的;其次,我國的中醫(yī)學當中還存在著一些專用的補瀉手法,這種方法是要根據不同的病癥來進行的,若病寒,則使用燒山火,若病熱,則使用透天涼;最后,相關人員要多加注意補法和瀉法所適合的不同病癥,這樣才可以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3 結 論
文章將針灸治療作為介紹的主體,首先將我國的醫(yī)療現狀進行了簡要地介紹,然后針對針灸展開詳細的闡述,包括針灸的含義、基本介紹、治療效果以及注意事項等方面,最后將目光聚焦于針灸補瀉上,描寫了針灸補瀉的情況以及諸多分類,希望能夠提高大家對針灸的了解和重視程度,從而推動我國中醫(yī)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進而提升中醫(yī)事業(yè)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這讓我們明白,中醫(yī)并不是玄妙的,中醫(yī)針灸更是存在科學依據的,相關人員可以通過針灸的方式改善身體狀況,為生命健康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何勇宗,吳 俏,唐紅珍.針灸補瀉手法初探[J].大眾科技,2018(2):26-28.
[2] 陳丹丹,黃 瀟,劉運珠,等.滯針術手法補瀉探析[J].中國針灸,2015,35(1):50-5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