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金源
摘 要 醫院是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確保全民健康的主體,在我國整體衛生醫療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國推動全民健康的實施者。醫院是否可以正常運轉對社會穩定、民眾生活質量等影響深遠。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相關政策,為醫院開展內部控制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但是當今大多數醫院的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頗多。本文在分析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提升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的水平。
關鍵詞 內部控制 建設 不足 對策
當今隨著醫療改革的逐漸深化,醫院為了更好地為居民服務,管理水平、運行效率等都要隨著改革的深化加以改進。而內部控制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醫院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要不斷地改進其存在的不足,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近年來,國家針對事業單位不斷地發布相關政策,對醫院建設內部控制起著巨大作用,加快了建設的進程。
一、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現狀分析
(一)依照國家最新政策實行內部控制
醫院在2014年1月1日統一按照最新政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開始施行新的一輪內部控制,在此之后,大部分醫院也都結合醫院自身的特點制定了較為詳細的內部控制制度。新政策的實施已經4年多,但是當前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的情況并不樂觀。大多數醫院的內部控制方法設計不合理、執行不到位,內部控制形同虛設。除此之外,在編制內部控制報告的過程中,醫院就是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照搬照抄,基本上沒有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分析,沒有編制出不同于一般行政事業單位特點的內部控制制度。針對當前情況,醫院有必要組織內部員工學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在熟練掌握新規范的要求后,再結合醫院的特點,著力建設符合本院情況的內部控制制度。
(二)醫療改革深化形勢下,醫院成本控制難度增加
醫院進行內部控制建設必然涉及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效率越高,內部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兩者是互相促進的關系。2012年正式施行的《醫院財務制度》較之前的財務制度對醫院財務的方方面面作了更細化的規定,特別是在成本核算與控制方面,對成本控制的每一個細節作了比之前更加精細的解釋與要求,這使成本控制的步驟變得更復雜,進而導致加強醫院內部控制建設變得難上加難。醫院在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時,必須做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可以從以下兩點著手:第一,《醫院財務制度》的頒布有利于醫院內部控制建設,因此醫院各個部門要能夠準確地領會制度的內涵,在日常工作中確保可以很好地應用制度中的每一條。第二,醫院的每一個工作環節都涉及成本,因此成本的控制和預算并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而是應該鼓勵其他部門參與其中。
二、醫院內部控制實施現狀
近幾年,由于政府不斷制定醫療衛生改革相關政策,并制定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相關規范,一系列政策都證明政府對醫院以及醫院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如今醫院內部控制的建設和發展已經逐步走上正軌,但這并不代表醫院的內部控制建設已經完善,其實依然存在諸多的不足。
(一)醫院發展戰略不清晰
在新規范出臺之前,大多數醫院都已經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有所建樹,雖然國家頒布了新的制度和規范,但是醫院仍想運用之前的內部控制流程、方式方法,期望不加以改進就可以取得之前的優秀成績。可是近幾年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且國家還不斷頒布新政策扶持民營醫院的發展,如果醫院不及時加以改革,那么其面臨的生存壓力只會越來越大。任何等級的醫院,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優勢,就必須制定符合醫院的發展戰略,促進醫院思想一致、步調一致、行動一致。尤其是在當前形勢下,醫院必須及時根據新環境的變化,明確調整發展戰略,確保醫院可以做到思想、目標及行為一致,滿足時代及民眾的需求,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醫院運行效率不高,公益性質尚未充分體現
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對醫院的管理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許多醫院在經營管理上仍然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的模式,主要體現在政府行政監管與醫院內部管理邊界不清,存在行政管理代替醫院管理的現象,過分強調隸屬關系和服從關系。這也直接導致了醫院內部管理的指導思想不夠鮮明,管理思路不夠清晰,管理制度不夠規范,管理行為不夠嚴格。部分醫院甚至還出現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和短期收益最大化的情況,醫院經營功利性傾向較為明顯。
(三)風險管理水平落后
在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由于醫院是事業單位,而且是主要為民解決醫療問題的場所,加之民眾的法律意識、醫療意識還處于較低水平,因此很少出現大型的醫患問題,即便出現醫療事故,病人家屬也很少進行維權。但是近幾年全國各地關于醫療事故的糾紛頻見報端,自媒體的發達是醫院所不能控制的,病人家屬將事件發到網絡上,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的法律、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醫院所面臨的風險因素也會越來越多。此外還有廉政風險、政策風險以及財務風險。綜上所述,醫院面臨的風險較多,但醫院在風險管理方面建樹基本為零,很多醫院根本不重視風險管理。
(四)報告效率亟待提升
為強化醫院預算控制,提高財務決算質量,規范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對所舉辦醫院的財務監管,國家衛生計生委于2015年專門印發了《醫院預決算報告制度暫行規定》。但是,從實行的情況來看并不樂觀。許多醫院的預算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信息系統建設還需要不斷改進,這也直接導致在報告上,許多信息并不完整,溝通、傳遞效率低下,同時也非常不利于相關部門的監督和控制。
三、加強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的措施
(一)明確醫院發展戰略目標
醫院要想保持優于別家醫院的競爭優勢,顯然要制定適合自身的發展戰略,并著力在全院形成合力,確保戰略目標得以完成。第一,醫院需要考慮外部環境的變化,如政府方針政策、扶持的方向、當地的經濟發展等,在充分結合這些因素之后,結合醫院公益性的原則,分階段制定醫院的戰略目標。第二,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參與,戰略目標的制定是醫院管理層,但是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全院員工共同參與。因此得不到員工支持參與的戰略目標沒有制定的意義。
(二)不斷強化醫院的組織建設,提升醫院管理效率
醫院雖然是事業單位,但是依然需要構建組織框架及治理機構,這也是我們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過去醫院內部控制效率一直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就是醫院缺乏自主權,缺乏完善的治理結構。因此要建設內部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務。第一,政府應該明確定位,在人事、資產等多方面,明確劃分政府和醫院的職權,重在規劃、引導、保障以及監督,而不是直接管理。第二,醫院結合行業特征以及本地情況,可以考慮成立監事會,運用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建立符合行業特征的人事薪酬制度和質量管理模式,規范醫療行為,向管理要效率。
(三)提高醫院的風險管理水平
風險管理是指對風險進行預警、識別、評估確認、對策應對等,風險管理涉及醫院的每一個環節。其中的風險預警是指預測醫院制定的發展戰略目標中存在的風險,以及醫院在經營過程中是否存在風險。一旦預測到潛在的風險因素,就需要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并結合一系列因素判斷風險發生的概率。對于已經發生的風險,醫院應該針對類型的不同,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尤其是在法律、媒體報道以及經濟賠償方面,避免因為事件處理不當給醫院在社會上樹立負面的形象。
(四)通過信息系統建設,不斷提升報告效率
醫院報告效率主要體現在形成充分、準確的信息,并溝通到位。報告效率離不開醫院的管理水平和信息技術手段。為了使信息完整、準確,一方面應根據主管部門的規定,積極落實預算管理和績效考核,使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還應充分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符合現代醫院發展的信息系統,通過開發和維護、數據輸入和輸出、文件存儲和保管,使醫療、科研、行政、教學等各項業務活動得到及時反映。
(作者單位為諸城市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 程燕玲,吳繼萍.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重構[J].會計之友,2017(20):38-39.
[2] 王迎中.基于新醫改背景下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問題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07):58+52.
[3] 畢若孟,王洪濤,李倩,于蔚.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創新研究[J].中國醫院,2017,21(0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