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障兒童由于智力發育遲緩,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生理缺陷,學習和接受能力相比正常人較為吃力。因此在智障兒童的教育中,應該首先培養智障兒童的學習動機,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孩子們學習活動的原動力,使孩子們可以有強烈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孩子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去學習如何適應社會。
關鍵詞:學習動機;情境;游戲教學
智障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可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去接受教育和引導,所以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教育孩子們要通過各種學習來彌補自己的生理缺陷,提高孩子們自身的文化素養,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進一步實現孩子們的人生價值。那么如何引導和滿足智障兒童的特殊需要,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特殊教育的大前提。
一、 進行綜合評估,擬定獎懲方案
在我們學校,有很多孩子沒有主動學習的動機,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似的“過日子”,所以,想方設法激發智障兒童的學習興趣就成為我們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們就樂于學習、認真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而激發孩子們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表揚。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智力發展水平和性格特點完全相同的智障兒童,因此,我們要對每一位智障兒童都做到深入了解,了解孩子們的自身缺陷,了解孩子們的自身性格,然后進行綜合評估,進一步制定合適的獎懲方案。智障兒童雖然在智力、能力上表現較差,但也具備正常人的情感,孩子們同正常兒童一樣,喜歡表揚,喜歡鼓勵,而厭惡嘲弄和批評,對于孩子們的勞動,家長要給予恰如其分地評價,肯定其勞動的價值,突出的要給予獎勵。正確引導,以獎勵為主是培養兒童好的學習動機的主要手段。
二、 創設特定情境,樹立孩子自信
智障兒童最缺乏的就是自信心,最難以樹立的也是自信心,只有自信心增強了,孩子們才會進一步進行學習和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夠擁有足夠的耐心,持之以恒地采用一些適合孩子們的教育方式,要扮演好“父母”和“親人”的角色,用愛心溫暖孩子們,用耐心引導孩子們,用信心鼓勵孩子們。經常與孩子們交流,了解孩子們的心理活動,感受孩子們內心的情感,多渠道了解孩子們并分析確定孩子們自身的狀況及努力后所能取得的進步,讓孩子們清楚自我潛力,根據各類型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定不同類型的標準,肯定孩子們在反復練習中取得進步,及時表揚孩子們的學習過程,進而強化孩子們的成功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例如可以創設出一些成功的情境,從而改變智障兒童在學習中所存在的無助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認識到自身的價值。
三、 借助游戲教學,體驗學習快樂
寓學于玩,寓教于樂。智障兒童同樣具有同齡人所具備的表現欲、愛玩的心理等等,我們要根據孩子們的這些心理設計各種合適的游戲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游戲具有簡單和趣味的特點,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數字化游戲、競技游戲、闖關游戲等等,使其在游戲中獲得樂趣,增加自信,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習動力。通過這樣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可以使智障兒童逐漸認識自己、了解同學和學校,甚至是社會,獲得生活的自信。同時,智障兒童可以在快樂的學習中,增強競爭的意識、同學之間的合作,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逐步形成一種主動學習、愉悅學習的良好氛圍。
四、 注重個體差異,建立個案教育
不同的智障兒童有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尤應注意根據智障兒童的個體差異,研究有效的活動形式和方法,不要強求一律。了解每個兒童在語言表達、交往、活動興趣、目的性、持續性等各能力方面的不同差異,了解掌握不同兒童的個人發展水平,在觀察了解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活動及方法,因材施教,制定每個兒童的教育方式,激發智障兒童的自主性、積極性,使其個性得到良好發展。如教師通過觀察針對做事不專一、活動持續性不強的智障兒童,采取創設情境游戲來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智障兒童的專注力,進一步提高他們融于社會的適應能力。
總之,智障兒童的教育,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來說,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關愛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得孩子們能夠積極地學習知識、學習技能,讓他們盡早成為我們社會大家庭的一員。
參考文獻:
[1]孟萬全,劉玉娟.再論如何激發特殊兒童學習動機[J].特殊兒童學與教的心理學研究,中國特殊教育.
[2]林永馨.特殊教育概論[C].華夏出版社.
作者簡介:李俊萍,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