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杰
【摘要】目的 研究在重型顱腦損傷急診中超早期氣管插管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重型顱腦損傷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接受氣管插管時間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各47例,比較兩組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24 h、72 h觀察組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顱內壓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肺部感染發生率為6.38%,對照組21.28%;觀察組出院后6個月預后評估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超早期氣管插管用于重型顱腦損傷急診中能夠提升急救效果,可推廣。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超早期氣管插管;急診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8.23..02
重型顱腦損傷出現惡化的影響因素具體包括呼吸衰竭、窒息以及缺氧,所以針對這類患者的搶救重點是將腦缺氧狀態糾正、確保呼吸道持續通暢。氣管插管是急診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重要方法,但是具體插管時間還沒有統一規定,以往更多是根據患者病情進展情況確定插管時間,我院對急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超早期氣管插管,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選取94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研究,總結超早期氣管插管的急診應用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重型顱腦損傷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接受氣管插管時間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各47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齡(40.28±5.36)歲;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齡(40.59±5.14)歲。全部患者均除外胸腔臟器或者腹腔臟器受損,除外嚴重慢性器質性病變。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急診入院后均進行生命體征的嚴密監測,對病情進行嚴密觀察,按照患者病情狀況針對性給予脫水、抗炎、止血、營養神經、腦代謝改善治療。必要的患者實施開顱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
觀察組在入院后2 h之內完成氣管插管,對照組僅在有下列指征出現后實施氣管插管:呼吸頻率在10次/min以下或者30次/min以上;呼吸頻率、以及呼吸節律異常,出現點頭樣呼吸或者抽泣式呼吸;患者吸氧后血氧飽和度還是不足90%,或者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在50 mmHg以上,或者患者吸氧后動脈血氧分壓還是在60 mmHg以下。
1.3 評價方法
臨床指標:在兩組入院時、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分別測定患者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顱內壓。
比較兩組住院期間肺部感染發生情況。
預后情況: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6個月的隨訪,隨訪結束后利用ADL評分法評價患者預后,包含進食、修飾、如廁、行走、轉移、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洗澡、上下樓梯等內容,結果為百分制,分級:≤40分:重度依賴,41~60分:中度依賴,61~99分:輕度依賴,100分:無依賴。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強,則預后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臨床指標
入院時兩組各項指標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院后24、72 h觀察組動脈血氧分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顱內壓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肺部感染發生情況
觀察組住院期間肺部感染發生率為6.38%,對照組住院期間肺部感染發生率為21.28%,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預后情況
觀察組、對照組重度依賴、中度依賴、輕度依賴、無依賴患者所占比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 論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多有昏迷表現,口腔和呼吸道中積聚較多分泌物以及嘔吐物,另外加上腦脊液以及外傷導致的出血,都可能使患者出現誤吸,進而導致呼吸道梗阻或者出現窒息表現[1]。另外部分患者還同時存在舌后墜表現,咳嗽、吞咽各類防御反射顯著減弱,甚至完全消失,患者呼吸道通暢性會受阻,因而容易出現二氧化碳潴留或者有缺氧表現,導致患者肺水腫更為加重,甚至可能出現腦疝。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多同時存在中樞性呼吸功能障礙,同時會同時存在支氣管黏膜下出血,或者出現神經源性肺水腫表現,部分患者還會由于呼吸異常造成低氧血癥,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因為機體腦組織對低氧有非常高的敏感度,針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搶救,維持穩定的血樣濃度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重點必須放在患者呼吸道通暢保持方面,這樣才有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超早期氣管插管主要指的是盡可能早的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而實際上這一操作也存在指征:針對伴發意識障礙的患者都必須實施氣管插管,這樣有助于進行氣道管理,避免患者有嗆咳以及誤吸表現,另外也有助于通氣的保持[2]。另外針對缺乏足夠通氣的患者應該實施氣管插管;預估患者病情進展會導致伴發意識障礙或者通氣缺乏的患者;針對無法判定是否需要插管的患者,可以先實施插管處理,等到患者病情穩定后將管道拔除即可。
本研究觀察組在患者入院2 h內完成氣管插管,結果患者入院后24、72 h觀察組動脈血氧分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顱內壓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肺部感染發生率為6.38%,明顯低于對照組肺部感染發生率21.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后6個月預后評估中生活依賴程度各個分級結果均與對照組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急診救治必須保證分秒必爭,研究發現,患者出現重型顱腦損傷后的10 min是救治進行的白金時間,1 h之內是黃金時間,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呼吸道不暢導致缺氧以及缺血繼發損傷腦組織,是導致患者殘疾以及死亡的重要影響因素。氣管插管是維持呼吸道通暢的重要原因,通過氣管插管幫助氣管中的分泌物及時清除,避免患者出現誤吸,實現通氣狀況的改善,避免患者腦組織發生缺氧,促使二氧化碳潴留減少,減少并發癥的出現[3]。
綜上所述,在重型顱腦損傷急診中實施超早期氣管插管能夠改善患者血氧狀況,減少肺部感染,還能夠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賴偉林,陳怡文,邱文芳.緊急氣管插管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9):48-50.
[2] 張 磊,呂光宇,蔡天斌.早期氣管插管在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救治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8):3159-3161.
[3] 張文軍,徐智會,周先平,等.院前早期氣管插管對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分析[J].創傷外科雜志,2017,19(3):181-18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