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著杰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藏藥、中醫火龍療法聯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進行中醫火龍療法治療,實驗組給予藏藥、中醫火龍療法聯合治療。比較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結果 實驗組中,好轉患者為10例,所占比例為40.0%,治愈患者為13例,所占比例為52.0%,無效患者為2例,所占比例為8.00%。對照組患者中,好轉患者為8例,所占比例為32.0%,治愈患者為11例,所占比例為44.0%,無效患者為6例,所占比例為24.00%。實驗組治療有效率92.0%,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藏藥、中醫火龍療法聯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理想,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關鍵詞】中醫火龍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效果;藏藥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5..01
在臨床治療中,腰椎間盤突出癥較為常見,病程時間較長,發病較急,復發率高,可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1]。為研究分析藏藥、中醫火龍療法聯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25例,均充分知情同意。實驗組患者中,病程時間范圍為1~4年,平均病程時間為(2.12±0.32)年,女性患者為15例,男性患者為10例,年齡范圍為22~58歲,平均年齡為(40.12±3.21)歲。對照組患者中,病程時間范圍為1~3年,平均病程時間為(2.10±0.22)年,女性患者為16例,男性患者為9例,年齡范圍為22~59歲,平均年齡為(40.32±3.02)歲。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中醫火龍療法治療,將川烏、杜仲、木瓜、乳香、狗脊等藥物粉碎加入淀粉開水拌勻,敷于患者要不,噴灑酒精[2],實驗組給予藏藥、中醫火龍療法聯合治療,口服二十五味珍珠丸及八味秦皮丸及如意珍寶丸,比較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價
無效:治療后,患者彎腰疼痛并無任何改善,臨床癥狀未緩解。好轉:治療后,腰腿痛緩解,臨床癥狀改善。痊愈:相關臨床癥狀消失,脊柱功能活動正常,生活能力提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數資料x2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中,好轉患者為10例,所占比例為40.0%,治愈患者為13例,所占比例為52.0%,無效患者為2例,所占比例為8.00%。對照組患者中,好轉患者為8例,所占比例為32.0%,治愈患者為11例,所占比例為44.0%,無效患者為6例,所占比例為24.00%。實驗組治療有效率92.0%,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逐年升高,對患者正常生活較大影響。
在藏醫學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腎病”范疇,脊椎變形外突為主要臨床特征,寒性腎病陳舊不愈,脈絡堵塞,不通則痛[3],由于慢性勞損或飲食不當引起,血行不暢,主要臨床表現為僵硬及痛等。藏藥、中醫火龍療法聯合治療,藏藥具有多環節多靶點的特點,配合中醫火龍療法,將藥物痛患者皮膚角質層滲透[4],擴張毛細血管,促進淋巴液循環,從而起到止痛消腫及溫經活絡的作用,安全性高,刺激機體內的新陳代謝,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中,好轉患者為10例,治愈患者為13例,無效患者為2例。對照組患者中,好轉患者為8例,所占比例為32.0%,治愈患者為11例,所占比例為44.0%,無效患者為6例,所占比例為24.00%。實驗組治療有效率92.0%,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得,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藏藥、中醫火龍療法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臨床重要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藏藥、中醫火龍療法聯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理想,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莫生祥,莫慶智.藏藥配合中醫火龍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5,28(11):68-69.
[2] 拉巴卓嘎,普 珍.藏藥安神薰香散涂擦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體會[J].西藏醫藥,2008(4):65-66.
[3] 劉義明,鄭 龍,施宇翔,張彩晴,李 波,王小蘭.奇正消痛貼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華中西醫雜志》,2005(12):13.
[4] Y Mai,W Wei,S Lin.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di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J].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2009(13):08.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