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麗
【摘要】目的 觀察并分析中成藥越鞠丸佐治慢性腎炎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采用越鞠丸佐治進行治療,統計并且分析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治療后,兩組臨床治療有效率出現顯著性差異,其中無效患者7例,無效率為8.7%;有效患者26例,有效率為32.7%;治愈患者47例,治愈率為58.6%,總有效率為91.3%。結論 越鞠丸能夠針對慢性胃炎患者的胃脘痛、脹滿、納呆、噯氣、反酸等癥狀具有顯著的療效,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越鞠丸;慢性胃炎;胃脹氣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2..02
慢性胃炎作為臨床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其發病因素較多,一般是病理性的胃黏膜慢性炎癥[1]。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胃脘痛、脹滿、納呆、噯氣等消化不良癥狀。在中醫的癥候分類中將慢性胃炎分為脾胃濕熱證、脾胃虛弱證、肝胃不和證、胃陰不足證等。患者多發于中老年人,其中不良的飲食習慣和情志失調極易導致慢性胃炎的發生。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功效為行氣解郁。主要針對胸膈痞悶、脅腹脹痛、飲食不消等癥狀有顯著的療效[2]。因此,本文選取慢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采用鋁碳酸鎂咀嚼片進行常規治療,治療組采用越鞠丸佐治,對收治的80例患者進
行治療,統計分析最終的治療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53±2.5)歲;治療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55±1.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鋁碳酸鎂咀嚼片進行常規治療,服用劑量為1片/次,3次/d,餐后1小時咀嚼服用。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越鞠丸進行輔助治療,用法為口服9 g/次,2次/d。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為1個療程,一周為1個療程。患者在服藥期間忌煙酒與辛辣食物。
1.3 觀察指標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胃脹滿、疼痛、噯氣、燒心等癥狀體征消失。顯效:患者自覺癥狀緩解。無效:上述癥狀未消失或不能達到明顯的治療標準。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胃脘痛、脹滿及噯氣每日發作時間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胃脘痛、脹滿及噯氣每日發作時間對比,治療后兩組人數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近年來,針對慢性胃炎疾病,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導致患者耐藥性的增加,西醫針對慢性胃炎尚無確定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發病癥狀進行治療,因而其臨床治療效果不佳。中醫藥能夠對其準確辯證,目前國內針對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機、診斷辯證、治則方藥、實驗研究等多個方面已經取得了廣泛而卓越的成效。中醫理論認為,慢性胃炎的病機是由于肝郁氣滯、脾虛濕盛進而導致濁毒內蘊,從而導致慢性胃炎的發生,因而中成藥有望為慢性胃炎的治療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中成藥與西藥相比主要能夠對疾病進行及時有效的預防,在慢性胃炎疾病中能夠對患者進行安全有效的治療和控制,在治療過程中能夠控制病情的惡化。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中使用越鞠丸輔助治療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中所用的越鞠丸對于慢性胃炎具有顯著的效果,方中香附行氣解郁,蒼術燥濕健脾,神曲消食和中,以上藥物均能夠對胃部有很大的修復作用。
綜上所述,越鞠丸對于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同時能夠治療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化等病癥,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價值高,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冠穎.慢性胃炎現代醫案舌診的文獻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6.
[2] 田冬霞.四逆散合越鞠丸加減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96例[J].西部中醫藥,2010,23(8):35-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