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清媛+杜冰+劉旭嵐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122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胃潰瘍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61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0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3%(P<0.05)。觀察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為(65.6±2.9)分, 護理后為(83.3±3.6)分。對照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為(66.2±3.1)分, 護理后為(71.3±3.5)分。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均得到明顯提高, 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進行綜合護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179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為臨床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多由免疫功能異常、胃酸分泌過多或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 臨床癥狀主要為腹脹、惡心、噯氣、食欲減退或厭食[1]。近年來, 隨著人們工作及生活等方面壓力不斷增加,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發病率逐年升高, 該病病程較長, 一般短時間內難以治愈, 且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及心理狀態均會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臨床研究指出[2], 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在積極、科學的治療的基礎上, 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價值。為進一步對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探討, 作者對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2例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胃潰瘍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61例。觀察組中男35例, 女26例;年齡24~65歲, 平均年齡(48.4±8.5)歲;病程6個月~7年, 平均病程(2.8±1.6)年;慢性胃炎患者32例, 消化性潰瘍29例。對照組中男38例, 女23例;年齡29~62歲, 平均年齡(47.3±6.9)歲;病程4個月~5.5年, 平均病程(2.5±1.3)年;慢性胃炎患者34例, 消化性潰瘍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藥物治療, 并根據患者病情采用胃黏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實施基礎、心理及飲食等常規護理, 觀察組行綜合性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 因大多患者對自身疾病認識不足, 導致治療及護理配合較差。護理人員應詳細講解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原因、疾病特點、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 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
1. 2. 2 心理護理 大多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 對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積極開展心理護理,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對患者的疑問耐心傾聽, 積極安慰, 鼓勵、幫助患者, 緩解不良情緒,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 2. 3 生活護理 幫助患者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囑患者戒煙、禁酒, 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易消化為主,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強飲食指導, 對患者可給予冷豆漿或冷牛奶等食物, 明顯出血患者應禁食, 并在患者病情穩定后補充營養。囑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 養成科學的作息習慣。指導患者根據溫度加減衣物, 做好胃部保暖, 并參加適量鍛煉, 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1. 2. 4 用藥指導 對患者積極進行用藥指導, 向患者講解用藥的時間、用藥方式及注意事項等。向患者講解在服用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治療過程中, 會出現苦干、厭食、惡心等不良反應, 告訴患者上述反應為正常表現, 不可自行停藥。向患者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 不可自行增加藥量或改變用藥次數。
1. 2. 5 疼痛護理 患者容易出現上腹不適或疼痛, 部分患者甚至出現劇烈疼痛。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及家屬腹部按摩方法, 以緩解患者疼痛。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護理6周后, 以參考文獻[3]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 潰瘍面完全愈合;有效: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經鏡像檢查顯示潰瘍面比治療前改善明顯;無效:臨床癥狀及潰瘍面沒有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生活質量評分:以簡易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評價[4], 滿分為100分, 得分越高, 生活質量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36例(59.02%), 有效22例(36.07%), 無效3例(4.92%), 治療總有效率為95.08%;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5例(40.98%), 有效24例(39.34%), 無效12例(19.67%), 治療總有效率為80.33%;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 2 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為(65.6±2.9)分, 護理后為(83.3±3.6)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為(66.2±3.1)分, 護理后為(71.3±3.5)分。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均得到明顯提高(P<0.05), 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為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 該病的發病率較高, 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 隨著工作及生活壓力不斷增加,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發病率不斷升高, 且呈年輕化趨勢。研究指出, 此類疾病同患者的情緒壓力、日常飲食及作息習慣關系密切。臨床上以往對于此類患者在治療時一般過多關注藥物治療, 忽視護理干預的重要性, 從而導致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甚至惡化[5]。所以, 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 提高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成為臨床關注重點。
綜合護理內容包括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疼痛護理等, 其中心理護理可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 提高患者的治療及護理依從性[6]。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 提高患者的預防意識, 從而能夠積極配合治療。生活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 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用藥指導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從而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疼痛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 提高治療依從性, 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
本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綜合護理的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0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3%(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均得到明顯提高, 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上述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提高治療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對改善生活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 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提高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促進患者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練滿嬌.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6, 32(3):118-119.
[2] 秦潤娥.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吉林醫學, 2014, 35(17):3858-3859.
[3] 吳文源, 劉美蘭, 李春波, 等. 消化性潰瘍的心理、社會多因素研究. 現代康復, 2013, 21(5):96-97.
[4] 董良紅.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22):4625-4626.
[5] 謝冬玉.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5):430-431.
[6] 吳秀玲.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 2013, 25(3):314-315.
[收稿日期: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