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驍 方三華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6-149-01
摘要 彈跳能力是排球運動員的基本素質能力之一,對女子排球運動員進行彈跳力訓練,應從其體能特點出發。本文首先對女子排球運動員的體能特點進行分析,包括身體形態、肌能狀態、身體素質特點等。在此基礎上,研究女子排球運動員彈跳力訓練的有效方法,以期幫助女子排球運動員科學提高跳彈能力。
關鍵字 女子排球 運動員 彈跳力訓練
一、前言
我國女子排球隊在各體育團隊中成績突出,曾多次在世界杯、世錦賽、奧運會等世界級賽事中獲得冠軍獎杯。在此影響下,女子排球運動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和推崇。在進行排球比賽對抗中,扣球、攔網是前排人員的重要得分手段,對其彈跳能力有較高要求。在訓練過程中,一些教練照搬男子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培養女排運動員彈跳力,違背了科學規律,容易對女排運動員身體造成傷害。因此,有必要基于女排運動員的體能特點找到有效的訓練方法。
二、女排運動員體能特點分析
女排運動員的體能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1)身體形態,女子進入青春發育期時間一般早于男子1~2年,但生長發育曲線的波峰低于男子,波幅也要比男子窄。一般女子的平均體重比男子要低20%左右,男子在形體上逐漸形成倒三角形,而女子則表現為胸圍和骨盆增寬,形成正三角形。
(2)肌能狀態,首先從肌肉纖維和肌體力量來看,女子肌肉中的紅肌纖維較高,白肌纖維較低,且肌纖維較細,因此力量相對薄弱,特別是上肢、腰腹和膝關節力量與男子有較大差距。從骨骼和關節方面來看,女子骨骼比男子輕約20%~25%,不僅骨骼纖細,而且抗壓彎能力較差。但女子的關節囊和韌帶彈性較好,擁有更高的柔韌性。從心血管和呼吸系統來看,女子心臟體積和容積均明顯小于男子,每搏輸出量比男子小10%左右,心率較快,在運動時主要靠加快心率增加每分鐘輸出量。女子的肺活量也遠低于男子,因此呼吸快而表淺。
(3)身體素質,女子力量增長具有階段性變化特征,在10~13歲期間力量增速最快,絕對力量增幅可達46%,13~15歲期間絕對力量增幅為8%左右,15~16歲為14%左右,16~21歲期間力量增加緩慢,只有6%左右。這與男子在18歲以前的持續穩定增長和18~25歲期間的緩速增長不同。另一方面,女子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還會受月經周期影響,具體表現為月經期和排卵期運動能力較差,黃體期運動能力較強。
三、女排運動員彈跳力訓練方法
(一)科學控制訓練負荷
排球運動彈跳力主要依靠起跳時下肢肌肉快速收縮提供的爆發力,是一種力量與速度的綜合素質。彈跳能力訓練的重點也是發展下肢肌肉力量,同時應根據女子體能特點,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從而取得最佳的訓練效果。彈跳力訓練需要確保適度的訓練量和強度,處理好量與強度的關系。由于女子肌肉和骨骼等特征與男子不同,如果一味采用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方法,可能會對女子脊柱、骨骼和肌肉造成永久性損傷。在訓練過程中,應采取強度適中、且對肌肉刺激較大的訓練方法,注意控制超負荷訓練量,在提高肌肉爆發力的同時,避免對女子肌體造成損傷。
(二)協調重量負荷和動作速度
大量實踐證明,女子排球運動員的絕對力量不是彈跳力的關鍵性影響因素,一些絕對力量較強的運動員也可能因起跳速度慢,導致彈跳高度不高。相反,另一些絕對力量較弱,但是肌肉爆發力好的運動員,由于起跳速度快,可以獲得更高的彈跳高度。因此,在進行彈跳力訓練時,不僅要關注于提升女子排球運動員的絕對力量,還要通過采取有效的訓練方式,幫助運動員提供肌肉收縮速度,促進運動員白肌纖維發展。同時,在訓練過程中應注意,女子的力量基礎較差,如果直接采取大負荷快速力量訓練方法,可能令運動員無法承受。通過采取中小負荷快速力量訓練方法,也可以達到深度刺激肌肉、改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的作用。堅持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可以提高女子排球運動員整體運動協調能力,從而逐步提高其彈跳能力。
(三)加強薄弱部位及小肌群力量訓練
從人體力學角度來看,彈跳力訓練不是某一項運動能夠達成的,需要通過多種運動項目,培養人體多個肌群的協調共濟能力,從而獲得較高的爆發力和彈跳力。在對女子排球運動員進行彈跳訓練時,應將大小肌群力量練習相互結合,并針對女子肌體薄弱部位,加強小肌群訓練,促進大小肌群力量素質的共同發展;此外,應根據女子力量增長的客觀規律,把握好力量訓練敏感期,同時關注于運動員神經系統發育特點,合理掌握訓練時間和節奏,避免出現疲勞過度、運動損傷等問題。總而言之,只有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和訓練流程,才能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幫助女子排球運動員逐步提高彈跳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彈跳力訓練是女子排球運動員基本素質能力訓練的重要內容,通過對女子體能特點進行分析,可以為訓練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從而做到合理控制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在此基礎上,采取合適的肌肉速度和力量訓練方法,可以循序漸進的提高女子肌肉爆發力,從而獲得較高的彈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