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錦昊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6-183-01
摘要 通過對羽毛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他們在羽毛球運動中損傷的基本部位、類型,為羽毛球運動損傷的預防及控制提供科學依據,旨在更好地預防和減少羽毛球運動中損傷的發生,使得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運用數據統計法、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對羽毛球專項學生從事羽毛球運動運動損傷易發部位、羽毛球運動損傷的原因,以及羽毛球運動損傷對策等研究進行闡述。運動損傷的易發部位有肘、腕、膝、足等部位,損傷的類型有肌肉拉傷、關節扭傷、膝關節損傷比較突出,羽毛球運動損傷與技術動作的特點,身體機能,負荷過度或訓練水平不夠有很大的關系。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加強易損傷部位的訓練,能夠有效地減少運動損傷。
關鍵詞 學生 羽毛球運動 運動損傷
一、結果與分析
經調查發現羽毛球專項運動損傷的學生中,發生運動損傷的學生卻占到56.25%。其中最易發生損傷的有:準備活動不充分導致損傷的有10人,占到125%;運動量過大導致運動損傷的有6人,占75%;動作不規范損傷的有2人,占2.5%;其它如(身體機能下降的有5人占6.25%;機體不協調的有6人,占75%;課外運動損傷的有4人,占5%,未發生運動損傷的占到43.75%。
羽毛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
(一)準備活動不充分
經調查發現,羽毛球專項學生課前及課外活動中,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機能不高,沒有達到運動所需的要求,從而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發生運動損傷在動作不規范、身體機能下降、不熱身體育鍛煉中發生的損傷比較多;其次就是各類羽毛球比賽和訓練中身體的不協調,熱身不充分而引發的運動損傷。
(二)身體協調性差,注意力不集中
在羽毛球運動中對身體協調性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身體協調性好,學習動作快,動作也漂亮;而身體的不協調性就意味著動作的不規范,不到位,學習技術動作當然也是困難重重,從而導致學生對羽毛球這項高雅運動失去信心,注意力不集中,最終造成運動損傷。
(三)技術動作不規范
根據調查統計,80名羽毛球專項學生中,有2.5%的學生由于技術動作不規范未能掌握正確的羽毛球技術動作而導致運動損傷。在整個過程中,專業技術練習不夠、技術動作不規范是個突出性的問題。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無論是那一種形式的訓練和練習都不過是條件反射形成的過程,羽毛球是一門技術動作要求非常高的運動項目,學生及運動員只有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練習一段時日,才能初步掌握一定的羽毛球基本技能。只有技術動作規范的提高,技術動作才能提高。
(四)身體機能下降,高強度訓練,時間分配不當
經調查發現,6.25%的學生由于時間分配不當、高強度訓練身體機能下降而發生運動損傷,羽毛球專項學生及運動員由于訓練時間長,強度高,體能達至極限,身體機能常處于疲憊和緊張狀態,身體機能下降,發生運動損傷,在身體機能下降的學生當中,當面對場地設施不標準和不合體的服裝時,也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
(五)關節局部負擔過重致使的損傷
在羽毛球運動中,各關節部位在一定的限度內所承受的力量不同,一旦超出所承受的限度,就會造成一定的運動損傷,羽毛球具有單一動作重復多次練習的特點,如果訓練和練習時間長動作重復次數過多,局部肌肉就會自動收縮或被動過度拉長,產生急性肌肉拉傷或斷裂,而肌腱和關節由于過度牽拉,引發運動勞損。為此,在羽毛球運動中練習和比賽時,應始終保持標準的預備姿勢,身體前傾,膝關節微曲半蹲,以便更好的進行攻擊和防守。
二、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調查表明,肩關節拉傷,踝關節扭傷,膝關節損傷比較突出。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技術動作的不規范,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機能下降,負荷過度或訓練水平不夠,不良的氣候因素,協調性差等,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技能戰術練習和訓練最易引發運動損傷。
(二)建議
1.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在羽毛球運動中,運動前的充分準備活動,可以有效的預防和克服訓練前身體各個器官的神經機能惰性,并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為羽毛球運動者做好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準備。所以必須要養成良好的熱身習慣,熱身好了,不僅訓練成績提高了,時間也節約了,避免了因過度練習致使身體機能下降而導致的運動損傷。
2.掌握正確的羽毛球技術
羽毛球運動對于技術的要求特別高,在剛開始學習羽毛球技術部容易掌握,只有學習一段時間后,才有所提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羽毛球運動學習中要認真學習并掌握正確的羽毛球技術,要有規范的技術動作,提高基本技能,重視對技術的分析與理解。由分解動作再到完整動作,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逐個突破。
3.合理的安排運動負荷和時間上的分配
在羽毛球運動過程中,運動負荷是由運動時間和運動負荷的強度來決定的。為此,我們在高強度練習和訓練時,就要適當的降低負荷強度,使之科學有效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