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克鵑
【摘要】目的 本研究在于觀察,中醫排淤療法對高血壓伴糖尿病的療效。方法 84例高血壓伴下肢淤血的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口服常規降壓藥,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結合中醫排淤法,對比兩組治療的效果。結果 治療組有效率為95.2%,對照組有效率為64.2%,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從一系列治療指標上,治療組也優于對照組。結論 中醫排淤療法對高血壓伴糖尿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以進一步進行臨床驗證并逐步推廣。
【關鍵詞】中醫排淤;高血壓;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8.23..02
近年來,高血壓病患在我國越來越多,發病率可達27%,而且高血壓會對心腦腎多臟器造成損害?,F在發現,許多高血壓病人常伴有糖尿病;大約百分之六十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因兩者為同源性疾病。筆者在多年工作中,對高血壓引發的糖尿病患者輔以中藥排淤的治療方法,取得不錯成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 2012年10月-2018年5月的門診患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并伴有下肢淤血癥狀的病人84例,年齡45歲~75歲。納入標準為收縮壓<220mmHg,舒張壓<140mmHg;血清甘油三酯>3.3 mmol/L,中度脂肪肝及以上;連續兩次檢測,空腹血糖異常者。然后將病人分為兩組,治療組42例,男37例,女5例,平均年齡61歲;對照組42例,男36例,女6例,平均年齡61.5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相仿。
1.2 治療方法
通過觀察治療組病人下肢血管血淤處顏色和有淤血的關節部位,再結合經絡走向,尋找淤血點。通過注射針頭快速點刺,放出淤血,根據病人的體重、血壓和心率,確定排出淤血的毫升數。在治療之前,通過整脊療法,促進病人下肢加速淤血運行,治療后,囑咐病人日常消毒刺血部位,避免感染,并食用清淡飲食。正常排淤治療后,一個月后再進行下一次治療。
排淤的目的,在于促進血液流動和身體器官重新造血來營造空間,在每次排淤之后,口服減少血液斑塊和降低血液濃度藥品,以此來達到身體其他部位血液稀釋,達到治療病癥目的。
1.3 療效判斷
治療后通過淤血部位顏色變化,血壓、血脂檢測指標,作為是否有療效的判斷依據。
2 結 果
2.1 有效率對比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行中藥排淤后療效比較
組別 人數(n)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42 19 21 2 95.2%*
對照組 42 14 13 15 64.2%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從表中可以看出,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在經過中醫排淤治療后,療效明顯優于單純服藥的對照組(P<0.05),尤其是取得明顯療效的病人較多,證實了中醫排淤法在高血壓的治療中是有效的。
2.2 血壓指標檢測
從臨床指標來看,第一次排淤治療后,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20mmHg,第二次排淤治療后血壓繼續下降,收縮壓<150mmHg,舒張壓< 108mmHg之間。第三次排淤治療后,收縮壓下降到140mmHg以下,舒張壓達到 90mmHg左右,降壓效果明顯。
2.3 血糖及血脂指標檢測
病人治療之初,血糖值在20.0mmoI/L左右,甘油三酯為3.0mmol/L左右,通過治療,第一次排淤治療后,血糖降到15.0mmoI/L;血清甘油三酯測定< 2.5mmol/L,脂肪肝中度偏下。第二次排淤治療后面血糖10.0mmoI/L;血清甘油三酯測定,小于 2.0mmol/L,脂肪肝輕度。第三次排淤治療后,血糖降到6.0mmoI/L以下;血清甘油三酯測定達到1.60mmol/L以下,脂肪肝消失,降糖降脂療效顯著。
2.4 淤斑數量對比(所給圖片為微信截圖,太小,建議作者自己用原圖插入三張圖片的對比圖,用黑色細箭頭標示,如嫌麻煩,可去掉此條)經xx儀器檢測,可見經過排淤治療后,斑點面積減少,數量變少。
3 討 論
高血壓病因復雜,西醫對于高血壓的病因還未探明,其發病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及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1]。中醫認為,高血壓屬于頭痛、眩暈等癥,歷代醫典認為肝陽上亢、痰濕內阻、肝腎陰虛、淤血阻絡等[2],而這些因素常導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有下肢血管病變,中醫將這類疾病歸于“血痹”范圍,即血脈不通發生疼痛。治療的關鍵在于疏通血脈。
中醫排淤的主要方法為放血。《素問.血氣形志》中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瀉有,余不足?!币虼耍叛煼ㄟm用于氣血不調、氣滯血瘀的病癥。
中醫學博大精深,認為經絡與臟腑相連,穴位經絡聯系各臟腑,臟腑病癥可在體表相應的穴位上進行治療。人體背部有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走行,在調整臟腑功能方面作用尤為突出[3]。所以在刺血之前,利用整脊手法,促進督脈和膀胱經氣血通暢,改善局部組織代謝、緩解受壓的神經血管,同時使得病人心情放松,有利于下一步的刺血排淤操作。
從西醫的研究角度,高血壓常誘導或多或少的血液流變學異常。排淤療法能使局部毛細血管的血容量、血液的成分發生變化;進而可調整血壓,改善血液粘滯性,降低高血壓及相關疾病的發病[4]。
通過系統規范的排淤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均較治療前下降;與對照組病人相比有統計學意義。而且治療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均降低,且接近于正常值。且從心理功能方面,治療組患者對治療的總體滿意度更高。
4 展 望
綜合來說,此中醫排淤法方便易行,且在高血壓引起糖尿病的治療中有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①須繼續累積樣本、進行更深入系統的研究,如出血量、刺血工具、療程間隔等還可進一步優化。②從短期看取得一定療效,但因高血壓病因病機復雜,個體差異性大,還須關注長期療效的效果。③ 繼續探討中醫排淤治療高血壓的相關機制,如胰島素抵抗、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等著手,爭取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所進展。
參考文獻
[1] 胡偉勇,龔瑗瑗,鄒 嫻,等.刺絡放血行間穴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臨床效應[J].江西中醫藥,2012,43(10):53-54.
[2] 馮軍業.耳尖放血療法改善高血壓病肝陽上亢證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21):89-89.
[3] 何瓊霞,楊春妹,黃淋清.312經絡鍛煉法對高血壓康復中患者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8):2848-2849.
[4] 王麗君.刺絡瀉血療法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量效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