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近年來,人們對于生鮮產品的需求急速增長,生鮮產品已經成為電商平臺上網絡營銷的熱門品類之一,生鮮電商應運而生,保持著每年50%以上的增長率。據艾瑞調研的相關數據顯示[1],我國生鮮電商平臺交易額從2014年的289億元,迅速猛增到2017年的1 391億元。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許多生鮮電商認識到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是保持未來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如順豐為保障全程生鮮冷鏈而成立了“食品供應鏈”事業部;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也紛紛通過與便利店合作、自建物流等方式,不斷加碼供應鏈及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
針對生鮮電商,國內外眾多學者分別從消費者關系營銷[2]、購買生鮮農產品意愿[3]、冷鏈物流重要性[4]、發展模式[5-7]等方面進行了定性研究。有關生鮮電商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鮮電商行業冷鏈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8]、生鮮農產品冷鏈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體系[9]和規范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測度體系[10]。對于供應鏈的指標體系構建設計,有學者已經研究了涉農供應鏈[11]和生鮮供應鏈[12]的績效評價。從供應鏈評價方法角度,不同學者分別采用了結構方程[13]、DEA方法[14]、粗糙集及模糊評價法[15]等對供應鏈進行了研究。由此可見,對于生鮮電商供應鏈,從供應鏈的視角進行綜合評價的定量指標體系還沒有建立。因此,本文根據生鮮電商供應鏈的流程及特點,通過改進BSC評價模型,確立多維度評價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將相關評價因素進行降維,進而構建生鮮電商供應鏈評價指標體系。
生鮮電商在整個供應鏈中處于核心地位,它連接了供應商、消費者、冷鏈物流服務商等主體成員,匯集了資金流、商流、信息流,具體的生鮮電商供應鏈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生鮮電商供應鏈流程圖
生鮮電商供應鏈的流程主要是從網購消費者下達訂單開始,然后由生鮮電商平臺進行訂單信息處理,向生鮮供應商采購或直接出庫相應的訂單產品,通過生鮮產品交接和訂單信息傳遞,最后由自營或第三方冷鏈物流商向顧客完成生鮮配送而結束。整個流程由多個環節組成,不同環節的相關表現將成為反映生鮮電商供應鏈整體水平的重要內容。
由圖1可見,生鮮電商將生鮮產品和電子商務營銷渠道相結合。與傳統零售模式相比較,生鮮電商供應鏈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1)生鮮產品特性。生鮮產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水產海鮮、各種肉類及冷凍冷藏食品等。與普通產品不同,具有生物性、季節性、產銷異地和不確定的特點(見表1)。

表1 生鮮電商供應鏈的產品層面特性
(2)電商營銷渠道。通過電商平臺能夠提高供應鏈整體信息傳遞的速度、精度和廣度。與傳統流通渠道相比,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產品的供應鏈具有速度快、拉動式、損耗低和流通渠道短等特點(見表2)。

表2 生鮮電商供應鏈的電商層面特性
(3)整體供應鏈流程。由于涉及的成員各異,加之生鮮產品自身的品質特征以及對物流過程的特殊要求,整個生鮮電商供應鏈流程與一般供應鏈存在區別,主要表現在具有供應鏈的成員復雜性、響應速度快和總體要求高等特點(見表3)。

表3 生鮮電商供應鏈的整體流程特性
平衡記分卡(BSC)能夠全面反映供應鏈整體業務流程情況和發展水平,被廣泛應用于供應鏈評價過程中。基于上文對生鮮電商供應鏈流程和特點的分析,生鮮產品特性和電子商務營銷對于生鮮電商供應鏈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但鑒于生鮮電商供應鏈涉及到不同類型企業之間的復雜作業,彼此之間的經營業務和管理系統差異性很大,并不適合實現共同的學習和成長。因此,本文對BSC評價模型進行了部分改進。
以生鮮電商平臺企業為供應鏈的核心,從生鮮產品、電商平臺、財務成本、整體流程、顧客滿意等五個維度分析研究,并以此為框架,在平衡記分卡評價模型的基礎上,分析生鮮電商供應鏈的特點,結合供應鏈評價的共性,通過參考相關文獻、問卷調查和專家咨詢進行提煉和補充,確立了每個維度相對應的細化評價因素(見表4)。

表4 生鮮電商供應鏈評價維度和評價因素
由改進的生鮮電商供應鏈BSC評價模型可以看出,從五個維度綜合評價生鮮電商供應鏈的15個相關因素比較多,因此本文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降維的思想把多變量因素歸結成少數幾個相互獨立且包含原有變量大部分信息的綜合指標[16]。通過SPSS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和相關檢驗,提取公共因子進行因子分析,得到的結果見表5。可以看出:前4個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并且經方差極大值旋轉以后,其累計方差貢獻率已達到81.511%。這表明前4個因子已覆蓋了表4中15個評價因素所要表達的足夠信息,因此提取這4個因子作為評價指標的公共因子F1、F2、F3、F4。

表5生鮮電商供應鏈綜合評價指標解釋的總方差
對因子載荷陣進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后得到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6),可以反映出公共因子與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并根據因子載荷量對提取的因子進行命名,得到表7中的4個評價一級指標,從而構建生鮮電商供應鏈評價指標體系。

表6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由表6觀察旋轉后的各因子所反映的原變量因素和具體的載荷量,可以發現:
在公共因子 F1上,X5、X6、X8、X10、X11、X12和 X13的載荷很大,基本反映了生鮮電商供應鏈產品、財務和建設的整體情況,該因子可稱為“供應鏈發展水平指標”。
在公共因子 F2上,X1、X9和 X15都有很大的正載荷,強調了生鮮電商供應鏈的快速和適應性,該因子可稱為“供應鏈響應能力指標”。
在公共因子F3上,X4、X7、X14和X2的載荷很大,共同反映了生鮮電商供應鏈的專業化程度,該因子可稱為“供應鏈專業運作指標”。
在公共因子F4上,只有X3有很大的正載荷,代表了顧客對生鮮電商供應鏈的滿意程度,該因子可稱為“供應鏈服務滿意指標”。

表7 生鮮電商供應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以表5“旋轉平方和載入”一欄中每個因子方差占累計方差的比例作為因子權重,可以得到生鮮電商供應鏈綜合評價指標函數公式:

參照由SPSS軟件得到的因子得分矩陣(見表8),可以求得生鮮電商供應鏈各單個評價指標Fi(i=1,2,3,4)的得分函數公式:


表8 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本文選取了2017年我國生鮮電商產業鏈中的10家企業平臺進行實證研究。通過查閱資料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相關數據,將所得的15個評價因素結果經標準化后分別代入(1)到(5),得到各個企業平臺的供應鏈指標F1、F2、F3和F4的得分數值,以及整體綜合評價結果F,并按照分值大小進行排序(見表9)。

表9 各企業平臺生鮮電商供應鏈評價指標因子得分及排序
由表9因子得分結果的定量分析與實際生鮮電商的情況定性分析相結合,可以看出:
(1)從評價指標F和F1、F2、F3、F4的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的生鮮電商供應鏈發展情況較好,所有生鮮電商企業平臺的供應鏈評價指標得分都為正數。這主要得益于隨著生鮮電商產業鏈的深入發展,眾多企業平臺開始重視并不斷加碼生鮮供應鏈建設,向供應鏈布局越來越深,距離消費者也越來越近。但同時也要注意,我國各生鮮電商企業平臺之間的供應鏈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評價指標得分存在明顯差距。這主要是因為一些綜合電商巨頭能夠整合全產業鏈和全渠道的資源,和其他類型的企業平臺相比在供應鏈綜合評價當中具有較大優勢。
(2)從供應鏈整體綜合評價指標F的結果來看,京東生鮮、天貓生鮮和蘇寧生鮮等綜合生鮮平臺的得分較高,都超過了0.7分,這些電商巨頭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客戶群體,掌握著豐富的信息資源,交易平臺的影響范圍廣,因此在整個供應鏈條上占據著主導地位;本來生活網、中糧我買網、順豐優選和易果生鮮的得分介于0.5-0.7分之間,處于中等水平,原因在于它們都屬于專業的垂直生鮮電商平臺,主要發展專業化的電子商務生鮮產品業務,只是專注于生鮮產品供應或冷鏈物流服務的某一環節,因而對整體供應鏈的控制能力不如電商巨頭;而愛鮮蜂和美團的經營方式是以新興的線上線下(O2O)模式為主,還是依賴于與距離客戶較近的便利店進行合作,發展時間和規模都處于起步階段,整體實力無法與綜合電商巨頭和專業的垂直生鮮平臺相比,所以供應鏈的綜合評價指標得分低于0.5分。
(3)從供應鏈各個不同評價指標F1、F2、F3和F4的結果來看,綜合生鮮電商企業平臺的供應鏈發展水平指標F1得分較高,這是因為其優勢在于擁有豐富的平臺流量和對供應鏈資源的整合能力,但是由于只重點負責提供交易平臺,在商家入駐后就無法對客戶體驗進行及時響應,所以響應能力指標F2和服務滿意指標F4得分較低;垂直生鮮電商企業平臺能夠從源頭開始控制生鮮產品質量,對冷鏈物流全程進行專業參與,所以其供應鏈專業運作指標F3和服務滿意指標F4得分較高,但是介入全產業鏈的成本過高,對資金鏈的依賴更為嚴重,因而發展水平指標F1得分低于綜合生鮮電商;線上線下模式的生鮮電商企業平臺的供應鏈響應能力指標F2得分較高,主要是因為O2O模式下的便利店就分布在用戶周邊,1-2h就能夠滿足顧客的即時性需求,但是由于無法保證有足夠的冷鏈倉,缺乏對整個鏈路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掌控能力,這也導致總體的專業運作指標F3和服務滿意指標F4得分較低。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不同的生鮮電商發展模式有著各自的供應鏈評價優勢和痛點問題:綜合生鮮電商平臺的供應鏈發展水平處于領先,但未來還要解決如何加強對生鮮供應和冷鏈物流的控制問題;垂直生鮮電商企業的供應鏈專業運作程度較高,但還應考慮如何進一步擴大自身運營平臺的影響力來吸引更多消費群體;快速及時的供應鏈響應能力則是O2O模式下生鮮電商企業平臺的突出特點,而如何對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優化配置將是接下來的重點任務。因此本文認為,提高生鮮電商供應鏈管理能力需要不同的企業成員加強學習合作,不同的平臺模式相互借鑒融合,從而發揮生鮮電商供應鏈的優勢特點,同時解決痛點問題。
生鮮電商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分支,受益于價格優勢、品類豐富與便利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線上購買生鮮產品,生鮮電商企業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目前我國對于以生鮮電商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評價研究較少,也沒有定量的評價指標體系。因此,本文考慮到生鮮電商供應鏈的特點并參考已有的相關文獻,通過改進BSC模型和運用因子分析方法構建了生鮮電商供應鏈評價指標體系,并具體結合我國的生鮮電商企業進行了實證研究,希望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能夠為以后分析我國生鮮電商供應鏈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