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樂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080-01
摘要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體育的代表,也是一項源遠流長的體育項目。近年來,許多高校在體育教學中都開設了太極拳課程,太極拳在學生身心健康培養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文章以太極拳為研究對象,就太極拳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進行了梳理、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對太極拳及高校太極拳教學的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 高校 太極拳 學生 身心健康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大學生是社會的寶貴財富。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培養身心健康、專業知識扎實的復合型人才,也成為高校的歷史使命。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太極拳對大學生身心效應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就太極拳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進行研究,也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話題。那么,太極拳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究竟有何影響呢?筆者對此做出了研究和回答。
一、太極拳課程對高校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
(一)緩解疲勞,放松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在人體功能調節中起著中樞作用,換而言之,人體器官的功能調節,要依靠神經系統來完成。體育運動能有效改善人體的神經系統的功能,而太極拳在緩解疲勞,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方面有著顯著作用。如太極拳要求人們在練習前,要放松心境,做到心靜體松,要使身體和精神進入到一個寧靜、放松的境界,然后再借助通過大腦活動指導人體器官去做一些舒緩的太極動作。可以說,我們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要求精神和形體內在高度統一,要發揮神經系統的指導作用,長此以往,必能改善個體神經系統的狀況,使個體腦部氣血充足,思維更加活躍。
(二)強健消化系統的功能,減少腸胃疾病
民以食為天,我們攝入的所有食物都要在消化系統中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統的健康事關我們的生命安全。太極拳是一項綜合了各家拳術的精華,在手法、身法、眼法、步法等方面深有講究的運動項目。太極拳中的導引術、吐納術,強調用意識引導動作,內外合一。太極拳練習中采用的腹式呼吸,能夠促進膈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對肝臟、胃腸起到“按摩”的作用,使腸、胃、肝、腎在按摩、擠壓下發生運動,進而增進內臟器官血液循環,增強胃腸張力、蠕動能力。受此影響,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也會有所改善,體內物質代謝也會加快。因此,可以說,常練太極拳可以改善我們的胃腸功能,增進食欲,預防便秘。
(三)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循環
太極拳運動具有柔和性、連貫性、圓活性等特點,太極拳“腹式呼吸”方式可以改變腹腔壓力的改變,增大胸廓容積,增高胸腔負壓。然后,促使胸腔靜脈壓力下降,使血液流速加快。這能增強腹腔壓力的規律性,加強腹內臟器運動,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環和消化吸收功能。科學研究表明,在太極拳鍛煉中,人體全身骨骼肌會出現周期性收縮和舒張,而肌肉和骨骼運動能使冠狀動脈反射性擴張,增強心肌毛細血管的開放性,進而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
二、太極拳課程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培養大學生的意志力
當前的00后大學生大都成長于獨生子女家庭,許多人都缺少意志力,個人抵抗能力和心理素質也較差。太極拳講究剛柔并濟,非常重視動作的協調性,一些太極拳動作還具有一定的難度和精準性。在太極拳教學中,教師會要求學生做好細節把控,堅持動作練習,以掌握太極動作精髓。而嚴格、枯燥的訓練,可以幫助大學生克服懶惰心理,培養大學生的意志力和耐心,這對學生發展來說是極其有益的。
(二)緩解學生壓力
隨著經濟發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許多大學生在學習和就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心情非常緊張,一些人在心理方面還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太極拳講究內外兼修,它主張在內心平靜的情況下進行體育鍛煉,也只有在心靜體松的情況下,個體在太極拳鍛煉中才能可以有舒緩、愉悅之感。高校太極拳課程和教學,可以使大學生獲得心理愉悅,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素質,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壓力。
(三)端正認知,培養大學生的社交能力
大學生心理問題是一個復雜而普遍的問題,許多大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自卑、自傲、封閉等不良心理影響。而太極拳教學和鍛煉,可以將許多人匯聚到一個場域中去,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重新認識自我,還可以使他們在太極拳活動中加強與他人的交流和互動,弱化他們的孤獨感,進而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幫助他們樹立全新的價值觀。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高校太極拳教學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來說有著積極意義。因此,高校要重視太極拳的價值和作用,本著人本理念開展太極拳教學,并盡量通過教學內容和形式創新增強太極拳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出更多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