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的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漸成了教育教學關注的焦點,究竟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我們的課堂教學要以“預習”為起點,重視把握師生角色,以“總結”為保證,才能真正抓得住學生,吸引學生,成為一種磁性課堂,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學能力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短短的課堂四十分鐘獲得最大的效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 充分備課,抓好預習,是有效課堂教學的起點
(一) 備課,大家都知道它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會影響上課的效率和質量。要想把一節課上好,就要求老師們根據課文內容,有針對性地閱讀和積累與之有關的資料,好對課文內容做必要的補充和拓展,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能夠及時解答,教給學生他們不知道的知識,讓他們時時有新意,對課堂有期盼,喜歡上課。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需要,設計的內容科學合理、針對性強,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如教學《種子的夢》這首詩歌時,只有充分地備課,才能向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柯巖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寫的,在噩夢將結束,光明即將到來的時候,詩人用“種子的夢”為題,抒發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祖國新生的寄托。了解這些內容有助于學生品讀、感悟詩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 預習,它也是教學的起點,我認為十分重要。預習工作最易被語文教師忽視,大家都認為它可有可無,無足輕重。我認為學生課前沒有做好高質量的預習工作,直接影響到他的聽課質量,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一如“不動筆墨不讀書”、查閱工具書、邊閱讀課文邊批注等;二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節省課堂上浪費的時間;三是指導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方法,如上網、看書、請教大人等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如教學《沙漠之舟》《天外來客——隕石》這類課文前,我就安排學生課前查閱與之有關的資料,課堂上組織學生交流,學生就成了課堂上的主角,各抒己見,學生學得輕松,課堂效果好!
二、 把握師生角色,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 教師講授的有效性 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地講。“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他們的年齡與心理力量所許可”,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恰當地講”的引導下,漸入課文的佳境,漸入學習的佳境。另外,適當地在課堂上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延伸擴展,提升學生的興趣,無形中讓可能在一分鐘前還在走神的學生重新回到課堂。學生感興趣了之后,自然會對語文課產生一種期盼。
(二) 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有效的語文課堂是互動的,而不是教師唱獨角戲,一言堂。是師生間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生與生的“對話”。現在課堂上學生活動多了,也熱鬧了。但是各項活動是不是都是必要的,都是有效的呢?我們重點關注它的有效性,首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獲得愉快體驗,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然后教師指導,讓學生善于活動,這是課堂有效性的保證。最后不要忘了評價,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這是提高有效性的落腳點。
課堂上教師善于引導,調動學生求知欲,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一旦被激發,生生間、師生對話中觀點會碰撞,對文章的理解將更深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評價他們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重點看他們在活動中“得到”多少。合作學習在一堂課內被許多教師運用過。教師課前就應對本節課要在哪個環節,要求學生合作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而不是隨意性。小組長組織好本組活動,安排組員發言、全班匯報等。師生精心準備,安排到位,合作活動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如在教學《幸福在哪里》時,我是這樣處理師生角色的:
師:三個孩子在分手后的十年里,他們各從事哪些有益于人類的勞動?獲得怎樣的幸福?
生:自己默讀,勾畫后,四個人小組探究、討論,交流,并根據交流內容,完成表格。
學生完成表格后,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師:在生活中,你做過哪些事情,它讓你有幸福的感受嗎?
生:交流、匯報。
師總結:孩子們,我聽到了,你們的回答已經告訴我: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拓展:1. 齊讀有關幸福的名言警句。
2. 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生:暢所欲言)
三、 及時總結,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
每次課結束時,我們總是為自己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感到欣慰。但是發現有些學生對已經學過的東西忘了,甚至是前一天才剛剛學過的內容。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不夠重視。老師們都覺得課文講完了,課就結束了。我認為課堂總結設計得好,能使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提高、升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一個新穎有趣、耐人尋味的課堂總結,能把一堂課的教學推向高潮,達到了“課結束,趣猶存”的良好效果。在教學《西門豹治鄴》這篇課文時,我這樣來安排課堂總結:這個故事距現在已經兩千多年了,能收入我們的課本里,讓我們學習它,就是因為在當時封建迷信盛行的時代,西門豹敢于破除封建迷信,尊重科學,那么西門豹用什么計策來懲治封建迷信者的呢?在《三十六計》中叫什么計?(將計就計)能結合課文說說下面兩句話的意思嗎?
(1) 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 以巫婆、官紳為河伯要媳婦辦法來治他們。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成功治鄴的人,(學生齊讀:西門豹)讓我們記住這個敢于破除封建迷信,尊重科學的縣官(學生再齊讀:西門豹)。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藝術,是一門科學,充滿挑戰,要我們不斷地去感悟,不斷地去嘗試,在問題中去實踐,在實踐中去反思,在反思中去發展。
作者簡介:
黃真真,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