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欣宛
中國文化要順利走出國門,不僅僅依靠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還需要優秀的文化傳播中介者——對外漢語教育者。由于漢語熱的出現,世界各地教學機構對于漢語教學者的需求不斷擴大,國內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主要有高校教師、對外漢語專業研究生、市場培訓機構培訓生、海外留學習者、當地華人華僑等,教師資源多元化導致素質參差不齊。
一、對外漢語教學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師資力量參差不齊
高校教師具備厚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教學經驗豐富,但是教師科研壓力較大,教學實踐時間少。高校應屆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但是缺乏教學經驗,在短時間內難以歸納出系統的、適合當地漢語學習者的教學方法。社會培訓機構培訓時間相對分散,比較注重技巧和技能的培養,培訓內容相對缺乏理論指導。留學習者和華人華僑充分發揮母語優勢,但是長期受西方語言和文化的熏陶,漢語語法基礎受到沖擊,不滿足教學要求具備的專業素質。
(二)對外漢語教學過于偏重形式和興趣
呂必松在《試論對外漢語教學的總體設計》一文中明確指出,“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雖然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已經確立,但是對于交際能力的認識還存在爭議,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還廣泛存在對交際能力進行片面化理解的情況。
中華文化廣泛傳播,漢語在世界范圍內出現的浪潮,不排除國家影響力和歷史文化的推動作用,選擇學習漢語的人大部分是因為自身發展和興趣。許多教育者為了滿足求學者的興趣和交際需要,或者是活躍教學氣氛,增進師生情感,過分強調民俗文化教學,大量開展民俗文化課程,如古箏、戲劇、書法、剪紙、傳統禮儀等,忽視了專業課程,如漢語基礎語法、漢語語音、漢語詞匯課程的安排,將漢語教學簡單地外化為表演等形式,舉辦各種民俗文化活動,如包餃子、唱京劇、書法比賽、詩朗誦等。
實際上,興趣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部分,人們普遍重視興趣的積極作用,提倡“興趣教學”——興趣閱讀、興趣聽寫、興趣朗誦等。但是,不可避免地,有些課程或者教學者過分強調興趣,容易導致對外漢語教學目標混亂、不清晰,語言學習過于粗淺,而沒有辦法達到語言用于交際的目的。
(三)學習者知識儲備不足,閱讀速度慢且存在困難
漢語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習者可以積累漢語詞匯,更好地掌握詞匯及其用法,增強語感。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漢語閱讀對于學習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學習者的知識儲備不足,過分依賴字典、詞典,新詞擴展意識不強,詞匯積累還達不到閱讀所要求的水平。由于語法分析能力相對薄弱,部分學習者不容易找出語句之間的關系,很難理解文章的意思,閱讀非常吃力,從而容易引發其對學習漢語的困倦、懈怠情緒。
二、對外漢語教學開展的有效策略
(一)“本位”理論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師團隊理論水平
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以什么作為漢語或漢字的最小單位進行教學,是一個值得人們考究的問題。學者馬建忠將“詞類”作為“句讀”的基礎,之后出現的“字本位”“詞本位”或者是“句本位”觀點,都是針對漢語的特點進行研究,目的是尋找出適合漢語教學和學習的漢語語法系統。加強漢語本位理論研究可以幫助對外漢語教育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漢語,了解古老的中華文化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提高教學者專業理論素質,擴寬理論視野,在理論反思中奠定深厚的教育教學知識儲備,使得師資力量提升到一個較高層面,優化教學能力。漢語本位理論研究是對漢語和中華文化的深層次剖析,有利于學習者更透徹地了解漢語字詞的產生、發展、演變過程和內部結構,讓他們深刻理解漢語字詞的魅力,從而堅定對學習漢語的信心。
(二)幫助漢語學習者克服“文化休克”,緩解學習壓力
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留學習者在漢語學習上存在焦慮情緒。一方面是對生活語言環境變化的不習慣而引發“文化休克”現象,另一方面則是知識儲備的不足和閱讀課文的困難使他們產生挫敗感,無法保持對漢語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教學者應該主動發現這些問題,給予他們相應的幫助,課上課下多交流,關心學習者的生活、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心理引導和疏通,使他們能夠適應異國的生活環境。學習方面,教學者應關注差異和不足,鼓勵他們克服困難,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詞匯,疏通語句關系,在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的閱讀速度,從而提高漢語水平,而不僅僅停留在簡單交際層面。
(三)改革教育方式方法,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者在保持傳統經驗教法的同時,可以輔以一些現代教學手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室設備逐步完善,教學者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多媒體,用圖片、視頻或者音頻等將復雜、晦澀、難懂的知識點進行分解,使之容易理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增加一些跨文化訓練,有效利用典型案例,提高學習者對于所學語言和文化的敏感度。通過角色扮演、互動、體驗和討論等方式,學習者可以了解漢語背后蘊藏的獨特文化情調,尋找與本國文化的不同之處并進行理性分析,學會從中國人的眼光看待問題,然后在心理、情感方面接受中國文化,接受漢語,接受學習環境。
三、結語
開展對外漢語教學是推廣我國文化的重要方式,能夠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F階段,對外漢語教學還沒有完全適應漢語熱的潮流,存在很多缺陷,教學者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創新,在已有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上,發現新成分、新特征,更加全面地理解對外漢語教學任務和目的,豐富漢語教學內容,將語音語法與本位理論相結合,將興趣表演和知識學習相結合,幫助漢語學習者克服學習上存在的困難,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更完整地走向世界。
(西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