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哲學是由著名的哲學家馬修·李普曼于20世紀60年代著手創建的,自創建之時起就對整個世界的兒童教育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中,李普曼主要把兒童哲學作為一種教育手段,通過兒童的探索和教師的引導來促進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批評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梢妰和軐W對于兒童的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當今社會對兒童哲學并沒有正確的認識,更談不上能夠發掘兒童哲學巨大的教育價值,與此相反甚至還出現了誤解“兒童哲學”的情況。因此,本文將對兒童哲學進行初步的探討,以期引起人們對于兒童哲學的進一步關注,從而努力嘗試把兒童哲學對于兒童的教育意義發揮到最優化。
一、兒童哲學是什么
對于“哲學”,很多人都是望而卻步的。首先,哲學給人一種高深、晦澀的感覺,它并不像一般的知識理論平易近人,從而吸引人們去啃食,去咀嚼。其次,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雖然是人們生活的向導,是人們生活的指路明燈,可是它遠遠高于生活。最后,哲學有著嚴謹的邏輯推理、高度的抽象概括,成人都難以真正理解。所以兒童和哲學更像是兩個完全不會有任何交集的事物。事實并非如此,“哲學”一詞是從古希臘的“愛”與“智慧”這兩個詞演變而來的,它的本意是愛智慧,即對智慧的熱愛與追求。人們每天都在思考,換句話說人們每天都在追求智慧,可見對智慧的追求是每個人內心的渴望,就像呼吸一樣發生得自然、殷切。
人們隨時隨地都在思考,都在追求著智慧,那是否可以理解為人們一直都在追求哲學呢?這可能會與上文相矛盾,哲學到底是在生活之中,還是在生活之外呢?其實,筆者想說哲學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人們以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哲學,哲學就是什么。它可以是艱深晦澀的,同時也可以是通俗易懂的。此外,哲學并不是給人們提供具體的知識或者方法,而是給人們一種解決問題的態度,從而讓人們更好地生活。同時,哲學也不是要人們去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求人們能夠有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兒童在生活中總是去發現問題,總是提出“十萬個為什么”,可見兒童與哲學有著天然的聯系。
兒童天生就是一個“哲學家”,這是由兒童的天性所決定的,即兒童具有其生命存在和發展所必需的自由天性,也可以理解為兒童具有一種能夠吸收知識的心理,他們能自己教自己。他們天生就是好奇好問的,他們總是盯著成人問“為什么”,在看到有趣的現象時也總是嘗試自己去找到答案。正如馬修斯《哲學與幼童》所描述的例子一樣,約翰(6歲)正仔細地思索這個事實,除書本、玩具、衣服之外,他有兩條手臂、兩條腿和一個腦袋。這些都被稱為他的玩具、他的手臂、他的腦袋,他問道:“哪一部分的我,算是真正的我?”可以看出約翰正在思考,思考哪一部分是真正的他,他在和馬修斯的一番推理后,得出了約翰的大腦才是真正的約翰。筆者不知道約翰會不會對這個答案感到滿意。可以看出約翰在用哲學,并且和馬修斯一起搞哲學,他想通過自己的思索來消除困惑、解決問題。
兒童哲學是什么?筆者認為,兒童哲學就是兒童的哲學。兒童的哲學并不像哲學那樣呈現出高度概括的理論,而是以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來呈現。兒童哲學就是尊重兒童的自由探索,正確地看待兒童的困惑與疑慮。當兒童提出為什么的時候,成人不應該立即給出所謂的答案,而應該引導兒童自己去探索。在沒有能力回答的情況下,成人不能給兒童消極的回復??偟膩碚f,兒童哲學所代表的是一種態度,即社會和成人應該以一種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兒童,去看待兒童的精神世界;兒童哲學所代表的是一種方法,它能夠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批判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兒童哲學所代表的就是兒童自己,就是兒童所固有的自由天性。
二、兒童哲學在我國開展的現狀
兒童哲學雖然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很多學者承認了它的價值,可是兒童哲學無論是在質上還是量上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發展。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的問題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一)很多人不能正確認識兒童哲學,以至于兒童哲學不能得到大范圍的推廣
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人們沒有正確的兒童觀。人們不知道兒童是什么、兒童與成人有什么區別、哪些方面有區別。也可以說,人們不能正確地認識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明白兒童的興趣愛好與需求。其次,人們不能理解哲學的真正內涵,把哲學擺在兒童不能企及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他們不能理解兒童哲學的真正內涵。讓兒童學哲學的目的不是要讓兒童學習外顯的理論知識,而是要讓兒童學會去思考,進而提升兒童的心理素質。很多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兒童哲學本質的理解出現偏頗,往往導致兒童理解不了課程內容或者是教師不能對兒童的哲學思維能力進行有力的指導。最后,很多人不能看到兒童與哲學的天然聯系,不明白兒童與哲學是兩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生物體,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兒童對于哲學的追求能過促進哲學的發展,哲學也能夠促進兒童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二)社會平臺缺乏,導致無法分享學校開展兒童哲學的經驗,人們對其缺乏共識
社會沒有建立相應的平臺來分享各個學校對于開展兒童哲學的經驗,人們對于兒童哲學是什么、兒童哲學主要涵蓋哪些內容、兒童哲學應該怎樣開展、應該怎樣評價兒童哲學產生的效果沒有達成一個普適性的認識。各個學校之間是封閉的,以至于不能分享和升華教學經驗,這對于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學科是極其不利的。雖然不同的地域、校際的情況會有所差別,可是教學的對象是不變且統一的,都是兒童。因此,筆者認為,要想實現兒童哲學的發展,當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平臺來共同解決和反思各個學校兒童哲學所遇到的問題,從中找到一些共性共通的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資源和經驗的共享。當然,這還需要加大對兒童哲學的研究力度。人們不僅僅要從理論層面去研究兒童哲學,去借鑒國外的學者對于兒童哲學的研究,同時還要把研究放在實踐上,觀察兒童哲學在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尋找對應的解決辦法。只有切實做好兒童哲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讓兩者產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人們才能更好地認識兒童哲學,讓兒童哲學在學習中得到更好地開展。
(三)兒童哲學對當代的教學方式、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師提出了挑戰
首先,兒童哲學主要采用對話學習法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師生之間的對話是平等的,目的是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兒童進行生活意義的發現,開展以兒童探索過程為主的啟發式教學。兒童哲學的教學方式以發現式為主,因此教師應該給兒童提供引起他們思考的環境和材料,教師還應該和兒童一起探討,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發現新的問題,進而提出新的問題,循環往復,實現前進螺旋式的上升。當代的教學方式以接受式學習為主,這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是把知識填充給兒童,而是應該教會兒童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其次,兒童哲學要求教師對兒童進行恰當的指導,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每個兒童的個性。兒童哲學的組織形式以小組為主。但是,我國的教學組織形式以班級為主,輔之以小組和個體。我國人口基數大、班額大,要想實質性地開展兒童哲學確實是一個難題。最后,教師是兒童哲學這一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要素。兒童哲學紛繁復雜的課程內容和獨特的教學形式,使得兒童哲學課程的教師與傳統學科教師有著很大的區別。擔任兒童哲學課程的教師,不僅要充當指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等角色,還要掌握有關哲學專業的知識和其他作為教育者應該具有的知識。因為教師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如此高的要求對教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三、兒童哲學對兒童的價值
兒童哲學能讓兒童的哲學性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什么是哲學性思維呢?筆者認為,哲學性思維不僅僅包括批評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還是兒童追求智慧的一種態度。兒童哲學課程可以讓兒童學會思考,學會與成人討論來解決自己的困惑。兒童哲學課程主要是以兒童感興趣的哲學故事、寓言以及兒童困惑的問題等來開展,然后通過相互探討來認識這個世界,從而達到讓兒童追求智慧的目的。兒童的思維可能不像成人那么理性,不能對每個問題都給予一個確定性的回答,或者是給某個現象下一個確切的定義。當然,哲學性思維并不是要把每個兒童都培養成哲學家,而是要培養兒童的思維敏感性。
兒童哲學讓兒童的自由天性得到更好的發展。兒童是一個勞動者,其工作的目的是創造人,父母確實應該為兒童提供生活和創造活動所必需的條件,但與其相關的社會問題更為重要,因為其勞動的果實不僅僅是物質的東西,兒童是塑造人類本身——不僅僅是一個種族、一個社會階層或一個社會集團,而是整個人類。因此,社會必須關心兒童,承認其權利,滿足其需要。那么人們應該怎樣關心兒童呢?筆者認為,關心兒童最重要的是要把自由還給兒童,讓兒童回歸自然、回歸自由、回歸童年。兒童哲學符合兒童好奇、好問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還把兒童好奇好問的心理發展到最大化。不容置疑,兒童哲學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都能讓兒童追求自由和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得到更好的發展。
兒童哲學能讓兒童擁有一個更為幸福、快樂的人生。古希臘哲學家普遍認為,哲學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給予快樂的過程。兒童哲學教育能使兒童在恰當的智力激勵和挑戰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梢钥吹?,兒童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是幸福、快樂的,這種快樂不是來源于外在的物質環境而是來自兒童的內心深處。當然,對于智慧的追求也能讓兒童獲得一個更為優越的物質環境?,F代社會需要的不是只會做事而不會思考的機器人,需要的是有理想、有追求、會思考的人。無疑,兒童哲學教育培養的就是能適應社會的人。筆者認為,幸福、快樂的人生就是富足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結合,兒童哲學教育能夠讓兒童滿足以上條件,從而擁有一個更為幸福、快樂的人生。
四、結語
兒童哲學對于兒童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兒童哲學在我國的開展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挑戰,但人們應該積極創造條件,讓兒童哲學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應該加大研究力度,讓兒童哲學教育本土化,使其更加符合我國的具體情況。
(廣西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李應芳(1993-),女,云南昆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