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中,信息化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這也對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朗讀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不僅為其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更使其促進了學生朗讀習慣的養成,進而優化了朗讀教學效果。為此,通過對信息背景下中學語文朗讀教學進行主要問題分析,進而探討其優化措施與途徑,希望可以在促進中學語文朗讀教學水平的提升下,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學積累與素養。
關鍵詞:信息;中學語文;朗讀教學
由于時代發展潮流的趨勢與需求,使信息技術作為重要推廣的先進技術而得到廣泛應用。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朗讀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雖然已經較為普遍,但究竟對于促進學生閱讀水平與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卻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究。
一、 信息背景下中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一) 教學課件過于夸張,喧賓奪主
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應用中,一些教師為了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不僅進行了過于夸張的圖片插入,而且還在滿足學生追求新鮮刺激的情況下,進行了大量的絢麗奪目的圖片制作,選擇的音樂、視頻等也并不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適應,使其既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產生了喧賓奪主、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
(二) 信息技術缺乏良好的應用環境
對于語文朗讀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來說,還存在著技術設備方面的問題,無論是對于投影亮度的調試,還是設備的良好維護,都會影響其清晰度,這使學生的課堂效率受到一定影響,而且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掌握也十分有限,使無論在操作方式上,還是在課件制作上都缺乏良好的應用。
(三) 多媒體替代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目前,在中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模式不僅代替了傳統的粉筆與黑板,而且還更多地作為了信息技術的替代品,這一尷尬局面使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不僅受到嚴重阻礙,同時也影響了教師進行更多方面的創新探索。此外,傳統教學中也具有多媒體與信息技術教學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感難以展現,但卻可以通過板書展現于學生面前。
二、 信息背景下語文朗讀教學優化措施與途徑
(一) 創建優質環境,提高學生的朗讀熱情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興趣的培養既重要而且關鍵,尤其是在語文的朗讀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運用為學生創建出更加優質而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們能更好地融入閱讀的情境氛圍之中,進而進入直觀的體驗與形象的思維中,是信息教育技術應用所帶給我們的全新體驗,在更加生動的畫面與形象的聲音交織中進行語文朗讀,更容易帶動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也更能滿足學生的未知欲,從而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朱自清的《春》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進行課前朗讀,通過播放春天的景色圖片,并在舒緩的音樂節奏中體驗春之美、春之聲,以及春的靈動、春的感悟,還能在引申的畫面展示中,讓學生們進行春的描述,甚至朗讀出有關于春天的詩句,最后還可以在音樂風光背景下播放出全文的朗讀錄音,使學生能夠真正地融入萬物生長、生機盎然的春天,能夠真正地融入到完美的課堂教學體驗中。
(二) 收集朗讀素材,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在信息教育技術的應用下,不僅可以進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閱讀內容,還能通過大量的朗讀素材收集,不斷地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這對學生無論是在文學積累方面,還是在閱讀習慣的養成方面都十分重要,尤其是互聯網大量的朗讀素材提供下,既可以使學生打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進行更多素材的閱讀積累,更能促進其寫作運用時將人物、事件刻畫描寫得更生動形象,在豐富其日常學習生活的前提下,也使之養成了終身閱讀與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形象思維空間拓展,更賦予其無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例如,在進行《太空一日》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我國航天員楊利偉的自述,將太空中的真實所見、所聞,以及驚險際遇進行了詳細刻畫,讓學生們不僅了解到更多的現代科學技術,而且還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更在他們的心中、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其通過更多素材的收集,拓展知識面,為其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生活而進行大膽設想。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為中學語文朗讀開創了全新的教學模式,更使其對于優化教學結構,以及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形式。在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環境中,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其具有的創新性與優越性無可比擬,尤其是對語感方面的指導調整,不僅使學生可以在語言朗讀中讀出意境,更能顯著提升其閱讀水平與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 易新瓊.多媒體手段在語文朗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7(18):126.
[2] 劉艷.淺談信息技術和朗讀教學的深度融合[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7(6):23-25.
[3] 王慧強.淺談多媒體在文言教學中的作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6(47):109.
作者簡介:
黃新秀,廣東省河源市,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上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