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瓊 邵輝
摘 要:伴隨著學生身體機能的成長發育,學生的思想意識也開始趨向成熟,由小學步入初中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新起點,更是思想教育培養的新起點,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初中階段會初步形成,而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對他們價值觀念的形成更是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因此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出健康向上的環境。
班級管理既是對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也是對班級良好學習風氣形成的有力支撐,良好的班級管理有助于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鍛煉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改進班級管理方式、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成了初中班主任必須要深入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班級管理;研究;學生
一、 提高自身素質能力,發揮領導帶頭作用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中主要的負責人,在班級管理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自身的思想素質和管理水平對班級發展和學生進步有著重要影響。因此,班主任必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創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能力,讓自己能更好地勝任初中班級管理工作。同時,班主任還應該不斷總結和反思班級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找到改進的方法,制定出更加高效合理的班級管理秩序。另外,初中班主任,必須要深入分析了解班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忽略任何一個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發揮學生的特長,激發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其個人優勢,讓學生個體的進步推動整個班級的發展。
教師有別于其他工作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其行為具有強烈的示范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剛剛從小學步入中學,初中生的思想還不成熟,缺乏自主判斷能力,常以教師為榜樣權威,無意識地模仿著教師的言行舉止。所以,班主任必須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以身立教,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發揚正能量,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行為方式,成為學生心靈的火炬,幫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從而培養出時代需要的有思想、有道德、有智慧、有能力的社會主義新人才。有了班主任的領導帶頭作用,班級活動才能更好地開展進行。
二、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揚學生主人翁精神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班集體構成的基本要素,班級管理必須讓學生參與其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重視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各顯其能。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班干部隊伍,鼓勵學生參加班干部選拔,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從中選擇認真負責有能力的學生來共同管理班級事務。班干部制度可以將班級管理權力交還到學生手里,讓學生之間互相配合,互相監督,互為表率,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同時班主任還能通過各個班委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班級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從而改進自己的管理工作。
發揚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可以讓學生從一個服從者轉變為一個主導者,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適應集體化生活,讓學生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意義和價值。例如,班主任可以安排流動班長負責每天的課堂紀律和衛生檢查,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管理者。讓學生在自我參與中了解班級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其主人翁意識,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班主任的教學管理工作,讓學生對集體有更強烈的認同感,對班級事務更關心、更配合。班主任還可以將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拿出來和學生一起討論,聽取學生的觀點和建議,在共同討論中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這樣才能讓做出的決定更好地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三、 發揮任課教師優勢,共同進行班級管理
班級管理不僅要依靠班主任的努力,還應該鼓勵任課教師積極參與,讓任課教師從各自教學實際出發,針對班級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見和建議,共同改進班級管理方式,推動教學工作的進步。任課教師的參與既能減輕班主任身上的壓力,又能集思廣益、匯集更多人的好點子,使班級管理制度等不斷優化,更加高效。
首先,通過與任課教師的共同討論,聽取任課教師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看法和認識,從而對學生有一個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然后揚長避短、優勢互補,促進學生全面進步。第二,班級舉辦集體活動時,班主任可以鼓勵各科任課教師共同參與,讓學生可以有機會可以展現自己的特長,讓任課教師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改變教師對學生的固有印象,改善學生對教師的看法。還有,各科教師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可以互相了解各自的工作安排,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 制定科學管理制度,規范學生行為規范
有道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的成立和運轉也要依靠一定的制度來保障,立了規矩才能讓學生知道該做什么,該怎么做。通過制定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來保障教學紀律,規范學生的行為方式,讓班級活動能有序開展。班集體的成立是有一個由松散到團結的過程,在班級成立之初,制度的確立十分重要,通過紀律制度、衛生制度、考勤制度等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班級活動中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有據可依才不會造成學生因職責不明而引發混亂,才能推動班級各項工作正常運轉。
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要求既要能規范學生行為,又要適應學生發展,不壓抑學生個性化特性;既要完善高效,又要適應班級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班級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壓制學生、懲罰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知對錯、明善惡,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集體化生活。
總而言之,班級管理是班級運轉不可或缺的,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手段是班主任必須要重點進行的工作,班主任要通過經驗積累、向他人請教、自主學習等方法來不斷完善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風貌,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保障,為教學效率的提高做出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斌.對班級民主選舉的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09).
[2]李琳,齊桂萍.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班級管理工作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6).
作者簡介:
馬麗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第三中學;
邵輝,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