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摘 要: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城市形成發展、組合分布和空間結構變化規律的科學,既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學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地理學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在發展過程中面臨某些實際問題。為此,文章主要從城市地理學與統籌城市經濟化、智慧化、低碳化的關系進行總結研究,以期促進我國城市地理學的研究與發展。
關鍵詞:城市地理學;經濟化;智慧化;低碳化
城市地理學到二戰后才逐漸脫離聚落地理學獨立出來。我國城市地理學相較國外發展較晚,20世紀70年代中期后才獲得較快發展。當前我國現有的城市地理學教材體系中多是介紹國外經驗,缺乏與中國城市現實發展問題的關聯性。針對目前新環境下我國各大城市出現的災害性問題,城市地理學布局合理、研究與發展需求顯得更加迫切。
一、城市地理學要統籌城市經濟化
城市群的形成是城市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的客觀反映,并已成為發達國家城市化的主體形態。中國城市群的經濟性凸顯,經濟學家開始關注城市群的建設問題。當今社會的三大熱點問題,即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具體如“三農”、城市化、城市環境、城市人口、城市資源、城市能源、城市自然社會問題等,都與城市地理學有密切聯系。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其作為中國城市化經濟發展的載體其面對的要求是更高的。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洪水、海嘯、風暴潮、極端降水等極端自然災害現象,而城市群因其規模大、經濟活動聚集、經濟社會聯系復雜等因素,更容易受到氣候災害的侵襲并造成重大損失。例如,武漢、南京面對連降暴雨發生的內澇災害問題;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建設后期交通擁擠問題等,這些都可能形成制約城市經濟建設發展的瓶頸,所以都迫切地需要城市地理學的幫助。
二、城市地理學要統籌城市智慧化
當今經濟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城市智慧化可行性建設。智慧城市規劃依據城市地理特點,可以依靠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庫等信息技術來進行。張文忠等利用GIS技術和綜合變動系數的構建探討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土地利用變化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耦合關系,研究表明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階段與其土地利用變化關系密切[1]。劉繼生等利用分形技術對我國城市體系進行了分析[2];羅平等利用地理特征元胞自動機對城市土地利益演化進行了研究[3]。
盡管智慧城市建設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積極地推動,但是當前的智慧城市建設仍面臨諸多的建設問題,例如,電子政務建設問題、智慧化兼容等。這就要求政府監管者及制度制定者要用理性的思維解決今天以及明天可能出現的城市建設問題。因此智慧城市建設恰恰凸顯了電子政務和城市信息化建設之間的矛盾和問題。
三、城市地理學建設要統籌城市低碳化
城市低碳化,即堅持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為理念,以低碳經濟為依托,在保障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合理布局城市的地理建設版圖,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還比較低,低碳城市的建設還處在剛起步狀態,作為低碳城市建設重要支撐體系的交通體系仍處于探索階段?!暗吞汲鞘薪煌ā笔且缘吞冀洕鸀榘l展模式、以低碳生活為市民行為特征、以低碳社會為政府建設標準的城市交通,并從城市規劃、科技研發、低碳政策、公交出行等方面提出了實施低碳城市交通的建議。
發展低碳經濟就必須進行城市的低碳化建設,而交通體系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當前城市低碳化在各大城市相繼展開,但是各地也要因地制宜,不僅要考慮城市經濟劃分結構,還要考慮城市未來經濟空間的拓展。如此,城市地理學才能更好地讓城市低碳化持久健康地進行。
綜上所述,城市地理學的建設發展要統籌城市經濟化、智慧化、低碳化等方面,這樣不僅能促進當前學科教育的發展,也將對我國城市結構布局、經濟職能轉變等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文忠,王傳勝,呂 昕,等.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變化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耦合關系[J].地理學報,2003(5):677-685.
[2]劉繼生,陳彥光.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地理科學,2000(2):166-171.
[3]羅 平,杜清運,雷元新,等.地理特征元胞自動機及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