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茹,張 華,柴 強,劉振東
高血壓是心肌梗死、腦卒中、心臟病、腎臟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1~4]。目前,高血壓已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3.2%,知曉率和治療率分別為46.9%和40.7%,而控制率僅為15.3%[5]。本研究對濟南市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現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濟南市高血壓的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為高血壓防治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調查時間為2017年7月至9月,以濟南市18歲及以上累計居住6個月以上的常住人口為調查對象,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分3個階段進行抽樣。第一階段,按照人均GDP水平把濟南市10個縣區分為上、中、下3層,每層隨機抽取一個縣區;第二階段,按照城市與農村2:3的比例在3個縣區中分別抽取6個街道辦事處和9個鄉鎮;第三階段,從抽中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中隨機抽取1個居委會/行政村,合計15個居委會/行政村。對所有家庭中符合要求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調查對象在調查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與體格檢查相結合的方法,收集調查對象的人口學指標:年齡、性別、婚姻狀況、職業及文化程度等,并調查高血壓知曉、治療、控制情況,同時進行血壓測量。血壓測量采用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推薦的診所偶測血壓法。由經過統一培訓并考核合格的社區醫生在標準條件下選擇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右臂坐位血壓。要求調查對象在測量前1h內應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鍛煉、進食、喝飲料等,測量前15min應停止吸煙,精神放松,排空膀胱,安靜休息5min。間隔30s重復測量,共測3次取平均值。
1.3 高血壓診斷標準和相關定義:成年人血壓持續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則判定為高血壓(需同日進行3次測量結果,每次測量間隔1min);本次測量血壓正常,但最近2周內服用降壓藥物或既往確診為高血壓則直接納入高血壓患者范疇[6,7]。高血壓知曉率定義為被調查高血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的比例;高血壓治療率定義為被調查高血壓患者近一個月口服降壓藥或進行其他治療(包括行為方式改變)的比例;高血壓控制率定義為調查前診斷為高血壓,血壓水平已經處于正常范圍的比例。
1.4 統計學處理:利用Epidata3.1建立數據庫,數據采用雙錄入方法,使用SPSS 19.0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進行描述,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不同年齡、文化程度率的比較采用趨勢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調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抽樣調查4800人,其中4694人完成調查,有效應答率為97.79%。平均年齡(47.82±14.53)歲,男女構成比分別為38.39%、61.61%;民族以漢族為主,占95.29%;文化程度主要是小學及以下,占62.21%;婚煙狀況以已婚為主,占84.60%;職業以農民為主,占52.49%;醫保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主,占75.80%,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人口學特征(n=4694)
2.2 高血壓患病情況:本次調查檢出的高血壓粗患病率為45.29%(2126/4694),以濟南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居民年齡構成比進行標化,標化后的患病率為26.42%。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呈上升趨勢(趨勢χ2=819.74,P<0.01);而高血壓患病率隨文化程度的升高呈下降趨勢(趨勢χ2=95.41,P<0.01)。農村居民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城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51,P<0.01);不同職業的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不同,離退休人員患病率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8.41,P<0.01),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高血壓患病情況
2.3 高血壓知曉情況:居民高血壓知曉率為45.81%(974/2126),知曉率隨年齡和文化程度的增長而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趨勢χ2=46.65,P<0.01;趨勢χ2=34.07,P<0.01);城市居民高血壓知曉率高于農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0,P<0.01);不同職業的居民高血壓知曉情況有所差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72.25%)和離退休人員(78.64%)知曉率較高(χ2=194.62,P<0.01),見表3。

表3 濟南市居民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與控制率
2.4 高血壓患者治療率:調查對象高血壓治療率為34.10%(725/2126),男女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的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85,P>0.05);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的比例升高(趨勢χ2=124.10,P<0.01);高血壓患者治療率隨文化程度的升高呈增加趨勢(趨勢χ2=14.53,P<0.01);城市高血壓患者治療率高于農村(χ2=48.02,P<0.01);離退休人員高血壓治療率最高,學生接受治療的比例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15,P<0.01),見表3。
2.5 高血壓患者控制率:調查對象高血壓控制率為17.87%(380/2126),男性患者血壓控制率高于女性(χ2=6.00,P<0.05);18~40歲年齡組人群血壓控制率最高,60歲以上人群血壓控制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58,P<0.01);城市居民血壓控制率高于農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91,P<0.01);血壓控制率隨文化程度的升高呈增加趨勢(趨勢χ2=13.68,P<0.01);不同職業人群血壓控制率不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血壓控制率最高,其他勞動者和農民血壓控制率較低(χ2=91.20,P<0.01);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居民血壓控制率最低,參加公費醫療的居民血壓控制率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1.33,P<0.01),見表3。
本次調查的濟南市居民高血壓標化患病率為26.42%,高于全國、山東省和大部分省份患病率,而高血壓知曉率和治療率均低于全國水平[5]。表明濟南市居民高血壓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同時可能由于高血壓防治知識等的不足,導致了較低的高血壓知曉率和治療率,特別是在農村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率僅為28.52%。
本研究結果表明濟南市居民高血壓知曉率與治療率隨著年齡增加呈升高趨勢,40歲以下居民的高血壓知曉率與治療率最低,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8]。同時,高血壓發病率呈現年青化趨勢,30歲年齡組高血壓粗患病率超過15%,50歲年齡組高血壓粗患病率達到了48.22%。30~59歲年齡組人群是社會的主要勞動力人口,而這部分人群高血壓治療率與控制率均相對較低,因此應把高血壓防治重點放在這部分人群,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及早控制。濟南市農村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但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低于城市居民,這可能與醫療服務防治知識的普及程度以及居民自身的健康意識有關[9]。濟南市居民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越高,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對自身的健康問題越關注,同時對健康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執行程度也就越高。因此,應增強濟南市農村及低學歷人群的高血壓健康教育,提高其自身健康意識,同時加大對農村衛生資源的投入。調查還發現濟南市不同職業的居民高血壓知曉情況有所差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高血壓知曉率較高,可能與此類人群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良好,及具有較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有關。
綜上所述,濟南市居民高血壓患病率高,但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相對較低。因此應針性地對高血壓高危人群,以及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低的重點人群進一步加強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醒居民定期測量血壓,及時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態;落實醫療衛生機構首診制度;從而規范高血壓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