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樂智,陶魁林,蔡振榮,黃秀英,程英平,王志華,王樹云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急性事件及主要死因,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它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蝕,繼發血栓形成,引起冠狀動脈不同程度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最終引起一系列癥狀。2型糖尿病(2_diabetes mellitus,2_DM)是CHD的等危癥,因糖脂代謝發生紊亂而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提高5~10倍,是增加ACS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1]。終末糖化產物受體(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及其配體介導的機制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并發癥密切相關[2,3],S100B、S100A6、S100P均是RAGE的配體,在體外實驗中被證實與RAGE結合,參與炎癥反應和細胞增殖分化并發揮關鍵作用[4],本研究對糖尿病狀態下ACS患者的血清S100B、S100A6、S100P水平及腫瘤壞死因子(TNF)_α、C反應蛋白(CRP)水平進行檢測,并作相關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急診搶救室及心內科就診的確診和擬診為ACS,并愿意接受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檢查的患者388例,根據是否患有2_DM,將患者分為:(1)2_DM合并ACS者97例(DM并ACS組);(2)單純ACS者194例(單純ACS組);(3)對照組97例,CAG檢查提示正常,同時確診無2_DM者。采集所有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排除嚴重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臟瓣膜病、慢性肺臟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急慢性病毒或細菌感染、血液系統疾病、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等患者。ACS的定義依據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管理指南》和2015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糖尿病的診斷依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標準,排除繼發性糖尿病及1型糖尿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取靜脈血,常規檢測血常規、CRP、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脂等項目;心肌損傷標記物包括肌紅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_MB)、肌鈣蛋白I(cTnI)三項,此三項均記錄峰值水平;于CAG檢查使用肝素和硝酸甘油前取外周血5ml,血樣本經抗凝及離心處理后取上層血清儲存于-80℃環境中,使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S100B、S100A6、S100P、TNF_α水平。

2.1 一般資料比較:三組間在男性占比、年齡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間吸煙史、高血壓、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等危險因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DM合并ACS組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及肌酐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和單純ACS組,DM合并ACS組甘油三酯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一般臨床基線資料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單純ACS組比較#P<0.05
2.2 血清S100B、S100A6、S100P和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DM并ACS組患者血清S100B、S100A6、S100P、CRP水平及TNF_α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DM并ACS組S100B、S100A6、S100P、TNF_α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單純ACS組(P<0.05),而CRP水平在單純ACS組與DM合并ACS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單純ACS組上述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各組血清S100B、S100A6、S100P、CRP和TNF_α水平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單純ACS組比較#P<0.05
2.3 相關性分析:線性回歸分析結果提示,血清S100B、S100A6、S100P水平與CRP、TNF_α水平呈正相關(B=0.99~1.49,均P<0.05),見表3。

表3 血清S100B、S100A6、S100P與炎癥因子的 相關性分析結果
2型糖尿病患者因糖脂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會導致多種炎癥因子進入血液循環使得機體處于微炎癥狀態,其主要并發癥是引起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易累及冠狀動脈導致ACS的發生[5],ACS的發生源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不穩定斑塊的破裂及血栓的迅速形成,大量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過程中炎癥反應起著重要的作用,貫穿于ACS整個病理生理過程。臨床上探尋能夠評估2_DM合并ACS患者病情的指標一直是重要研究方向。
RAGE是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種膜蛋白,在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動物實驗檢測糖尿病大鼠心肌細胞,發現RAGE表達增加[6],與非糖尿病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的離體心臟再灌注損傷時RAGE表達明顯升高,損傷更重[7]。RAGE是通過RAGE_配體軸發揮生物功效的,其與多種配體相結合后,激活下游細胞信號轉導,進而引起細胞內氧化應激,并放大組織炎癥損傷。S100蛋白是一種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的鈣結合蛋白,其家族成員目前至少發現有25個,每一個成員在細胞和組織分布中各具備特異性的表達方式,其中有一部分成員如S100B,S100A1,S100A4,S100A6,S100A8/A9,S100P不僅具有細胞內的功用,還能以細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通過激活一些細胞表面受體例如RAGE,以配體的形式在細胞外作用,產生細胞外調節活性。S100B能夠以RAGE作為第二信使介導信號傳導,觸發動脈血管的免疫反應,誘導氧化應激,釋放組織因子,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血管內皮黏附性增高導致動脈管腔變窄并出現微循環障礙。另有研究指出,S100B水平與2型糖尿病基因表達共同提升,S100B參與了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形成[8];S100A6的活性形式為同源二聚體,可在細胞外通過與多種靶蛋白例如RAGE相結合將其導入胞內并發揮生物學作用,Tsoporis[9]通過夾閉大鼠心臟前降支致其心肌梗死,檢測發現S100A6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心肌梗死后心肌中上調;S100P具有S100鈣結合蛋白家族中典型的兩個EF手型結構,與鈣、鎂等離子結合后其蛋白構象隨之發生改變,通過與相應靶蛋白如RAGE結合發揮效應[10],有報道認為S100P與卵巢腫瘤的浸潤、轉移相關[11],但也有動物實驗研究表明S100P參與了ACS的發生,具體細胞生物學機制尚不完全明確[12]。
本研究結果顯示,2_DM合并ACS組血清S100B、S100A6、S100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和單純ACS組,單純ACS組血清S100B、S100A6、S100P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S100B、S100A6、S100P水平與ACS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同時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中表達增多,可能與RAGE在高糖作用下形成增多有關,說明2_DM患者體內更易誘發免疫炎癥反應,促進血管斑塊不穩定,增加ACS發生的風險。
TNF_α由激活的單核巨噬細胞、腎臟系膜細胞及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細胞因子,過量時作為炎癥介質誘發內皮細胞炎癥性損傷并在炎癥反應早期發揮致炎癥作用,后期則具有抗炎、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具有雙重效應[13]。本文顯示單純ACS組TNF_α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DM合并ACS組TNF_α水平高于單純ACS組,提示TNF_α在ACS的發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且糖尿病環境對TNF_α水平有較大影響,這與文獻報道一致[14],有研究還指出,血清TNF_α水平隨糖尿病嚴重程度而升高[13]。CRP已經被公認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程度重要的炎性因子,它和TNF_α一起在評估冠心病的發生風險和預后方面均有實用價值[14]。
本研究中,糖尿病環境下S100B、S100A6、S100P分別與TNF_α、CRP均呈明顯正相關,推測高血糖環境下,S100B、S100A6、S100P與RAGE結合更易誘發免疫炎癥及氧化應激反應,參與并促進2_DM患者大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S100B、S100A6、S100P的表達水平可能對2_DM患者評估急性冠狀動脈缺血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