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銳,李 芊,覃 嬌,李佳麗
(長沙市中心醫院腎內風濕免疫科,湖南 長沙 410004)
維持性透析是治療尿毒癥患者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尿毒癥并不只是單一的疾病,其具有綜合的臨床表現,患者所表現出的臨床癥狀也大不相同,會出現心、肺、神經、血液等多個部位中毒的癥狀。在利用維持性透析對尿毒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常會出現微炎性反應癥狀,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我院對此進行多方的研究,認為在維持性透析尿毒癥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應用厄貝沙坦對于緩解微炎性反應狀態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2017年收治的維持性透析尿毒癥患者98例,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98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9例。試驗組男30例,女19例,年齡24~90歲,平均(55.26±2.68)歲;透析時間(0.6±10.0)年;患病類型:高血壓腎病15例,原發性腎炎30例,梗阻性腎病4例。對照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23~91歲,平均(55.38±2.79)歲;透析時間(0.7±10.8)年;患病類型:高血壓腎病13例,原發性腎炎30例,梗阻性腎病6例。
1.2排除標準:①維持性透析時間少于半年;②患有低血壓;③治療前半年內患者出現感染性疾??;④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史;⑤對厄貝沙坦藥物存在禁忌。
1.3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維持性透析治療,每20天進行1次,4 h/次,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時需對患者的血壓和血糖進行控制,使用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使用厄貝沙坦(國藥準字:H20000545,生產廠商:安徽環球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75 mg),口服2片/d(即150 mg/d),1次/d,治療時間為6個月,可根據患者的癥狀,加減藥物用量[2]。
1.4觀察指標:臨床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情況,包括hs-CRP、IL-6、TNF-α等炎性細胞[3]。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顯效:治療后,患者微炎性反應狀態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微炎性反應狀態顯著好轉;無效:治療后患者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檢查hs-CRP、IL-6、TNF-α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指標均有所變化,試驗組指標變化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指標對照組試驗組t值P值hs-CRP(mg/L) 治療前11.36±2.3311.12±2.410.5250.601 治療后10.26±2.126.75±3.985.4490.000IL-6(pg/ml) 治療前21.38±7.2120.56±6.590.5880.558 治療后20.11±5.1215.22±5.164.7090.000TNF-α(pg/ml) 治療前41.25±10.1442.27±11.330.4660.642 治療后40.16±11.0625.38±9.297.1630.000
表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對照組4920(40.8)10(20.4)19(38.8)30(61.2)試驗組4930(61.2)15(30.6)4(8.2)45(91.8)χ2值12.783P值0.000
在臨床治療中,將維持性透析分為兩方面內容,即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療腎功能衰竭常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代替衰竭的腎進行工作,如調節電解質的平衡、清除代謝廢物等。在透析前需進行瘺管手術,并與人工透析機進行聯合,在透析機中對患者的血液進行凈化,將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去除。而腹膜透析一般不可在體外進行,是利用腹膜的透析作用,起到治療作用,透析時也需插入透析導管,進而向腹腔內輸送透析液,利用透析液對血液進行凈化,并帶走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兩種透析方式都具有各自的優點,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透析方法,一般情況下,患者可終身進行透析治療。目前,血液透析時普遍使用代替腎臟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改善尿毒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最大化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是透析與真正的腎臟有著較大的區別,也不具有腎臟復雜的代謝功能和內分泌功能,因此長期進行透析會出現一系列維持性透析并發癥。
經過對維持性透析的臨床研究可知,患者在透析過程中常出現的并發癥有微炎性反應狀態(造成此種癥狀的原因尚不明確,初步研究確定,與患者心血管并發癥、營養不良、貧血、食欲不振等因素有關)、神經病變(是較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主要表現為下肢障礙,并伴有劇烈疼痛,部分患者失去運動功能)、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常表現為骨痛、病理性骨折、肌肉萎縮、血Ca2+增高等)。本文主要針對維持性透析尿毒癥患者的微炎性反應狀態進行試驗研究。
透析所產生的微炎性反應狀態,與一般微生物感染的炎性反應不同,此種炎性反應狀態是由非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其并沒有臨床感染的跡象,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機體血液中的炎性細胞明顯升高,主要有hs-CRP、IL-6、TNF-α等幾種因子,hs-CRP是IL-6與肝臟合成的一種反應蛋白,其升高幅度與炎性反應大小有直接關系,而IL-6是纖維細胞和T細胞共同作用產生的,會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穩定性造成影響,TNF-α是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的結果,具有生物學活性,是炎性細胞因子。因此,hs-CRP、IL-6、TNF-α等炎性因子指標升高,成為判斷透析尿毒癥患者微炎性反應狀態的主要指標。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用以抑制炎性反應的藥物較多,主要有維生素類藥物,包括Vit E、Vit C、阿司匹林等,但是對于抑制透析尿毒癥患者的微炎性反應狀態的藥物,還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近年,美國研究表明,服用奧美沙坦后,患者hs-CRP、IL-6、TNF-α等指標顯著降低,而本文試驗研究認為,在維持性透析的過程中,服用厄貝沙坦對于消除微炎性反應狀態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厄貝沙坦常被用于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所引起的癥狀,如頭痛、眩暈等,此外其對于治療合并高血壓的2型糖尿病腎病,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近些年,厄貝沙坦開始應用于透析患者,可明顯控制患者的血壓,如果患者同時伴隨2型糖尿病,初始時使用的劑量可為150 mg,后增加到300 mg/d,效果顯著。一般情況下,腎功能損傷的患者,在服用厄貝沙坦時不需要進行劑量的調整,但如果是透析的患者,初始藥量可為75mg,然后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適當的調整藥物的使用劑量[4]。
本文將本醫院收治的98例維持性透析的尿毒癥患者作為試驗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在透析治療的過程中,只是針對癥狀進行治療,試驗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服用厄貝沙坦藥物。根據試驗結果可知,服用厄貝沙坦的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達91.8%,患者微炎性反應狀態得到顯著的好轉,且服藥后hs-CRP、IL-6、TNF-α等指標也得到明顯的改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
總而言之,通過本文試驗研究進一步表明,對維持性透析尿毒癥患者使用厄貝沙坦,效果明顯,減輕了患者透析所造成的微炎性反應癥狀,提高了治療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實際的臨床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