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平
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在“東方經濟論壇”上突然提議,在本年度內“沒有前提條件”締結俄日和平條約。這一建議在日本激起強烈反響,甚至令日本有些矛盾。
一方面,讓日本有“幸福來得太快”的感覺,斷續交涉了半個多世紀的日俄和平條約,似乎又有了實現的希望;另一方面,“沒有前提條件”締約意味著俄方拒絕在此之前解決“南千島群島”(日方稱“北方領土”)歸屬問題,日方擔心匆忙締約會使領土問題的解決更加遙遙無期。
當初在美蘇對峙的冷戰背景下,美國主導召開舊金山對日和會并簽署《舊金山和約》,蘇聯雖參加但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由于蘇聯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為順利加入聯合國,從1955年開始摸索與蘇聯單獨談判和約。因為在領土問題上立場差距過大,以及美國出面阻撓,雙方雖然在1956年達成《聯合聲明》,宣布結束戰爭狀態,但領土歸屬及和約的談判一直拖延至今。
從雙方來看,在領土問題上日俄各有理由。日本認為“北方領土”歷史上從未屬于他國,是日“固有領土”;而蘇聯及后來的俄羅斯認為,蘇聯是依據1945年《雅爾塔協定》(其中規定“千島群島應交予蘇聯”)占領了這些領土,它作為“二戰的成果”已成為俄領土。另外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宣布放棄對“千島群島”的主權,而且日本外務省條約局長曾在國會答辯中承認“南千島群島是千島群島的一部分”,意即根據條約它已不是日本領土。因此,雖然日本認為蘇聯既然沒有在和約上簽字,就不能以此作為主權依據,但作為條約簽字國,日本自己否認這一立場恐怕更難。
安倍自再次擔任首相以來,一直將對俄關系擺在其外交的突出位置,先后與普京進行首腦會談多達22次,竭力推動解決這一外交難題,但因俄方立場強硬始終無法取得實質進展。于是,安倍想打一些“小算盤”。在2016年5月,安倍提出突破僵局的所謂“新路徑”,意在利用俄羅斯因克里米亞問題受西方制裁的“機會”,大力推動日俄經濟合作,希望以“雪中送炭”軟化俄方立場,為解決領土問題“創造環境”。雖然此后日本與俄羅斯達成了不少經濟投資合作項目協議,但從此次普京的“無條件締約”提議看,安倍的“小算盤”落空了,俄立場也絲毫沒有被日方“軟化”。
另外,此次普京提議的背景是安倍在大會演講中呼吁俄方當眾確認締約意愿,普京在被主持人要求點評時反將了安倍一軍。日本輿論普遍認為,普京的意圖就是擱置領 土歸屬問題,同時得到日本的投資。而日本顯然不敢接招,畢竟這有可能讓日本最后“兩手空空”。
安倍在外交方面頗有“抱負”,主張對戰后日本外交進行“總決算”,特別提出要清除東亞“冷戰殘余”。但日俄領土問題異常敏感、復雜,完全拋開領土歸屬問題而締約,可能意味著日本默認放棄其60余年來的一貫要求。即便安倍本人有意去做,恐怕也難以得到國內政界和輿論的認同。至于日本極少數右翼分子主張對俄讓步締約、聯俄包圍中國的說法,就更是一廂情愿了。▲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