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若利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學生的生活為主線,引導學生學習做人與做事的基本知識,關注周圍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的課程。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認識現實世界,思考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系的實際問題。新課標需要新理念的指導,理念不同了,上課的方法就不同了。那么,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如何上好“品德與生活”是每一位老師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我作為一名一線老師,談一下我的觀點和看法:
一、以“趣”為導,使學生樂學
上好“品德與生活”課,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把它上成學生喜愛的課。只有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激趣的方式多樣,例如:故事激趣、游玩激趣、表演激趣、活動激趣等。例如,我教《濃縮人類文明的經典工程》一課,我就運用了“故事激趣法”。我以“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導入,使學生了解長城,由秦始皇講到秦兵馬俑,由國內到國外,講到金字的奇跡,獅身人面像以及雅典圍城和羅馬角斗場。這樣以故事形式講授,避免乏味,單調。既便于學生理解本科教學重點,又使他們對這一史實產生極大興趣。
二、倡導體驗,使學生愛學
1.親自體驗,完成練習
教材中設計了“我們來體驗”,的欄目,目的是引導學生活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方法。學生可盡情地發表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可將自己收集的信息或心得與他人交流。也可讓學生親自嘗試,入情入景。例如:體驗題,說說不同地方的方言,比如“鞋子”,你們那里怎樣講?做這個題,可讓學生講各地不同的方言由此引出其它詞語在各方言中的不同發音。結果學生個個捧腹大笑,體驗了快樂,從而也認識到我們應該尊重方言,大力推廣普通話。
2.親自實踐,認識社會
社會實踐是培養小學生正確觀察,認識現實世界,適應生活不可缺少的形式,只有組織學生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使他們認識生活,思考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系的實際問題,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的學習和探索。
(1)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是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一種方法。在教學《農業文明的歷史發展》一單元前,我讓學生向農民調查農業發展狀況,了解農作物,農產品及家長的特產,近年來農民菜籃子的變化,關于種地的一些常識,以及自然災害給農民帶來的災難,在教學時,學生交流調查收獲。使學生知道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在我們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從而體農民的辛勤勞動,懂得尊重勞動者,和珍惜勞動成果,感受現代科技給農業帶來的變化。
(2)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觀察
小學生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中,應通過參觀、訪問等活動,讓學生多接觸社會,更多地了解社會。如教《地球給人類敲響警鐘》一課。學生對地球環境問題了解并不多,除了通過網絡查找世界十大環境問題外,我注重學生的親歷與感悟,多創造學樂于參與的教學情境,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觀察,調查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調查采訪周圍的生活環境,調查學校,家庭中存在的浪費資源的情況。搜集資料,交流展示,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了讓學生認識我們的水資源,我組織學生到自來水公司考察咨詢,使學生提高節水意識,通過采訪活動,使學生意識到環境問題嚴重性,感受自己肩負重任,形成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自覺意識,立志為保護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3)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活動
社會活動是培養學生觀察社會事物,獲取社會信息,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如教《快快參與環保行動》一課。我組織學生注意收集廢紙、罐頭盒、空瓶子,使這些廢品能被循環利用,回收舊電池做合適處理;設計有關環保口號、漫畫到街道宣傳;組建環保小分隊等,即培養學生參與興趣,又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評價,使學生愿學
“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流,互動,師生雙方的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于是,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法,就應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好的評價是激勵學生的動力,我們的評價不應單單是對與錯的評價,而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和變化,學生的點滴進步,作為老師應該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及時地給予肯定。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己,促進學生改進。
四、鼓勵合作,使學生會學
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程理念下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式。同學之間利用這一方式,可以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相互啟迪,相互補充,最后統一認識,達成共識。通過合作學習,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激活每個學生的思維,人人都有“想”、“說”和“做”的機會,保證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教《錦繡中華在我心中》《體驗工作流程》《祖國,我為你驕傲》等“學習廣角”的內容,就完全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老師指導分組后,各小組根據內容,自由制定計劃,步驟,安排活動,最后交流經驗。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與他人的合作能力,達到合作的目的,而且能使學生學會學習方法,真正地使“要我學”變“我要學”。
總之,在每一節“品德與生活”課中,我都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看到發展的希望。使每個學生真正做到“學海無涯樂泛舟”。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楊寨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