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要: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2012年8月正式上線的,因其具有運營門檻低、時效性強、簡便快捷等優勢,迅速得到普及。全國大部分高校均已建立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并將其應用于學生工作日常教育、管理、服務中來,這給高校學生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文章重點研究了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現狀和長效機制建立。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高校學生工作;長效機制
2012年8月,騰訊公司正式推出微信公眾平臺,以此平臺為媒介,可以實現和特定人群的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全方位的溝通交,由于其具有簡便快捷、推送精準等優勢,迅速得到普及。大學生是平臺的重要受眾之一,面對新形勢,全國各個高校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工作平臺,不斷創新高校學生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斷豐富高校學生工作的內容、內涵。
一、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建立的意義
微信目前已經成為廣大高校學生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微信公眾平臺因其便捷性、時效性、成本低且覆蓋面廣等優勢,自上線以來迅速得到普及,深受廣大青年學生喜愛。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然而其傳播的信息觀點有些具有局限性、片面性。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所以作為高校學生工作者必須要牢牢占領這一網絡新陣地,主動掌握網絡時代的話語權,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向廣大學生發布符合時代主旋律、充滿正能量的信息,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服務管理工作,同時也要不斷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交流,時刻關注社會熱點與學生思想動態,掌握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回答和解決學生的困惑,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應用現狀研究
(一)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優勢、劣勢分析
近年來,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工作中迅速普及。一方面,大學生使用微信的范圍極廣、頻率極高,而微信公眾平臺因其具有時效性、便捷性等特點深受90后大學生追捧,通過關注用戶的轉發與分享,可以使消息迅速傳播,極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時效性,便于學生及時獲得信息,同時也為師生提供了平等的交流平臺,便于信息的分享與交流。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信息碎片化,學生在海量信息中無法準確地選擇對自己有益的信息,同時由于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平臺的運營者大都是兼職人員,缺乏專業性,導致信息發布的內容、質量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加之微信公眾平臺每天只可以發布一次消息,也影響了學生工作信息傳遞的靈活性。
(二)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應用現狀概述
目前,全國各個高校幾乎都開通了自己的學生工作微信平臺,這些平臺大都由學生處、團委、招生就業處等校內職能部門負責運營,更注重思想教育、新聞資訊、活動推廣、校園文化等內容,通常選擇“訂閱號”服務模式。通過對各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平臺的研究發現:在主題內容上,主題為校園文化、校情校史、校園生活類的文章更受學生關注,而思想引領類的文章關注度較低;在信息發布形式上,圖片類的消息更受歡迎,圖文、視頻類的次之,純文字的消息關注度最低,尤其是長文;在語言風格上,詼諧幽默、善用網絡流行語言的文章更受歡迎,單純說教式和不能引發思考的文章關注度較低。同時,學生工作微信平臺上會推送一些生活貼士、學風建設、獎貸補助、通知公告等常規工作內容,也會在重要時間節點開辟一些專欄,比如“迎新專欄”“十九大專欄”等。
(三)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目前已經廣泛地應用到高校學生工作中,給學生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也存在一些問題:訂閱號每天僅能群發1條消息,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息傳遞的實時性;圖文等內容的編輯和發送雖然在手機上可以操作,但相當不便,所以大多時候依然需要在電腦上操作,而且微信公眾平臺本身的編輯功能比較簡單,操作者一般要借助“秀米”等第三方軟件進行編輯,這給操作帶來了不便;微信公眾平臺發展呈井噴趨勢,但普遍缺乏定位和特色,海量信息的存在使學生工作平臺發送的信息很容易被忽略;平臺的運營者多為兼職人員,缺乏必要的技術培訓,同時各高校對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投入的資金普遍不足,導致平臺的運營團隊缺乏必要的技術與資金支持;部分高校學生工作者創新不足,雖然也使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工作,但依然擺脫不了傳統學生工作思路,不注重學生主觀感受,發布的內容陳舊、單一,說教性強,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不能引發學生共鳴,閱讀量很低。
三、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長效機制建立研究
(一)打造專業運營團隊,加大資金、技術投入
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發布的內容通常第一時間就被廣大師生閱讀、轉發,并且消息一經發布便不能進行修改,只能刪除后重新發送,消息的內容和質量直接影響到平臺在學生工作中發揮的作用,所以微信公眾平臺需要專業的團隊運營,可以選擇1-2名指導教師,挑選一批優秀的大學生組成新媒體中心,負責平臺的運營、管理,消息推送間隔要具有規律性,爭取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段發布消息。同時也要不斷對平臺進行宣傳推廣,運營團隊的推廣力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平臺的關注量和信息的閱讀量。高校要提供可供運營團隊使用的工作場地和硬件設施,同時也要提供一定的經費用于平臺的日常運營、維護和團隊成員的培訓、表彰,不斷提升平臺運營人員的技術水平,只有這樣微信公眾平臺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不斷豐富平臺內涵,積極創新表達形式
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目前發展呈井噴趨勢,很多平臺看似內容豐富,但仔細閱讀后發現很多只是簡單的通知公告和新聞報道,對學生缺乏吸引力。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劃分為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學生服務三大版塊,在每個版塊下可以分別推送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消息,也可以通過自定義菜單設置關鍵詞,比如“通訊錄”“課程表”“招聘信息”等,讓學生通過輸入關鍵詞的方法,迅速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通過留言功能收集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動態,做到學生的關注點在哪里,我們的工作就在哪里。高校學生工作者也要豐富自己教育管理理論,不斷實踐,積極創新微信公眾平臺內容的表達形式。目前大多數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平臺信息推送采用文字與圖片的方式,極少推送語音和視頻信息,形式比較單一。只有采取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建立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微信平臺,才能不斷增強微信公眾平臺的吸引力,受到學生長久的關注。
(三)堅持科學合理定位,打造特色品牌欄目
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在高校和社會之間架起了一道溝通和交流的橋梁,一個好的平臺可以說是一個“移動版高校”,對于學校的品牌建設和對外宣傳尤為重要。高校學生工作者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要秉承服務為主、柔性教育、弱化管理的宗旨,使教育能夠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內容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服務學生為導向,堅持原創,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傳播青春正能量。平臺運營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學生的關注度和認可度,具體反映在平臺的關注量和消息的閱讀量、點贊量、留言數和轉發數等方面。要想得到學生的認可,必須要有符合學校特色、學生特點的品牌欄目,將學生的關注點、社會熱點以及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信息,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送給學生,根據學生反饋情況及時進行內容和形式的調整,保證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平臺的活力。
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拓寬了高校學生工作的新思路,給高校學生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高校學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優勢,緊跟時代潮流,使微信公眾平臺成為弘揚社會主旋律、正能量的重要載體,成為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參考文獻:
[1] 蔣林.高校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建設實踐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6(15).
[2]黃穎.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以肇慶學院學生處官方公眾號為例[J].信息與電腦,2016(5).
[3]楊建民.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本科學生工作官方微信為例[J].大慶社會科學,2015(8).
[4]郭鶴男.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工作模式創新中的應用[J].學生管理,2016(33).
編輯/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