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要】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始終是教師教學的研究核心,學案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越來越被廣泛應用.本文針對學案導學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三個方面提供個性化的建議。
【關鍵詞】學案;教學效果;個性化
傳統教案較多考慮的是如何把課本內容講得精彩完美,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多元智能,使得教學成了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邊活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學案應運而生。學案導學要求教師在對教材進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處理的基礎上,站在學生的角度,針對每堂課的學習內容編制出學案,再利用學案作為導航,讓學生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預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帶著未能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
實驗證明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確實能集中體現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具有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特點,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的教學理念。但在實踐過程中,有些教師卻將學案設計成了題案,為了給學生展示變化多端的題型,一份學案的題型除了課本上有的還要加很多其他相關題型。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得教學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學案導學應該是打開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思維的方案,是教師給予學生學習的“拐杖”,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有充分利用這種差異,各取所長,因人而異,個性發展,才能發揮學案導學潛在的效能。下面從三個方面來探討學案導學的個性化。
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專利,不同教師應建構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將其滲透到導學案的設置當中,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比如物、化、生實驗教學可以采用發現教學模式,基本方法如下:第一,教師提出問題,圍繞中心對話引導與設問;第二,學生提出假設,小組討論設計破解猜想;第三,推理驗證假設,學生展示自己獲得的結論;第四,總結完善提高,師生共同總結修正自己的結論。當然,該模式要求教師必須精通教材體系,掌控學生思維發展過程,因勢利導,要允許學生出錯,在錯中悟理,打開思路,鼓勵創新。
如果教師根據自己的特征,對不同學科制定不同的學案導學,對不同課型、不同內容采取不同的學案方法,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改的起點與歸宿是學生,讓學生參與課改,在課改中發揮重要作用,已成為衡量課改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不同的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興趣和要求,學案的設計要體現分層教學的原則,適應不同個性學生發展的要求。教師在編制學案時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特殊要求,可以通過必做題、選做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也可以提供輔助材料,給有需要的同學以適當的幫助,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案應有利于學生的質疑、探究、創新,可以讓學生揣摩出題用意或意圖,以激起學生的疑問,或將所學內容打亂順序進行重新編排,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可以將課本同生活相聯系,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資深教育專家魏超群教授說,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把理科教學文科化,把文科教學理科化。這指的是在理科教學中將一些抽象煩瑣的定理公式用文科常用的形象生動而精練的話總結出來,便于學生記憶;而在文科教學中,則運用理科教學常用的分析歸納推理的方法,去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和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學案導學中,可以將理科生澀難懂的定理和結論用文學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出來,而將文科繁冗難記的知識點用理科思維進行歸納,以便于記憶。當然,優秀的學案要求教師在導學案設計之前,就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清晰明了地設置個性化學案,培養學生自悟、反思、合作、探索、爭辯和設問等能力。
學案導學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對知識的來龍去脈非常明了,并懂得興趣是思維的入門,動機是思維的起點,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知識儲備,設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