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劉真 陳紀亭 趙林
摘 要:說課是當今教學改革的新課題,對提高教師備課質量和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機械制圖是機電工程系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在機械制圖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說課稿就是以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這一節內容為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幾個方面,讓學生掌握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
關鍵詞:說課;三視圖;形成;投影規律;設計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投影法及三視圖的形成》,主要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對本節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說明。
一、 說教材
(一) 本節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所授內容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龐正剛主編的《機械制圖》教材,項目2任務1投影法及三視圖的形成。本節是本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學生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到后續內容的學習。
(二) 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教學大綱的規定及教材內容分析,結合大一專科學生的認知結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三視圖的形成過程;熟練掌握三視圖的投影規律。②能力目標(過程及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空間想象能力。③情感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技術交流中三視圖的重要地位;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三) 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避免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盲目感,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為-教學重點:三視圖的投影規律;教學難點:“寬相等”的投影規律。
二、 說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教育對象是大一專科學生,大部分學生文化理論知識薄弱,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小部分學生理解能力較差,很小部分學生對三視圖認識膚淺。針對這幾類學生,我特制定如下教法、學法-(1)教法:①采用實物教學法,引導學生深入淺出;②采用問題探究法,讓學生在問題中理解三視圖;③采取多媒體教學法,便于節省時間,增加教學內容;④采用小組學習法,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2)學法:①課前預習,有備而學;②動手動腦,自制模型;③多想多練,鞏固新知;④學會總結,掌握要點。
三、 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要求和學情特點,本節授課安排為2學時,總體設計為:復習回顧(7分鐘),導入新課(8分鐘),講授新課(45分鐘),課堂練習(20分鐘),歸納小結(10分鐘)。
(一) 復習回顧、溫故知新(結合圖例說明)1. 正投影的概念;2. 正投影的投影特性
(二) 導入新課、激發思維:結合圖例,創設問題:一個視圖能完整地表達物體的結構形狀嗎?能反映物體幾個方向的形狀?得出結論: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一個方向的形狀,若從三個不同方向對同一個物體進行投射,就能較完整的表達物體的結構。
(三) 講授新課、探索未知(結合模型、圖例):1. 三投影面體系的建立(自制模型):正立投影面——正面——V面;水平投影面——水平面——H面;側立投影面——側面——W面。2. 三視圖的名稱: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3. 三視圖的展開方法:以V面為基準,沿Y軸剪開,將H面繞OX軸向下旋轉90°;將W面繞OZ軸向右旋轉90°。4. 三視圖的關系:(1)位置關系-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俯視圖在主視圖的正下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正右方。(2)尺寸關系-引導同學們進行觀察:①物體有幾個方向的大小?②每一視圖能反映物體幾個方向的尺寸?得出答案:主視圖反映物體的長、高;俯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寬;左視圖反映物體的寬、高。(3)方位關系-提出問題:①物體又有幾個方位?②每一視圖能反映物體幾個方位?得出答案:主視圖分左右、上下;俯視圖分左右、前后;左視圖分前后、上下。難點突破方法:用三投影體系模型演示俯、左視圖中的前、后方位(近主者后,即靠近主視圖的一方為物體的后方,遠離主視圖的一方為物體的前方)。(5)三視圖的投影規律:主、俯視圖長對正;主、左視圖高平齊;左、俯視圖寬相等。強調:畫圖與讀圖的依據——整體、局部都要三等,一定要牢記在心。
(四) 課堂練習、鞏固加深
通過搶答的方式,讓學生找出與立體圖對應的三視圖,增強學生們的競爭意識。
(五) 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知識點總結的過程,也是幫助學生分析、整理、簡化、記憶、鞏固新學知識的過程,與同學們一起總結一下本節課的內容。
針對大一學生素質的差異,我對作業進行分層布置,布置了必做題和選做題,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必做題:《機械制圖》習題冊P11頁1-2題、P13頁1-4題;選做題:P16頁。
四、 板書設計
(一) 三視圖的形成及其投影規律
1. 三視圖的形成
(1) 三投影面體系的建立 (2) 三視圖的形成及名稱 (3) 三視圖的展開
2. 三視圖的投影規律
(1) 位置關系 (2) 尺寸關系 (3) 方位關系 (4) 投影規律
五、 教學反思
根據大專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本節課我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配合直觀教具和問題探究的方法手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海軍.說課提高教師教學效果[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5):152-153.
[2]羅曉杰.說課及其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5(02):40-43.
[3]任寶貴,陳曉端.說課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9(02):69-71.
[4]楊銀平.談高職院校教師“說課”[J].教育與職業,2012(02):143-144.
作者簡介:
陳艷,劉真,陳紀亭,山東省諸城市,濰坊工商職業學院;
趙林,山東省諸城市,山東高強緊固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