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內(nèi)外閱讀的實踐活動中,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聯(lián)動,閱讀與寫作才能相得益彰。農(nóng)村語文大閱讀開展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讀寫結(jié)合;探索;反思
現(xiàn)代教育家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可見閱讀對于個人素質(zhì)的提高和民族振興極為重要。但一談到閱讀,許多人往往只重視課內(nèi)閱讀。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課內(nèi)閱讀固然重要,課外閱讀也必不可少。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在語文方面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課外閱讀對于開闊視野、提高思維、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課內(nèi)外閱讀的實踐活動中,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聯(lián)動,閱讀與寫作才能相得益彰。
近幾年來,我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閱讀活動,掀起了“兩香”校園的大熱潮。我也緊跟大閱讀的春風,進行讀寫有效結(jié)合的探索。
一、 仿寫
在閱讀的過程中加強指導,篇中尋機,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仿寫練筆,側(cè)重從仿句子、仿段落、仿思路、仿寫法等方面入手。分階段分年級實行,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以讀帶寫,讀寫聯(lián)動。在仿寫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讀有所得。當然“仿”不是最終的目的,它就如同書法中的臨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最終我們要讓學生在“仿”中求“新”,“仿”中創(chuàng)“新”,“仿”中求“活”。
二、 變寫
錢夢龍曾經(jīng)說過,變寫比仿寫進了一步,屬于“半創(chuàng)造”性的作文。變寫的形式大致有縮寫、擴寫、改寫、續(xù)寫等。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通過變寫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遣詞造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和寫作的熱情,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三、 批注式閱讀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要鼓勵學生對文章的重點語句、精彩片段、思想內(nèi)容、層次結(jié)構(gòu)、寫作方法、語言特點等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加以批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欣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促進閱讀與寫作的緊密結(jié)合。
四、 寫讀后感
讀后感是先讀后感,“讀”是前提,“感”是關鍵,“感”是由“讀”而產(chǎn)生的,讀中悟?qū)憽⒆x中導寫、以讀促寫和以寫促讀,讀寫聯(lián)動,閱讀與寫作才能相得益彰,并能在德育方面收到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之功,一舉多得。
專家的引領,自己的實踐,我明白了閱讀的重要性,也在開展大閱讀活動,可結(jié)果卻一言難盡。眼前有起伏的閱讀群山,我卻只在山腳徘徊,甚至有退卻之心。學生敷衍抗拒,家長不以為然,教師忽視應付,學校流于形式,導致大閱讀推廣成為一紙空文,閱讀就這樣成為“甜蜜的負擔”,教師的閱讀推廣之路任重而道遠。我認為要做好校園閱讀,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五、 讓學生有書可讀
要讓學生有書可讀,需要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渠道。這就要求學校搭建閱讀的平臺,大力建設圖書館、書吧、班級圖書角、圖書閱覽室、圖書走廊,保證學生隨手可拿、隨處可讀。而不應把書塵封于圖書館,借書難,班級圖書角半年都難得更換一次,年年都是那幾本書,談何興趣?
六、 讓學生有時間可讀
要讓學生有時間可讀,確實貫徹落實每天不少于一小時的讀書活動。開展朗朗晨讀、默默午讀、美美晚讀的“三讀”活動。讓閱讀成為學生的常態(tài)化生活,而不應是紙上談兵,讓大閱讀的時間只存在于那張課程表上,實際流于形式,被其他科任老師占為己有,甚至把所有的課外時間都給了數(shù)學,特別是英語。課內(nèi)的時間畢竟有限,而語文百分之七十所得在課后。所以,學校要重視每日“三讀一聽”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七、 讓學生有興趣讀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學校和老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朗讀者活動、閱讀馬拉松、故事會、佳作欣賞會、好書推薦、閱讀分享等。充分利用學校的美文朗誦、黑板報、手抄報等大閱讀平臺,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學生的閱讀作業(yè)和作品,讓校園處處彌漫著書香;充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自覺行為,真正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八、 讓學生有方法可讀
許多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但如何讀并不清楚。有的學生只憑興趣,走馬觀花,單純追求閱讀的數(shù)量,書讀得多,但學到的知識少。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要愛讀,而且要會讀。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批注法等。上好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指導課,讓學生有法而讀。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學生樂于讀書、善于讀書,并學會從閱讀中積累有利于寫作的素材,在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
九、 讓學生有動力讀
閱讀活動不能舉辦了就草草了事,學校要出臺相應的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閱讀激勵機制,讓師生都投入其中。定期表彰月閱讀明星、年度閱讀明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優(yōu)秀閱讀教師等,多角度、全方位充分肯定學生的閱讀成果。進一步激勵學生,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讓學生真正領悟“讀書好”,真正做到“讀好書”“好讀書”。
總之,農(nóng)村語文大閱讀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反復實踐,開拓創(chuàng)新。結(jié)合農(nóng)村學校實際,探索適合農(nóng)村中學特色的讀寫教學之路。在閱讀教學中讀寫并駕齊驅(qū),打破讀寫脫離的陋習,撐起讀中悟?qū)憽⒆x中導寫、以讀促寫和以寫促讀的一片藍天。教師在閱讀之路中,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參考文獻:
[1]張洪波.語文課堂中的讀與寫有機結(jié)合探索[J].文教資料,2005(29).
[2]朱冬微.抓住讀寫結(jié)合點,拓寬寫作新途徑[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chuàng)新,2012(5):161-162.
作者簡介:王開雄,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淮土初級中學。